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萍
隨著社會對雙語人才需求的增加,學習日語的學生數量也隨之增加,二外日語在獨立院校取得了相應的發(fā)展,但二外日語課程的教學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從教學工具、教學對象、教學主體的視角,探討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二外日語》課程的教學模式并提出一些改進措施。
三位一體 教學工具 教學對象 教學主體
《二外日語》課程是面向本科英語專業(yè)學生開設的一門必修課。因為中日經貿關系長期處于重要的地位,社會對英日雙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因此選擇日語作為第二外語的學生數量也逐年上升。在這種形勢下,日語專業(yè)的數量呈上升趨勢,日語學科的建設也日趨完善,二外日語也得到了相應的發(fā)展,獨立院校當然也不例外。根據大學日語(第二外語)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二外日語,開設三個學期,每周4課時,按一個學期17周計算,累計200課時。”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里達到一定程度的聽、說、讀、寫、譯水平。獨立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既有普通高等院校面臨的共性問題,同時又由于建校時間、師資隊伍建設和生源條件等方面的不足,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面臨著比普通高校更為突出的問題。本研究試從教學工具、教學對象、教學師資三大主體的視角探討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二外日語》課程的教學模式及提出一些改進措施。
一、教學工具
包括上課使用的教材、多媒體設備等硬件設施和教師的教學方法等軟件條件。就教材而言,獨立院校和普通的高等院校有著同樣的困惑,很多學校二外日語課程使用的教材是《大家的日本語》或者《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這些教材內容偏向口語化的特征顯著,語音部分沒有展開單獨的章節(jié),這對于零起點又非本專業(yè)的二外日語學生來說難度太大。筆者建議選配一本和教材相銜接的語音入門書,或者由二外日語教學組根據本學校學生的特點、水平和興趣,編寫一本適合本校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入門用書。
在具體教法上,方法要靈活,形式要多樣。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日語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對日語的興趣及自主學習能力。(1)把游戲引入課堂。針對大學生活潑開朗,思維活躍等特點,應提高其積極能動性,加以循循善誘,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潛力,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2)讓學習變得更加貼近生活。例如,推薦幾部經典的,適合初學者的日劇或動漫給學生,并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劇情或經典臺詞在課堂上表演。(3)布置口語作業(yè)。例如,在學習日語的初級階段可以利用課堂最后的3~5分鐘時間,教授5句使用頻率高的寒暄句,讓學生背誦。并在每次課前要求學生互相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可以逐漸過渡到會話的練習。(4)發(fā)表、匯報方式。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詞匯量和語句的表達都逐漸增加??梢栽谇耙惶谜n給學生布置發(fā)表的題目,比如自我介紹、家人的介紹、一天的生活等。下節(jié)課讓學生在講臺上匯報,鍛煉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5)聽說、模仿練習。模仿是培養(yǎng)口語能力的重要方法。要讓學生聽錄音,使之受到正規(guī)的日語發(fā)音和地道口語的熏陶。還要讓學生課下多聽日語歌曲,看日文原聲電影、電視等。然后讓學生模仿朗讀或者復述,把固定的套式或慣用說法變成自己可以隨口脫出的語言??傊匾曈⒄Z專業(yè)學生的二外日語能力, 提高二外學生學習日語的積極性和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二、教學對象
獨立學院的生源質量不及普通高校,并且學生接受能力參差不齊的現象也較普通高校更為明顯。如果教學進度適中或偏快,差生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如果教學進度偏慢,就不能完成教學任務,而且優(yōu)秀學生會感到毫無新意。一方面,生源的良莠不齊,造成了對優(yōu)秀學生來說教學內容吃不飽;一方面,資質差的學生卻根本無法跟上教學進度的困境。此外,和其他高校學生一樣,除了自身感興趣或考研留學的需求之外,很多學生選擇日語課的學習動機不明確,大多都是因為學分需要而選擇課程。
針對學生對日語的需求參差不齊的情況,可以在兩個方面進行改革應對。首先,努力提升學生對日語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總體目標,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定學習的具體目標;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和任務,讓學生積極參與并得到老師的充分肯定;課間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日文歌曲、日本動漫、時事新聞等,增加學生接觸日語和日本文化的機會。其次,在大二第一學期開設二外日語課程,共計三個學期,大三第一學期結束后修滿學分。通過三個學期的學習,可以掌握日語的基本知識點,具備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自學能力。同時,到了大三,學生對自己將來選擇留學、就業(yè)、還是考研也有了初步的安排和打算。因此,從大三第二學期開始可以增設特色二外日語課程供學生們選擇。比如,考研日語,職場日語,商務日語等。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又可以提高英語專業(yè)學生考研究生的信心和決心,幫助學生擴寬就業(yè)面,提高學校的考研率和就業(yè)率。
三、教學主體
相對于英語專業(yè)師資隊伍人才眾多的局面來說,日語專業(yè)的教師人才普遍緊缺,教師師資嚴重不足,且年輕教師居多,學歷、學位結構相對較低。由于教師數量有限,大部分教師的精力都集中在日語專業(yè)學生教學上,根本無暇顧及二外日語教育。再加上二外日語課并不像日語專業(yè)那樣能夠聘請日籍教師授課,學生缺少直接接觸日語文化的機會,導致二外日語教育質量得不到保證。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英日雙語人才,要有一支知識結構完整、知識背景寬泛、責任心強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在現有的二外日語教學師資平臺上,通過留學、進修、與其他高校日語專業(yè)教師交流探討等方式提高自身水平。并且要積極探索適合英語專業(yè)學生的教學方式,結合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特點,合理利用課本、多媒體課件及網絡技術進行第二外語教學,實現現代教學技術與傳統教學的完美結合。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在主體的位置充分體現出來,這樣也調動了其主動性、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此外,應該適當增加教學投入,給二外日語課增配語音教室,定期讓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參加日語角,還可以請日籍教師適當走進二外日語課堂,為學生創(chuàng)造用日語交流的機會,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日本的感知,提高學生對日語的學習興趣。
四、結語
二外日語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僅僅依賴于教學方法和手段,而且要求教學工具、教學對象、教學主體三方位的全面提高。只有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使資源達到最優(yōu)化配置,才能真正地提高二外日語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1]侯麗穎.小組學習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以大學二外日語為例[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3,(5).
[2]韓冰,江春華.綜合大學二外日語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日本問題研究,2012,(4).
[3]張敏伶.大學二外日語教學中教師的導向作用[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1999,(4).
[4]方雪晴.大學英語教師課堂動機策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
本文系2013年度立項課題,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教學改革項目;項目名稱: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二外日語》課程“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探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