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周翔+魏羅撒
【摘 要】本文結合陜西廣播電視臺故事廣播實際運營情況,以媒體資源品牌化為切入點,對陜西故事廣播的節(jié)目資源、受眾資源和活動資源品牌化的戰(zhàn)略執(zhí)行及進程,進行逐層分析,對全媒體媒介環(huán)境下廣播媒體的兼容與拓展提供思考。
【關鍵詞】故事廣播 媒體資源 品牌化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中國傳媒的環(huán)境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從突發(fā)性事件的應對到新媒體的轉型,各家媒體不斷推出特色欄目去成長、適應,力求在市場中開啟自己的藍海,占領一席之地。
置身媒體市場競爭白熱化的今天,廣播亦進入品牌競爭的時代。對于有26套廣播頻率落地的西安地區(qū)來說,品牌就意味著市場,擁有品牌才有生存基礎。身為西部首家專業(yè)故事廣播,陜西故事廣播在明確頻率定位、穩(wěn)定節(jié)目架構,并擁有穩(wěn)定的受眾群體之后,又該如何從繽紛的陜西媒體市場中脫穎而出,尋求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我們認為,走品牌化道路是不二之選。媒體生產的是精神產品,相對物質產品而言,其穩(wěn)定性差,把握難度大。那么,這條“品牌化”之路當如何走出特色、走出效益、走出品質?本文以陜西故事廣播“資源品牌化”策略為例,略作論述。
何謂“資源品牌化”?在營銷學中,“品牌化”即 “創(chuàng)造差別使自己與眾不同”。它通常由文字、符號等多種要素或這些要素的組合構成,用作一個企業(yè)產品或產品系列的標志,以便與競爭者的產品相區(qū)別。就陜西故事廣播而言,便是將自身所擁有或相關媒體資源,如日常的播出內容、錄制書目、原創(chuàng)演播小段、文化活動,等等,皆賦予陜西故事廣播“文化立臺”的定位理念,使這些資源具有高度可識別性,最終達到與其他產品相區(qū)別的作用。
一、傳統(tǒng)節(jié)目資源品牌化
陜西故事廣播自開播起,便確定“文化立臺”的品牌定位,全天五檔主持人節(jié)目《秦人秦事》《老碗薈》《諞閑傳》《故事有約》及《岔心慌》,都以貼近關中民俗文化、民生百態(tài)為主體內容,開播不久,便以鮮明的節(jié)目特色和主持風格贏得了廣大聽眾的認可,在多次收聽率調查中位居同類節(jié)目前列,成為陜西故事廣播的品牌節(jié)目。
而《603書場》《紀實風云》等書場、綜藝類節(jié)目,雖然在書目和題材選擇上均保持著“講述古今傳奇,演繹精彩人生”的宗旨,但也存在與其他頻率重復播出、資源個性化不明顯等問題,并不能完全凸顯媒體的原創(chuàng)性和獨特性。要使這些節(jié)目資源烙上故事廣播的特色,使其富有故事廣播的品牌特征,就需要另辟蹊徑。
借力優(yōu)質資源,關聯品牌。2013年1月,由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作家高建群新作《統(tǒng)萬城》在北京首發(fā)。2013年4月1日,陜西故事廣播在15:00《小說長廊》中首播原創(chuàng)長篇小說連播作品《統(tǒng)萬城》。這部作品從出版社首發(fā)開始,便備受媒體關注,在讀者群中得到極高贊譽。這樣一部長篇佳作,陜西故事廣播又如何能在3個月內就完成對作品的精工細作,并剪輯首播。實際上,在高建群先生這一力作尚未出版時,故事廣播就與其簽訂了有聲小說錄制播出授權,開始對原著進行改編及錄制。在原著小說正式出版時,故事廣播對有聲作品的制作已接近尾聲,并在節(jié)目中對小說的出版加以關注。在2013年1月陜西故事廣播開播五周年慶典中又對《統(tǒng)萬城》一書進一步推介。4月1日首播前,又通過頻率、網絡等多渠道進行首播宣傳。陜西故事廣播的這些推廣,皆是希望能夠借助小說《統(tǒng)萬城》這一優(yōu)質資源,同時依靠故事廣播的立體宣傳,與《統(tǒng)萬城》這部小說進行品牌關聯,即對這一優(yōu)質資源進行品牌化。此外,對陜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西風烈》《野灘鎮(zhèn)》《初婚》等多部作品的制作、播出,讓陜西故事廣播在這些優(yōu)質資源的官方推廣過程中,也多次被提及、關注,自身的品牌度也得到提升。
