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平
齊齊哈爾又稱卜魁(也作“奎”),齊齊哈爾原來是嫩江西岸的一個小村。1692年齊齊哈爾城卻建在嫩江東岸的卜魁村(站),齊齊哈爾名隨城移,這是為什么?
清初,大批達(dá)斡爾人由黑龍江北遷到嫩江兩岸駐牧,建屯29個。齊齊哈爾在江西(今梅里斯區(qū)的北部齊齊哈村即是)。卜魁村在江東。后來成為驛站,稱卜奎站。齊齊哈爾建城時,卜魁站由城之南十五里移駐城內(nèi)。
齊齊哈爾與卜魁均為達(dá)斡爾語,齊齊哈爾是達(dá)斡爾人以居住地的地形而起的名字。當(dāng)年,在齊齊哈屯的左右有幾個接連的陡崗,達(dá)斡爾人稱為“齊齊哈喇艾勒”。達(dá)斡爾語意為“陡崗村里的人們”。后來官方通稱為“齊齊哈爾”。清順治五年(1648年)清廷在齊齊哈屯設(shè)立“索倫總管府”也稱“齊齊哈爾總管府”。而江東的卜魁,是由達(dá)斡爾的一個總管的人名而來。
卜魁是清代齊齊哈喇總管府的一名官員,曾任佐領(lǐng)和副總管等職。卜魁也寫作卜庫,卜奎,達(dá)斡爾語(與蒙古語同)本意是對摔跤手、大力士的尊稱,至今在蒙古、達(dá)斡爾人中仍有此項體育活動。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月,清朝開辟了從烏喇至璦琿的驛站,并選定在卜奎村設(shè)一站,共十九站。每站設(shè)官兵三十名,一面當(dāng)差,一面種地。卜魁驛站,以人名當(dāng)?shù)孛?,稱卜奎站。卜魁其人,據(jù)《黑龍江將軍衙門檔案》中記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月,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等在兩件發(fā)文中,都明確提到“索倫,達(dá)斡爾總管卜魁”。這個卜魁,和另一個總管扎木蘇一起,曾于三月里,被派出和達(dá)斡爾兵丁五百人,到黑龍江北岸的額蘇里地方(原為達(dá)斡爾族居地)耕種。卜魁,由人名變?yōu)榇迕?,古今不乏其例。吉林至璦琿的驛站建成后,卜魁村也稱卜魁站。因此,卜魁是先為人名,后為村名、站名、城名的。
齊齊哈爾城之設(shè)是因為大約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初,齊齊哈爾村佐領(lǐng)鄂波托等向?qū)④娝_布素呈請:“于我住地附近,擇一形勢之地,筑城聚居。如有行動,則豁命致死效力,以報皇上恤養(yǎng)之恩”。薩布素于康熙二十九年冬至京“述職”。康熙三十年正月,薩布素受到皇上“召見”,他將達(dá)斡爾人欲筑城之事面奏皇上,得到諭允??滴醯蹖χ秋@然十分重視,他一定參看了吉林至黑龍江的驛站分布圖,認(rèn)為在江東的卜魁站筑城,對傳遞軍情,運送物資等關(guān)系重大。于是,康熙帝在諭旨中明確指出:“傳旨于總管等,一同詳查地方,于嫩江東岸卜奎驛站地方丈量筑城處所”(見《黑龍江將軍衙門檔案》)。齊齊哈爾城于康熙三十年開始筑城,第二年(1692年)竣工。
康熙帝的決策,使齊齊哈爾城建在了江東卜魁站地方,因此該城亦稱卜魁城??滴跞荒辏?692年),齊齊哈爾索倫總管瑪布岱被授予齊齊哈爾副都統(tǒng)。1699年,黑龍江將軍衙門自墨爾根(今嫩江縣)移駐齊齊哈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