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學空
摘要:莎士比亞是英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學巨匠。他創(chuàng)造了很多在世界文學史上具有不可撼動地位的文學作品。從作品問世到現(xiàn)在雖然已過去數(shù)百年,但其作品所蘊含的價值與魅力依然讓人嘆服。本文從莎翁的幾部代表作品來探討其中的時代意義。
關鍵詞:莎士比亞;作品;時代意義
引言
有人說,文學是一個歷史與文化的參與者與見證者,或者說是一面鏡子,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過去,也可以看到未來。在西方文學史上,有很多文學巨匠,他們用自己的筆描述了那個時代的輝煌與滄桑,悲傷與骯臟??梢哉f,任何文學作品都是作者所處時代的真實寫照,無論是通過詩歌、小說、散文還是戲劇等方式。這些現(xiàn)實的寫照中都摻雜著作者的情感與體驗。通過一部作品,我們可以品味作者內(nèi)心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同樣,通過一個作品,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今天與未來,這就是文學作品所蘊含的時代意義。本文以莎翁的作品為出發(fā)點探討其作品對于我們今日社會的啟發(fā)與意義。
一 莎翁簡介
了解一部文學作品,我們首先要了解這個作品的作者。莎士比亞可以說是西方文學史上的巨匠級人物。他出生在一個比較普通的家庭,過著比較普通的童年生活??墒怯捎诟赣H的投資失敗,家庭陷入巨大的經(jīng)濟危機之中,不得已,年幼的莎士比亞退學去打工來給家庭減輕壓力。在繁雜的生活壓力下,莎士比亞并沒有熄滅內(nèi)心夢想的燭火。他利用打工之外的業(yè)余時間閱讀了大量的羅馬劇作,并且嘗試開始進行詩歌的創(chuàng)作。一次偶然的機會,莎士比亞來到一個劇院干起了跑龍?zhí)椎墓ぷ?。隨著經(jīng)驗與閱歷的不斷沉淀,莎士比亞逐漸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劇作家,開始在英國文壇嶄露頭角。隨著四大悲劇與四大喜劇的相繼問世,莎士比亞奠定了他在英國文壇乃至世界文壇的地位。
二 莎翁作品的時代意義
1 對于生命意義的探討
一直以來,人類從何處來,又去往哪里是一個古老卻又嶄新的話題。在莎士比亞的筆下,有一個的王子叫哈姆雷特,他在自言自語中道出了一個問倒了很多哲學家的問題:“To be or not to be is a question”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面對生命的意義,有人選擇了像草一樣的活著,一輩子碌碌無為,任人踐踏,在生命的縫隙中等待來生的光明與希望。也有人,立志要像樹一樣的活著,在暴風雨中接受歲月與命運的洗禮,腳伸向大地,昂首面對未來。即時遇到再大的挫折,也堅守著自己的生命價值。在這種人的價值觀中,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可以被打敗。人可以失敗,但是絕對不可以放棄。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成為了他們的座右銘,也成就了他們像樹一樣的偉岸人生。從遠處,給別人看到的是風景,從近處,給別人一種生命的啟迪?;钪?,為別人提供一抹光陰,死后,依然成為棟梁之材。這就是我們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但是在《哈姆雷特》中,我們卻感到了一種生命的脆弱與無常。一個原本懦弱的王子,在父親靈魂的感召下,找到了自己的叔叔,要將他殺死,為父報仇??墒?,造化弄人,在最后的決斗中,哈姆雷特的母親因為誤飲了毒酒而身亡,哈姆雷特也倒在了毒劍之下。這一場關于權(quán)利與欲望的爭斗以悲劇收場。其實,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有的人,為了一點廉價的金錢而殺人越貨,鋌而走險。有的人,為了自己的一腔私欲而選擇陰謀與狡詐。在這其中不乏生命之火的熄滅,其中有很多人如同哈姆雷特般的善良與沖動。所以,面對生命的意義,我們其實無需追問過多,只要先回答一個問題。那就是:沒有命,生命又有何意義。我們并不是說,在需要我們挺身而出,見義勇為是畏縮退后,而是在生命遭到威脅與危險時,如何更好的活下來。因為只有活著,生命才能有更大的意義。
2 對于愛情意義的探討