力求先入為主——首因效應。雖然不能避免評書、小說連播等節(jié)目內容被重復播出的問題,那么,必須讓作品在陜西故事廣播首播時就打上明顯的品牌印記,通過首因效應,使聽眾即便在其他頻率再次收聽到相同作品,也會由此想到陜西故事廣播頻率AM603,想到這個總是將最新作品呈現給聽眾的廣播頻率。就如陜西故事廣播在開播伊始推出的原創(chuàng)方言長篇小說連播作品《白鹿原》,播出至今已逾五年,該作品雖已被多家媒體數次播出,更在2012年電影《白鹿原》上映期間被多家廣播、網絡視聽媒體熱播,卻因其與陜西故事廣播開播的緊密聯系,強化了陜西故事廣播的品牌效應。
除此之外,與國內知名書店聯合舉辦的楊瀾、蔡駿、陳坤、張喵喵等知名作家的簽售見面會,也因為陜西故事廣播的品牌化推廣,使得聽眾群體將這些資源與陜西故事廣播的品牌進行了緊密關聯。通過一系列品牌化推廣,在《陜西故事廣播文化調研報告》中就可看出,聽眾對這一立足關中城鎮(zhèn)的中波頻率,在理念上具有了鮮明的可識別性。對關中城鎮(zhèn)受眾而言,陜西故事廣播是弘揚傳承文化,并與普通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親和媒體。而通過作家簽售宣傳,對本地城市受眾來說,故事廣播頻率是不乏時尚、新銳、活躍,并營造城市人文氣息的文化媒體。這些與故事廣播頻率五年來立志打造的頻率定位、頻率風格、頻率內涵也十分貼切。
二、頻率受眾資源品牌化
進入全媒體時代后,營銷學家對媒體資源提出了“三次售賣”的概念,這一概念套用在廣播媒體,即:第一次出售“內容”,用精彩的廣播媒體內容吸引受眾購買,通過提高收聽率獲得盈利;第二次出售“聽眾群”,一定數量、相對固定的聽眾群成為廣播媒體獲得廣告收入的資本;第三次出售“廣播媒體品牌資源”,利用品牌資源發(fā)展附加、衍生產品。由此可知,受眾作為某一媒體的品牌化資源在全媒體盛行的今天,早已成為媒體爭取和售賣的品牌化資源之一。
受眾=參眾。對于陜西故事廣播來說,與其稱聽眾為受眾(audience),不如稱其為“參眾”(participants)。之所以如此定義,不僅是因為“參眾”的參與體現在平時節(jié)目中參與、互動及意見導向,也因為這些“參眾”已經真正滲透到故事廣播的每一次品牌推廣當中。
從2011年故事廣播推出的“主持人帶您逛世園”世園會主題宣傳當中,眾多同行和商家就發(fā)現,在這次世園會特別節(jié)目宣傳中,陜西故事廣播的受眾已不僅僅是作為嘉賓參與到節(jié)目當中,而是作為這一特別節(jié)目的一分子,與主持人共同傳播2011年西安世園會的人文主題與人文精神,在與主持人共同游覽世園會時,他們作為一個傳播者、發(fā)布者或主人,在瀏覽、體驗世園會期間,以“主持人”的姿態(tài),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傳播獨特的個性訴求,以及參與節(jié)目過程中的愉悅體驗。
以核心受眾為圓心,培養(yǎng)“參眾”。2009年初,關中民俗博物院盛大開園,當天中午,陜西故事廣播便將直播間轉移到這座全國為數不多、由當地農民投辦的民俗博物院的主會場,同時邀請到著名民俗專家、文化學者與忠實聽眾共同參與節(jié)目。雖然能夠參與這次直播的聽眾僅有幾位,但根據我們常說的“人以群分”,即社會學中所說的“同嗜性”理論來解釋,相似性助長了彼此的聯系。這些相似包括年齡、偏好、習慣、教育程度等,但最重要的是“價值觀的同嗜性”,其中在文化品位方面相似的人,最容易聚集。陜西故事廣播正是依靠少數“參眾”群體,去影響更多受眾,培養(yǎng)更多“參眾”,與故事廣播共同完成一次次品牌推廣的同時,自身也被賦予了“陜西故事廣播”的品牌特質,那就是被廣播媒體第三方調查機構及廣告客戶評價的忠誠度高、參與性強、影響力大等優(yōu)質受眾特質。更重要的是,這些“參眾”的特質,不但在理念與行動上與陜西故事廣播立足文化的頻率定位相契合,更是頻率理念與行動的傳播者與代言者。
