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桂芬
摘 要: 讀書活動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極其重要的載體。搞好讀書活動,要明確讀書的宗旨,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讀書興趣,指導學生讀書的方法,廣泛開展讀書活動,拓展課外閱讀,提高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 讀書活動 拓展閱讀 語文素養(yǎng)
書籍是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結晶,是知識的寶庫,是廣大少年兒童的良師益友,也是孩子們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所以搞好學生的課外閱讀,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讀書習慣,對于學生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開闊視野,提高興趣,培養(yǎng)自學能力等都會起到良好作用。因此,在語文教學的同時,要開展讀書活動。
一、明確讀書宗旨
我們的宗旨是以書育人,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要掌握豐富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單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必須做到課內與課外相結合,使課堂知識在課外得到補充和延伸。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既可以開發(fā)學生智慧潛力,擴大知識面,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創(chuàng)造的意識和才干,為學生將來踏上社會打下良好基礎。把課外閱讀活動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使教學中的重難點迎刃而解,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要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興趣
1.教師要以身作則。如果老師都不能安靜地坐在書桌前讀書,那么如何要求學生每天堅持讀書、做讀書筆記呢?假如老師能與學生一起讀書,那么學生定能“不令則行”。所以,為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讓每一個學生都想讀書、愛讀書,我決定從自身做起,每天做到和同學們一起讀書。學生一旦對讀書產生興趣,在閱讀過程中就會處于高度自覺狀態(tài),以驚人的毅力學習。
2.通過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1)競賽促讀法。由負責老師組織系列知識競賽、同讀一文征文比賽等,引導學生積累知識,提高學生審美閱讀能力。比如百科知識競賽,告知學生出題范圍在哪類書籍中,給學生一些復習準備的時間,對于比賽優(yōu)勝者給予表揚獎勵,讓更多學生受到鼓舞,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2) 設疑誘讀法 。限于學生的個人愛好等因素,對于一些書籍,他們不一定會主動閱讀,這時教師可以結合書籍內容提出問題,吸引學生閱讀。這一方法適用于故事性較強的作品,教師可以簡要介紹故事的結果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迫切閱讀的好奇心。
3.開設閱讀指導課、新書介紹課等,充分發(fā)揮學校圖書管理員、語文教師的作用。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讀書的興趣,學校、少先隊還利用廣播、墻報、各班學習園地、宣傳櫥窗等陣地,進行宣傳、鼓動、專題講座,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給學生簡單的讀書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簡單的讀書方法,是引導閱讀的鑰匙。告訴學生讀書要在心中有個自讀提綱:比如:①看見了題目你想到些什么?②讀后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③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要求學生做到眼到心到。然后重點強化“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方法:①圈點勾畫。即用相關符號在書上記錄下自己閱讀時的見解與感受,或愛,或憎,或疑,或思。②做批注。即在文章旁邊寫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可以品評遣詞造句的精妙,寫出自己的理解、體會和感想,可以談談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見解或由此引發(fā)的聯(lián)想。
四、開展一系列的讀書活動
1.有力地發(fā)揮圖書室的作用。在學校圖書室已有一萬多冊圖書的基礎上,增添一大批可讀性圖書,重新分類登記,建立、完善借閱制度。由圖書管理員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的不同,定期向學生推薦可讀性強的圖書,把類別和內容提要介紹給學生,為學生選書提供參考。例如對低年級學生,向他們介紹一些文字淺顯、通俗易懂且有趣味的圖畫故事或圖文并茂的注音讀物,如兒歌、童話、寓言、小英雄故事等,以及適合兒童閱讀的報紙刊物;對中、高年級學生,向他們推薦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優(yōu)秀中外讀物,既兼顧其內容的可讀性,體裁的多樣性,又照顧學生閱讀的適應性,確保學生閱讀興趣的持久性。
2.精心組織讀書節(jié)活動。對于讀書節(jié)活動,要事先進行周密部署,學校制訂總計劃,各年段制訂分計劃,各年段分別讀相關要求的書籍,如童話、勤學故事、孝敬故事、愛國故事等。學校還應將讀書活動與學校日常的各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如德育活動、重大紀念、慶?;顒印⒖萍脊?jié)活動等,確保讀書活動有序開展。如三月雷鋒月組織閱讀有關雷鋒事跡的圖書,三八婦女節(jié)組織開展“孝心·感恩”系列愛心讀書活動等。
3.搭建學生知識積累展示的平臺。展示活動有講故事比賽、讀后感比賽、百科知識競賽、詩歌朗誦比賽等。向學生推薦好的報刊讀物征訂,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重視課外閱讀工作,課外閱讀要抓緊撰寫讀書筆記的培養(yǎng),如摘錄好詞好句,寫心得筆記,教師做好批閱,對優(yōu)秀的文稿及時向學校廣播站推薦,或班級宣傳欄黑板報推薦展示,讓學生有更多展示自己閱讀成果的機會,推進課外閱讀活動深入開展。
五、拓展課外閱讀,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學完了課文并不意味著課堂教學的結束,應該把教學問題引向實踐,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教室,帶著問題走進課后拓展,不斷開闊語文學習的視野。教師要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向他們推薦相關課外讀物,使閱讀向課外、課后延伸,并及時進行反饋、交流,這是拓展學生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良好契機和極好途徑。例如教學《少年閏土》一文,引導學生充分感知少年閏土的勇敢、聰明、能干、活潑可愛,在體會少年閏土與“我”難分難舍之情之后,讓他們猜想這樣一個見識多廣、勇敢機智的農村少年長大后會過著怎樣的生活?進行拓展練習,然后引導學生閱讀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這樣通過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的教學活動,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實現(xiàn)了課內外的溝通,又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名著中典型人物的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更加豐滿,更加生動,更富有感染力。又如在學習《再見了,親人》一課時,引導學生課下閱讀魏巍的抒情報告文學《依依惜別的深情》;教學《景陽岡》、《三打白骨精》、《火燒赤壁》等課文時,分別引導學生閱讀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中的片段。這樣,因地制宜,開辟各種途徑,引導學生閱讀與課文有關的作品進行對比閱讀,擴展閱讀,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讀一讀原著等系列作品集,不但可以加深其對課文的理解,給予學生一種全新的學習感受,而且能擴大視野,把閱讀的視野向課外延伸,增加課外閱讀積累。
總之,打開課外閱讀之門,開展讀書活動,讓同學們通過愛書、讀書、知書、用書,實現(xiàn)知書達理品質,陶冶情操,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高紅杰.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楊婷瑋.現(xiàn)代教育技術環(huán)境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山西教育,2009.12.
[3]王新明.打開課外閱讀之門的技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