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楊樂
摘要:《背影》是朱自清先生早期作品,文種作者通過敘事抒情的寫法,父子間這種真摯的感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讀后深受感動、為之觸動。
關鍵詞:朱自清、父愛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在上個世紀20年代的作品,作者通過敘事抒情寫出了寡言少語的父愛,像高山一樣巍峨穩(wěn)重,嘴上不言愛,藏在心里頭,愛至心處,情更濃。正如吳晗先生說的:“這篇短文被選為中學國文教材,在中學生心目中,朱自清三個字已經(jīng)和《背影》成為不可分的一體了”。愛,就是樸素中出高尚;愛,就是無聲中響出歌曲;愛,就是透明中折出光彩。此處是文中的最大亮點。朱自清先生看到父親為自己買橘子時那艱辛的背影,聯(lián)想到父親為他所做的一切都如同雨點般,一點一滴地滲入他的內(nèi)心深處,也正是因為如此,父親那矮小肥胖的身軀定格在那一刻是如此高大偉岸。
《背影》的語言很簡練,細讀全文,感到文字很干凈,沒有多余的話,沒有多余的字,文章寫得精粹,表達出的父子情深很純粹?!侗秤啊分?,一位父親對兒女至深的愛,在朱自清先生筆下卻溢著獨特的傷感。朱自清先生寫道:“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的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的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再向外看時,他已經(jīng)抱著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备赣H提著的單是橘子嗎?還有沉甸甸的父愛!離開的時候,走幾步,回頭看……舍不得。擔心,期盼和關心,仿佛書寫在他的背影上,清晰而又深刻,不能忘卻! 作者真實逼真的把父愛描述的淋漓盡致,主要得益于作者對生活的入微感受、體悟,,如果作者沒有這樣的生活,沒有切實體會,是很難寫出如此感人的文章.離開當時的時代背景,來感受全文,給人的感覺時作者感情細膩,、基調(diào)低沉,這與作者當時的家庭遭遇有關,作父子離別,調(diào)子自然是低沉的;且當時的社會大環(huán)境也很黑暗,但文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父親,則樸素、真摯與自然.濃父愛躍然于紙。
品讀《背影》,深悟父愛如山。父親對子女的愛好比一座大山,因此,在感受父愛的時候,就如在登山.山越高越難登越難感受父愛的全部.因此,我很難用言語來表達父親對我的愛。父愛如山,高大而巍峨,讓我望而生怯不敢攀登;父愛如天,粗曠而深遠,讓我仰而心憐不敢長嘯;父愛如河,細長而源源,讓我淌不敢涉足。父愛是深邃的、偉大的、純潔而不可回報的,然而父愛又是苦澀的,難懂的、憂郁而不可企及的。父親在我眼中往往是堅強、嚴肅、沉穩(wěn)的,然而隨著歲月的積淀,當我開始讀懂父親堅強、嚴肅、沉穩(wěn)背后的那份脆弱和柔情時,才能體會父親的不容易,也往往只有這個時刻才能更深刻地感悟出那份深沉的父愛。父愛其實很簡單。它像白酒,辛辣而熱烈,讓人醉在其中;它像咖啡,苦澀而醇香,容易讓人為之振奮;它像茶,平淡而親切,讓人自然清新;它像篝火,給人溫暖去卻令人生畏,容易讓人激奮自己。如果要問我讀《背影》最大的感觸是什么?我想,不論我們走到哪里,身后總有父親的眼睛在注視著,而我們要做的,除了奮力前行,更要時不時地回頭看看他溫暖的眼神,讓他知道無論我們身在何方,心中都會有對他們無限的愛與惦念!
父愛,一點一滴積起來是一個大海,一粒一顆堆起來是一座大山,一片一朵湊起來是一幕天空。父親凝練而堅定的眼神教會我們勇敢堅強;粗糙而有力的大手教會我們健康成長;寬闊而安全的肩膀教會我們學會包容。讀《背影》,聯(lián)想到自己的父親,讓我深感到歲月不饒人,父親已慢慢變老了,我是否讀懂了父親呢?父親。從小到大,父親扮演的是我生活中的引導者和守護者,我心安理得地認為他在盡自己的責任,卻忘了他的奉獻。當父親的嘮叨讓我們聽得不耐煩時,我總是說:“你煩不煩,又沒讓你管!”卻忘了他對我的不離不棄。父親沉默少言,只是在默默地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澆灌我的心田。歲月流淌,我慢慢長大,對父母的依賴也越來越少,每天放學回到家中不主動與父親說話交談,永遠都是他們關切的問你在學校過得好不好,我卻從不關心他們每天上班順利與否?心情如何?其實父親沒有表面上那么堅強,他也有喜怒哀樂,也有苦辣酸咸。作為子女,我應該更多理解、體諒、感恩父親,因為我和父親只有這一輩子的情分。父愛深沉處,最是恩重時。費孝通先生說得好,“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碧煜挛ㄓ懈改感?。人生不能沒有愛,愛是生命中的甘泉,即使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常用綠;愛是生命中的色彩,因為有愛,我們的生命才會絢麗多彩。如果說母愛是一條溫柔的河,那么另一種愛,深如海洋,凝重如山,這就是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