三、活動資源品牌化
廣播是聽覺媒體。如何讓陜西故事廣播在傳播過程中,使頻率理念與行動識別明晰的同時,在視覺識別上也具有高辨識度,并彌補中波頻率在城市傳播的不足?按照品牌營銷理論,品牌識別體系中的視覺識別是最具直接效果的,同時也是短期內表現作用最明顯的。而媒體活動無疑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明智之選,從活動效果來看,它不但使AM603的品牌于短時間內在城市群體中產生媒體品牌影響,也使城市受眾最直接地接觸到頻率的品牌形象與內容。
品牌活動,必須立足定位。明確的媒體定位是活動品牌化的前提和基礎,在活動策劃時就需要準確把握活動內涵與訴求。陜西故事廣播開播五年來,媒體活動延續(xù)“文化立臺”的總體思路。如今,在省內年度文化事件盤點中,提及陜西廣播媒體的代表性品牌文化活動,陜西故事廣播所承辦或協(xié)辦的作家簽售見面會、文化主題沙龍、柳青文學獎頒獎禮等活動都赫然在列。顯然,這些活動已經成為陜西故事廣播在城市中的媒體品牌代言。
同質競爭,必須專業(yè)至上。在陜西故事廣播成長的同時,地區(qū)廣播媒體市場的競爭也日漸加劇,頻率內容的同質化、文化活動及資源的可復制性等問題,無一不使陜西故事廣播的品牌之旅步步維艱。要從同質媒體中脫穎而出,我們必須想得更遠,做得更專業(yè)。2013年1月,為進一步打響陜西故事廣播的文化活動品牌,我們與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協(xié)定書,商定“在長期戰(zhàn)略合作中,本著共同致力本土文學作品及人才的挖掘和培養(yǎng),以多媒體、多平臺進行有效推廣,向廣大受眾及文學愛好者傳播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并與柳青文學獎優(yōu)秀長篇小說獎獲獎作家馮積岐、安黎和寇揮簽約,對三人的獲獎長篇小說進行錄制、播出。這一活動,是對“文學陜軍”品牌在全國的又一次整合推廣,開省級作協(xié)與廣播媒體合作之先河,更是對陜西故事廣播文化品牌活動的有力提升,使故事廣播在原創(chuàng)有聲作品方面更具專業(yè)性。
攻守兼?zhèn)?,必須雅俗共賞。在資源品牌化的進程中,陜西故事廣播開拓城市市場同時,自然不能放棄農村市場這塊既得陣地。因此,故事廣播的品牌活動,不僅有“作協(xié)長期戰(zhàn)略合作簽約儀式”“柳青文學獎頒獎禮”及名家文化論壇等高端文化產品,也要有貼近城鎮(zhèn)群眾、有特色的民俗活動。如每年農歷二月二當天,陜西故事廣播都會深入到農村、鄉(xiāng)鎮(zhèn),與當地聽眾共度“龍?zhí)ь^”。今年農歷二月二,陜西故事廣播到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龍窩燒坊,與聽眾共享當地延續(xù)百年的“二月二”祭酒活動,同時通過才藝展示、提問互動、酒文化推廣等多種形式與聽眾進行近距離交流,讓更多聽眾了解陜西的特色文化與民俗工藝,發(fā)揚傳統(tǒng)技藝,推廣本土民俗文化,讓陜西故事廣播的文化活動更具品牌性與民俗特色,并在城鎮(zhèn)地區(qū)的收聽率上創(chuàng)出不俗成績。
以品牌資源,傳遞地域氣息。當一部部新書錄制完成,在全國多家電臺播出,我們不僅為其帶來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而欣喜,更為更多受眾因通過我們傳播的每一個聲音,品讀文化、了解陜西而喜悅。
正如深諳品牌傳播之道的鳳凰衛(wèi)視行政總裁劉長樂所言,“文化更是城市發(fā)展的靈魂和生生不息的動力之所在”,而以“文化立臺”深植于陜西這一歷史文化圣地,我們希望陜西故事廣播所擁有的品牌資源能代表一方文化,體現一方氣質與個性,更能成為地域特色文化傳播的載體與紐帶。
(作者單位:陜西廣播電視臺)
(本文編輯:呂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