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彬彬
摘 要:修辭學到大學才被正式列為一門課程,中學雖然學一點修辭,略知皮毛而已,小學則不知這皮毛為何物。這樣說來,學習修辭,似乎是中學的事,大學的事,與小學不沾邊,或關(guān)系不大。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修辭似乎與小學語文教學關(guān)系不大,但是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特別是在中高年級的語文課本中,修辭現(xiàn)象多如牛毛,凡為專家和多數(shù)人已認可的修辭格在小學語文課文中,大都出現(xiàn)過。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修辭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這門課程是干什么的呢?如作簡而明的回答,曰:是學語言的。既然是學語言的,就和語言學有關(guān)。而且涉及到語言學的各個領(lǐng)域。如和語音學、詞匯學、語法學、語義學、文字學、修辭學都密切相關(guān)。若再問,學習語言具體指的是什么呢?答曰:具體指兩方面,一是引導學生學會理解語言,二是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此二者構(gòu)成了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那么,小學語文進行修辭教學的策略有哪些呢?
一、結(jié)合文章語言特點,提高學生的語言品讀能力
語言修辭要依靠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即通常所說的語境。無論應聘工作、同學聚會、正常社交場合等,運用修辭都必須恰當、得體,并與周圍的環(huán)境相適應。比如在賣水餃的店鋪門上可以貼這樣的對聯(lián):“外脆內(nèi)酥似海味,細皮嫩肉勝山珍”;而要是將它貼在茶館的小店門上就不恰當了,就不如貼上“山好好,水好好,入亭一笑無煩惱;來匆匆,去匆匆,飲茶兩杯各西東”,或“山美水美,茶香溫馨;人杰地靈,品茗悅心”,這樣通過品茶與人的精神狀態(tài)進行對比,言簡意賅,含義悠遠,給人以淡泊名利、超凡脫俗的意境。
二、在語言的分析學習中感悟語法和修辭知識
語法、修辭知識十分豐富,在教學中可依據(jù)具體的語言并聯(lián)系學生實際,采取合適的方法進行語法、修辭教學,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理解課文,并從中感悟語法規(guī)則和修辭方式。
1.比較分析。
這是教學句子常用的一種方法,即通過比較兩個同義句子在用詞、詞序和句型上的異同,學習造句方法及認識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例如:比較下面的語句有什么不同:①“可是今天,跟志愿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么落淚了呢?”②“可是跟志愿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落淚了?!蓖ㄟ^比較,使學生體會到句②是一般的陳述句,句①通過重復“今天”,強調(diào)了事件的時間背景,再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增強了語勢,抒發(fā)了更為強烈的情感。
2.舉例體會。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經(jīng)常會碰到一些疑難句子,我們不可能一一進行比較分析,為了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體驗,增加積累,可引導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或課外讀物中舉出一些類似的詞句,從而加深感悟。例如,學到擬人句時,啟發(fā)學生模仿課文舉幾個把事物當作人來寫的句子,幫助學生進行聯(lián)系類比,體會擬人句的特點,再啟發(fā)學生想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讀背領(lǐng)悟。
漢語言文字是感悟型,而不是分解型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引導學生去感悟語言,而不是研究語言,要注重積累語言而不是分析語言。對教材中規(guī)范的、形象生動的、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應引導學生熟讀成誦,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注重修辭的訓練
1.逐一認識,依次訓練。
我們的學生對修辭不是十分了解,可能只限于認識某幾種常用的修辭方法,也沒進行過系統(tǒng)的學習,更不要說知之甚深。所以,我們在作文訓練中,就要注意這一問題所在,有意識地對七年級學生分階段、分步驟地系統(tǒng)地引進修辭知識。怎樣操作呢?可以利用課本中的范文,范文中一旦出現(xiàn)某種修辭方法時,我們就把這種修辭方法作系統(tǒng)地介紹,并在學生了解這一方法后做一次小作文,要求學生在小作文中必須運用到此種修辭方法。筆者這里說的訓練是穿插在課文教學中去的訓練。
2.接通關(guān)系,混合訓練。
有的修辭方法是相互有關(guān)的,或是容易混淆的,那么在出現(xiàn)某一種時,我們就要讓它們同時亮相,便于區(qū)分和運用。比如:比喻與比擬,設問與反問,借代與比喻中的借喻,排比與反復,雙關(guān)與反語,對比與映襯,頂真與回環(huán),移用與通感等,這樣一組一組地認識。然后在一組一組地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3.采取多樣的訓練形式。
一般可設計如下的練習形式:(1)填空練習。如,選擇關(guān)聯(lián)詞語填空。(2)改換句式練習。如,照樣子,把句子換個說法,句子意思不變。還可進行“把”字句與“被”字句、陳述句與反問句等句式的轉(zhuǎn)換訓練。(3)擴句、縮句練習。通過擴寫句子和縮寫句子的訓練,讓學生理解把意思表達完整與具體的語法規(guī)律。(4)仿造句子或把句子補充完整的練習。例如仿造比喻句、比擬句、對偶句、排比句,把比喻句或復句補充完整等。
四、比喻的教學策略具體策略
一些以熟喻生,增添形象的比喻句,相對而言比較單純,這里不作討論。以下談談那些藝術(shù)性較強的比喻句的分析、欣賞的具體指導策略。
想象,感受比喻之美。有些比喻句的本體、喻體有虛有實。這虛實之間的關(guān)系,或以實證虛,或以虛補實,這一切都離不開想象的參與。在想象中比喻的美才能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比如,人教版六上第3課《草蟲的村落》一文中有這樣一個比喻句:“甲蟲的音樂家們?nèi)褙炞⒌卣駝又岚?,?yōu)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教學中可以緊抓虛化喻體“靈泉”引發(fā)想象:①像“靈泉”一樣的音韻應該是怎樣的?②在你的想象中,“靈泉”一樣的音韻大概和你生活中感受過的什么音樂差不多?由這個美妙、神奇而又蘊含無數(shù)可能的虛化物象,喚起學生對生活中一切美好音樂(聲音)的記憶,給甲蟲的演奏抹上奇妙的色彩。③作者為什么不直接把甲蟲振動翅膀發(fā)出的優(yōu)美音韻比作“琴聲”、“歌聲”等等美妙的聲音,而要用“靈泉”呢?結(jié)合學生想象進行一個總結(jié)性地叩問,旨在讓學生明了,這樣比更能啟發(fā)讀者的想象,想象無限則審美無限。本體、喻體虛實相生的比喻句,想象是教學的首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