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下旬,是天山天池八大景之風(fēng)云最為變幻、色彩最為絢麗、空氣最為潔凈之時。9月22日,本刊編輯部特邀10名新疆知名攝影家北上天池,被一幅幅蔚為壯觀的景致所震撼……
馬牙山奇觀
馬牙山位于天池西南,距天池約3公里,深藏于博格達蜂的山巒中,西臨瓊庫爾,北連燈桿山。山體長約5公里,峰高海拔3056米。背靠皚皚雪峰,面向粼粼冰池。在這里游覽觀賞,即可盡得奇峰異石之妙,也可探窺大自然的神秘。馬牙山頂,尖石林立,遠看好象一排排巨大的馬齒,故名。
“馬牙奇觀”是由成排的古冰川刨蝕作用形成的。地質(zhì)時期隆起的大山褶皺的巖石成分不同,松軟的巖層經(jīng)風(fēng)雨侵蝕而剝落,堅硬的巖層則剝落延緩。天長日久,“馬牙”便展現(xiàn)奇觀。馬牙山的石林,無奇不有。有的狀似“狼牙”,血盆大口,口吐尖牙,鋒利無比,名“狼牙石”。有的巨石,層層翻卷,若大海狂瀾波濤,組成一幅壯麗的“海巖濤圖”。有的巖石凹凸不平,滿身披“甲”,聳起的石柱,活象“鱷魚張口”,吞噬萬物。有—石如“龜熊連體”,坐立的大青熊,卻長著顆烏龜似的腦袋,奇怪難言。有一座石柱,宛如—尊古代塞族牧人的胸雕塑像,頭戴平頂、上小下大的氈帽,口微張,或許是在呼喚,或許是注目羊群。神情既泰然又嚴肅。哈薩克人把馬牙山叫做“瑪依阿散”,意思是“易出油”之山。因為這里山勢較為平坦,雨量充沛,草肥如油,牲畜食后容易增膘長胖。
站在馬牙山頂四盼,東北面的天池、東南的“雪海三峰”、西面的田舍,皆歷歷在目。
絢麗白楊溝
天池腳下的白楊溝,地如其名。以白楊為主的針闊葉混合原始森林,在這條6公至長500米寬的峽谷中生長得非常茂密。夏天,這里綠蔭匝地,林瀾雄渾,是一派優(yōu)美的峽谷風(fēng)光。而一到深秋,這里就層林盡染,明艷輝煌,呈現(xiàn)出一一幅壯麗的天山秋色圖。
在天池風(fēng)景區(qū),白楊溝的秋色最濃重。楊樹和樺樹葉子的金黃色、皂角樹葉的橘紅色、松樹針葉的墨綠色和其他樹木的各種顏色,交合摻雜在一起,色調(diào)之柔和一如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的油畫。出沒于白楊溝森林中的狐貍、猞猁、松鼠和野免等,有的在挖掘洞穴,有的在積儲食物,準(zhǔn)備度過又一個漫長的冬天。
天池之秋
夏盡秋來,山風(fēng)吹寒。在自然時序的更替中,天池一改春媚夏蔥,進入一年之中別樣輝煌的季節(jié)。
湖水依然一平如鏡,但不象春夏兩季那樣舉目皆綠了。隨著天陰天睛、日出日落的光影變化,一湖秋水也在不斷地變幻著顏色,因此,秋季的天池最是色彩豐富,綽約多姿。湛藍的天空,火紅的云霞,墨綠的塔松,還有金黃的樹葉,倒映于秋水之中。每當(dāng)漣渏泛起的時候,天光樹色的倒影千變?nèi)f化,猶如一幅現(xiàn)代派的繪畫鋪展在湖面上。
在離天池稍遠一些的湖區(qū)北方,這時候已是層林盡染,青松、白楊、樺樹和皂角等等,遠近高低,五彩斑斕,烘托出一派明艷輝煌的天池秋色。
這里最迷人的雪景不在夏季而在秋天。一夜大風(fēng)過后,天池湖畔銀裝素裹,潔白的雪花掛滿了青青的松樹枝頭,預(yù)示著天池之冬即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