姚志鋒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明確指出,語言是智力發(fā)展的促進者。實踐表明,小學數學的“說話”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也可以促進學生探索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因此,“說話”教學是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在眾多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發(fā)現:大多數學生的數學口頭表達能力比書面運算能力差得多。雖然他們一般都能按照要求解題,但有很多學生都不能準確地、有邏輯地講出自己的思維過程。這主要是由數學課程所特有的學科性質和特點(數學是由一些比較概括、抽象的數字、公式和定律組成的,它比較側重實際操作)所決定的,導致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手腦,卻沒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語言口頭表達的能力。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十分重視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可采用以下做法。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營造說話氛圍
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吸引力的情境,有意識地引發(fā)學生認知的矛盾沖突,挑起新舊知識間和學生認知活動中的矛盾,使原來靜止的暫時平衡的知識形成不平衡,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問題情感,產生“愿意學”和“想問、敢問”的欲望,形成學習動力,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最佳情境。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比多少》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動物王國里的小兔要蓋新房子了,小豬很熱心,紛紛趕來幫它蓋房子,希望幫它的房子蓋得又堅固又漂亮。出示情景圖,你們瞧,他們干得多起勁呀!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呢?比一比,你能知道什么?”教師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富有童趣的情境,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啟發(fā),自然就有了說的欲望。
二、加強動手操作,奠定說話基礎
數學的本質是抽象的,而小學生抽象思維的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要與感性經驗相聯系,在教學中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堅持讓學生自己探索,創(chuàng)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借助于直觀操作演示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在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量一量等動手操作活動的基礎上,通過說操作演示過程,說探索過程,說思考過程,說歸納過程,使大腦中分散的、不穩(wěn)定的、暫時的、不連續(xù)的表象在“說話”中進行連接、溝通,得到穩(wěn)定、持久的連續(xù)表象,讓學生感悟探索過程中蘊涵的道理,促使思維有條理、有層次,化內部的無聲語言為外部的有聲語言,更好地促進表達、計算、分析、思維等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三、組織討論活動,搭建說話平臺
討論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可以促進互相合作,取長補短,相互激勵,集思廣益,想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習熱情高漲,把思維引向深入。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討論內容,鼓勵學生在充分思考中討論,甚至可以展開爭論,培養(yǎng)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使其養(yǎng)成敢于質疑、敢于爭論的良好學習習慣。并給學生說話的機會,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通過個人說、同學說、小組說、集體說等形式,促進生生、師生間廣泛和深入的交流。同時還要營造學生認真聽別人發(fā)言并進行積極評價的學習氛圍,從而形成“自由爭辯”的良好學風,提高學生表達思維過程的能力。
四、規(guī)范數學語言,提高說話水平
教學中要幫助學生理解課本上關于概念、法則的用語,要求學生用數學用語簡明、準確、完整地回答問題。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推理、判斷后,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概括出定義、法則或公式,要求“說理清楚,語言規(guī)范”,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這樣做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教師能及時獲得反饋信息,考查學生理解的程度,以便在學生敘述中糾正他們用語方面的錯誤,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進而使思維的條理性、準確性得到訓練。讓學生說計算過程,說自己是如何計算的,把過程說得一清二楚,不但自己再次理清了學習思路,而且讓別人學習和掌握了計算方法。比如:簡便計算245+137+155+163這一題為例,可以這樣說計算過程:原式等于245加155加137加163,然后等于括符245加155反括符,再加括符137加163反括符,等于400加300,最后等于700。讓說思維過程。你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說,也就是說把想的過程說出來,這種方法有利于理清學路。再以計算上題245+137+155+163為例,可以讓學生這樣說:我是這樣想的,利用加法的交換律性質,原式等于245+155+137+163,再利用加法的結合律性質,接著等于(245+155)+(137+163),因為這樣結合計算,每兩數可湊整百數,計算較簡便,所以再等于400+300,結果等于700。
五、關注后進生,增強說話信心
培養(yǎng)學生積極動腦回答問題的習慣,難點在于訓練后進生。后進生上課一般表現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為他不善于觀察,不喜歡聽講,不會思考,回答問題時膽小,聲音小,若說錯,遭同學嬉笑,下次就更不敢舉手發(fā)言了。不說也就不想,不動腦子。所以輔導后進生學會動腦子,就要設法使后進生學會動腦子,敢開口講話,會回答問題。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不斷鼓勵學生,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說話心態(tài)。如:對那些性格內向,害羞的學生,教師要給他們創(chuàng)造說話的機會,鼓勵他們說話的勇氣。對班級里那些嘲笑別人的學生,老師要多加教育,告訴他們嘲笑別人是不對的,是不應該的,誰都有說錯的時候,如果自己說錯,也被別人嘲笑,心情會怎樣呢?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學生大膽地說,說錯了也沒關系,并要讓他們知道老師最喜歡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這樣消除了學生心理上的顧慮,學生自然就敢說了。
總之,教學實踐表明,加強數學課堂說話訓練,既能提高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又能促進思維能力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