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金
(鞍山師范學院公共體育部,遼寧鞍山114007)
設計性組合技術與對抗練習是根據(jù)籃球競賽攻防對抗及比賽中技術動作的變化特點設計的組合技術練習.由于籃球比賽中純粹的單個技術運用較少,不能滿足比賽的節(jié)奏變化,所以要想真正學好籃球,把所學的技術運用到實踐,只學會單個技術是不夠的,必須學會技術的組合運用,這樣,在對抗中才能處于有利的位置.傳統(tǒng)的籃球俱樂部教學一般比較注重單個動作的學習,而對組合技術動作的學習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甚至很少教組合技術動作,對抗練習往往在比賽中才能表現(xiàn)出來.設計性組合技術與對抗練習以培養(yǎng)學生的籃球興趣,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積極主動性,體驗籃球運動樂趣的練習為教學手段,以實現(xiàn)大部分學生初步學會上場打球為教學目標.為實現(xiàn)上述教學目標,在籃球技術教學初期通過設計引入組合技術和不同防守強度的對抗練習,在對抗練習中鞏固技術,以提高學習者自覺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參與籃球運動的興趣[1].
在鞍山師范學院2012級隨機抽取籃球俱樂部兩個班學生為實驗對象,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各37人,對其進行籃下30 s連續(xù)投籃和半場往返運球投籃兩個項目的實驗前測,發(fā)現(xiàn)對照班和實驗班籃下30 s連續(xù)投籃的投進個數(shù)分別為6.527 3個和6.618 7個;半場往返運球投籃的時間分別為31.154 s和30.862 s,兩個班的成績差異均不顯著(P>0.05)(見表1),符合實驗設計的要求.
表1 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前成績對比表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籃球教學與訓練等有關文獻,了解籃球技術教學目前狀況、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趨勢.
1.2.2 問卷調查法 通過對籃球教師和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籃球技術教學與學生籃球基礎水平的現(xiàn)狀,以利于設計、調整組合技術及對抗練習的難度.
1.2.3 教學實驗法 實驗班的教學課按設計性組合技術與對抗練習方法授課,對照班的教學課按傳統(tǒng)教學方法授課,兩個班技術部分授課時數(shù)均為64學時.設計性組合技術采取先簡單組合:運球→傳球組合;運球→投籃組合等.有一定基礎后再學習較復雜的組合:掩護→接球→投籃組合;傳球→擺脫→接球急?!黄粕匣@組合等.對抗練習采取學習進攻時有防守,學習防守時有進攻的策略.學習進攻時,防守由消極到積極轉化;學習防守時,進攻由消極到積極轉化,讓學生在對抗中體會到籃球運動的真諦.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學單個技術教學為主,如傳球、運球、投籃等都是分開來學習,不注重組合技術和攻防的對抗練習.兩班場地器材等條件相同.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Spss11.5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調查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
把試驗后與實驗前學生的成績對比分析,通過表2和表3可以看出:對照班和實驗班的成績都有明顯的提高(P<0.01).說明常規(guī)教學和設計性組合技術與對抗練習策略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都有較大的作用,設計性組合技術與對抗練習在籃球俱樂部教學對學生運動技能的培養(yǎng)起著同等重要的作用.但從表2中還可以看出新的教學方法對籃下30 s連續(xù)投籃和半場往返運球投籃兩個項目影響并不大,這是由于這兩個項目均不是在對抗中完成的,也不是較難的組合技術動作,所以實驗班和對照班沒有存在較大的差異.
表2 實驗后與實驗前學生籃下30 s連續(xù)投籃的成績對比分析
表3 實驗后與實驗前學生往返運球投籃的成績對比分析
試驗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問卷調查(見表4),表4明顯反應出實驗班與對照班對體育課喜歡程度的不同,對照班學生非常喜歡體育課的占21.6%,而實驗班這組數(shù)字占48.6%;對照班不喜歡體育課的占32.4%,而這個數(shù)字明顯高于實驗班的13.5%.說明不同的教學手段對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會有不同的影響,設計性組合技術與對抗練習在籃球俱樂部教學中,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體育意識有了很大的改觀,從而加深了學生對體育課的喜歡程度.從表4中還可以看出,無論是對照班還是實驗班,都有一部分學生不喜歡體育課,這其中可能有一部分學生由于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原因,不愛從事體育運動而不喜歡體育課;還有一部分學生不喜歡體育課,但不等于這部分學生不喜歡體育,不愛從事體育活動,這也是體育教育者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進攻能力是一支球隊進攻得分的保障,進攻能力的強弱會體現(xiàn)在得分能力、助攻能力、搶前場籃板球能力及失誤等4個方面;“得防守者得天下”,防守是一支球隊取勝的基石,擁有堅實的防守是球隊放手進攻的保障,防守能力往往會從一支球隊的后場籃板球能力、搶斷能力、蓋帽能力及犯規(guī)與對手罰球5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2].本課題采用雙盲的方法給學生進攻能力和防守能力進行打分:實驗前和試驗后分別把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打亂編號分組,進行半場三對三比賽,通過錄像讓專家對每個學生的進攻能力和防守能力進行打分,每項成績滿分為10分.從表5和表6可以看出: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進攻能力差異顯著(P<0.05),防守能力差異非常顯著(P<0.01).說明設計性組合技術與對抗練習策略對學生實戰(zhàn)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常規(guī)教學比較注重單個技術教學,學習相對比較被動,而設計性組合技術與對抗練習策略是模擬實際比賽的情況設計出的有針對性的組合動作,加之攻防的對抗練習,使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更加明確了,學習的動作不再是單一、無趣,而是有的放矢,從而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所以學生的攻防能力均會得到明顯的提高.
表4 實驗后學生對體育課的喜歡程度對比分析(%)
表5 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進攻能力對比分析
表6 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進攻能力對比分析
常規(guī)教學和設計性組合技術與對抗練習在籃球俱樂部教學中對學生運動技能的培養(yǎng)起著同等重要的作用;設計性組合技術與對抗練習在籃球俱樂部教學中,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體育意識有了很大的改觀,對體育課的喜歡程度也有很大的提高;設計性組合技術與對抗練習方法對學生實戰(zhàn)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1]甘荔桔.設計性組合技術與對抗練習在籃球普修課中的實驗運用[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28(6):82-85.
[2]劉健,孫強.中國男子籃球職業(yè)聯(lián)賽2012-2013賽季半決賽山東隊與北京隊攻防能力比較研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3,28(4):151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