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檢驗結果探討
張俊
目的 探討肝功能檢驗中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結果。方法 65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為研究組, 并選取65例同期體檢的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 兩組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進行肝功能檢驗,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檢驗結果。結果 研究組血清膽固醇水平(CHO)、總膽汁酸水平(TBA)、白蛋白水平(ALB)、血清膽堿酯酶活性(CHE)與對照組對比,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肝炎肝硬化患者進行肝功能檢驗, 可通過肝功能不同指標, 充分了解肝組織受損程度, 準確判斷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后。
肝炎肝硬化;肝功能檢驗;結果;判斷;嚴重程度
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 通常由慢性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發(fā)展導致, 而主要原因則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該病早期無明顯癥狀, 后期臨床表現主要有肝區(qū)疼痛、乏力、黃疸、門脈高壓等, 病情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等并發(fā)癥, 需及時采取有效方法進行診斷, 以利于治療和預后[1,2]。目前,臨床上診斷肝硬化的金標準是肝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 但該檢查具有創(chuàng)傷性、局限性、費用高等缺點, 患者往往難以接受,需采用其他有效方法進行診斷, 如肝功能檢驗。本文選取肝炎肝硬化患者和健康體檢者各65例進行研究, 對比分析肝功能檢驗結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入院治療的65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為研究組, 男37例, 女28例, 年齡19~75歲。所有患者經診斷均符合肝炎肝硬化臨床診斷標準, 且經臨床癥狀、B超、實驗室檢查等確診, 按照Child-Pugh分級可將患者分為:17例A級, 27例B級, 21例C級。
另選取65例同期體檢的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 男33例,女32例, 年齡17~73歲, 均無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以及嚴重心腦腎肝等臟器疾病。兩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積極配合研究, 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和對照組均進行肝功能檢驗, 具體檢驗方法為:選用美國貝克曼公司生產的DXC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肝功能進行檢驗, 檢驗前兩組均需于清晨空腹采集3 ml靜脈血, 之后選用不同試劑分別測定CHO、TBA、ALB、CHE的指標, 其中CHO和TBA測定試劑由日本和光純藥工業(yè)株式會社生產, ALB測定試劑由浙江伊利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 CHE測定試劑由美國貝克曼公司生產。
1.3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患者肝功能檢驗結果, 作為臨床診斷依據。肝功能檢驗指標主要包括:血清膽固醇水平(CHO)、總膽汁酸水平(TBA)、白蛋白水平(ALB)、血清膽堿酯酶活性(CHE)。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均完成肝功能檢查, 檢驗結果顯示, 研究組CHO、TBA、ALB、CHE與對照組對比,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研究組TBA高于對照組, 而CHO、ALB、CHE均低于對照組。見表1。
肝硬化是全球高發(fā)、高危疾病, 患者通常因多種原因導致肝細胞壞死、纖維組織增生、間質炎性反應、細胞浸潤等,如病毒、酒精、蟲積等, 這也是該病的病理特點[3]。本文選取65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65例健康體檢者進行對比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CHO、ALB、CHE低于對照組, 而TBA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 通過肝功能檢驗結果中的CHO、TBA、ALB、CHE, 能準確判斷病情嚴重程度, 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從而有效改善患者預后。在人體中, 合成CHO的主要器官是肝臟, 正常血液內有60%~80% CHO源自肝臟, 若肝功能出現障礙, 就會嚴重影響CHO合成。與健康者對比, 肝炎肝硬化患者CHO水平較低, 說明CHO變化可有效反映患者肝功能狀況。TBA是肝臟內合成膽汁酸,肝臟清除能力障礙會增高肝炎肝硬化患者TBA, ALB由肝細胞合成, 之后通過肝靜脈進入循環(huán), 若肝細胞變性壞死、功能受損, 會降低ALB在血清中的水平[4]。CHE是一類催化酰基膽堿水解的酶類, 組成部分為乙酰膽堿酯酶、擬膽堿酯酶,可催化乙酰膽堿水解, 進而生成膽堿和乙酸。CHE活性與肝細胞功能是否正常息息相關, 可敏感地反映肝組織損害程度,是判斷肝病嚴重程度以及預后的良好指標。
綜上所述, 對肝炎肝硬化患者進行肝功能檢驗, 具有無創(chuàng)性、檢驗結果準確等特點, 極易為患者所接受, 而且通過觀察CHO、TBA、ALB、CHE指標, 能充分了解肝組織受損程度, 而且結合不同指標能準確判斷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后, 是檢驗肝炎肝硬化理想方法, 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1] 石志平, 吳同玉.乙型肝炎肝硬化發(fā)病機制特點研究概況.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4, 16(1):91-94.
[2] 彭中娟, 龔向京.肝炎肝硬化辨證分型與輔助檢查相關性的研究進展.江西中醫(yī)藥, 2010, 41(9):75-78.
[3] 胡秀娥.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檢驗臨床分析.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3, 11(28):76.
[4] 張智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標檢驗分析.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4, 5(6):55-56.
2014-06-17]
463000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