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伯顏
中呂·喜春來
〔元〕伯顏
金魚玉帶羅襕扣,皂蓋朱幡列五侯,山河判斷在俺筆尖頭。得意秋,分破帝王憂。
品讀
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不設(shè)專門的“宰相”職位。大部分時候,尚書、中書、門下三省的長官以及其他高級官僚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都是宰相,可謂群宰相制。唐文宗大和年間,李德裕曾為相。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登相位,長達五年多。武宗對他無比倚重,所以李德裕當政時,裁庸官,削藩鎮(zhèn),平邊亂,抑宦官……政績卓著。
《長安秋夜》一詩頗有高華清貴之感,體現(xiàn)了李德裕的順遂得意,結(jié)合他的生平及任職經(jīng)歷,可解讀為宰相任上所作。軍情事務(wù)關(guān)系到國家安危,皇帝召見大臣,要了解相關(guān)情況。李德裕在皇宮金殿之內(nèi),答復(fù)皇帝咨詢,商量、籌劃相關(guān)要務(wù),不知不覺天色已晚。
唐代實行宵禁,夜晚即關(guān)閉城門,禁止行人隨意走動。當李德裕離開皇宮時,千家萬戶已閉門就寢,整個長安城都沉寂了,月光之下,只聽到李德裕及其隨從的馬蹄聲、車輪聲甚至衣襟的簌簌聲。露水已經(jīng)下了,能感覺到微微的潮意,但是涼而不寒,反倒令人格外清醒。他身著莊嚴的朝衣,心情卻是放松的,那是深感被信任的輕松。整首詩含蓄雍容,不經(jīng)意間表明了詩人的重要身份,卻沒有絲毫的輕狂傲慢。
散曲《中呂·喜春來》的作者是元代丞相伯顏。伯顏曾率領(lǐng)蒙古大軍,攻破南宋都城臨安,為元朝統(tǒng)一立下了汗馬功勞。作為一個蒙古族人,他能嫻熟地運用漢語,作品質(zhì)樸有力。這篇散曲明白曉暢,直截了當,首先夸耀華麗的服飾,接著展現(xiàn)高貴的車乘;“山河判斷在俺筆尖頭”一句更是指點江山,左右形勢,驕傲之感躍然紙上,毫不諱言這是自己的“得意秋”。難能可貴的是,他并沒有被功勛沖昏頭腦,而是恰如其分地歸結(jié)于為帝王分憂。
李德裕、伯顏都是名相,同樣政績驕人。但是李德裕陷入朋黨斗爭,后來一再被貶,身死南荒,一生大起大落的遭際令人嘆息。伯顏雖功高蓋世,卻能善始善終,死后還被追封為淮安王,哀榮更盛。政壇局勢錯綜復(fù)雜,翻云覆雨,以天下為先、不結(jié)黨營私才是真正的立身之道。(呂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