莎士比亞是一個描寫愛情的高手。他的筆下有王子與公主的愛情,也有平民的幸福。有花好月圓的美好結(jié)局,也有為愛殉情的凄慘結(jié)局。在莎翁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愛情的真正意義與價值。愛情不是一見鐘情的逢場作戲,也不是大難臨頭各自飛的利益交換,而是如中國《詩經(jīng)》中所說的”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不離不棄。
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程中,沒有一個行為如愛情般讓人迷戀與向往。100年前的著名諾貝獎獲得者羅素也曾講愛情視為活著的三大理由之一。那么,在莎翁的筆下,我們看到了怎樣的愛情價值與意義呢?莎翁的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除了向我們展示了愛情的美好之外,還向我們展示了愛情的其他原則,這些原則對于我們今天的愛情依然有指導意義。
愛要真愛。愛情是人類的高級情感,它如水晶般透明,同樣也如同水晶般易碎。所以,在愛情面前,請向羅密歐與朱麗葉一樣,彼此真心付出。真正的愛情是摻不得雜質(zhì)的,里面不可以有利益的交換,也不應該有彼此的利用。有人說,寧可在寶馬車里哭,也不再自行車上笑。這是當下國人很多人的愛情價值觀。這里面,我們感受不到愛情的至上與純粹,有的只是彼此利益或者需要的交換。當莎翁筆下的男女主人公為愛殉情時,我們不免會想,如果這件事發(fā)生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會用怎樣的心態(tài)來評價和對待。也許,這種經(jīng)典的愛情只能發(fā)生在物質(zhì)文明不夠發(fā)達的中世紀,可是如果時代的發(fā)展是以情感特別是愛情的貶值甚至變質(zhì)為代價。那么,這樣的發(fā)展又有何意義。我們渴望真正的愛情,那樣我們首先理解什么是愛吧。在《圣經(jīng)》哥林多前書曾經(jīng)這樣描述:愛是不嫉妒,不張狂。愛是不計回報的付出,愛是凡事忍讓,愛是時時感恩,愛是時時心懷盼望。我想,這樣的愛才匹配真正的愛情。這樣的愛情才有真正的意義。
3對物質(zhì)與精神的追求的探討
在沙翁的作品中,我們也感受到了人類的本能。那就是,對物質(zhì)的追求。這種追求體現(xiàn)在莎翁的作品中就是《威尼斯商人》中對于金錢的索求與貪婪。在金錢面前,人們露出了自己丑惡的嘴臉,朋友反目,父子結(jié)仇,戰(zhàn)爭與沖突因此而產(chǎn)生。在《威尼斯商人》中,我們充分領略了商人對于利潤的追求與殘忍。在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夏洛克為了讓自己的競爭對手完全屈服,竟然通過割肉的方式來進行。這種殘忍讓人心生不安與憤怒。結(jié)果在女人智慧的支持下,正義終于戰(zhàn)勝了邪惡。善良戰(zhàn)勝了貪婪。
在當今時代,我們依然會發(fā)現(xiàn)如夏洛克般的貪婪商人,為了謀求最大的經(jīng)濟利益,不惜拿消費者的生命開玩笑。我們的媒體關于假牛奶,假化肥,假種子的新聞報道,層出不窮。但是,我們依然渴望市場經(jīng)濟的今天,公平與正義是時代的主題。顛倒黑白,搬弄是非,雖然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會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從長遠來看卻是得不償失。所以,莎翁筆下的夏洛克形象就寓意著商業(yè)的法則。
除此之外。在《麥克白》中,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生前如何榮光,我們都在奔赴在去往死亡的路上。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凡夫俗子在命運的終結(jié)面前都是一樣的。麥克白可以說生前享受了無數(shù)的榮華與富貴??墒窃谏淖詈笠豢?,他卻感受到了生命的微乎其微,一切都是虛空。日頭落下,明天還會依然升起。可是,人的生命的終點卻意味著一切的結(jié)束。在臨終的最后瞬間,麥克白這個曾經(jīng)的國王,想到的是曾經(jīng)美好的回憶。所以,在莎翁的作品中,我們要明白:人類在追求物質(zhì)財富的同時,也要追求精神財富。只有把精神填滿,人的記憶才不會虛空。當人們的記憶被各種美好填滿時,即使到了向生命說再見的那一天,他也是滿足和幸福的。
結(jié)語
關于莎士比亞,我們有太多需要研究的領域。但是,無論從哪個角度,我們都會感受到莎翁的作品中所蘊含的啟迪與意義。經(jīng)典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不僅僅是因為作品面世的時間久遠,更主要是因為,在作品中包含的人類情感可以跨越歷史與歲月的洗禮,在沉淀中,激蕩出更多作者智慧的火花。
參考文獻
[1] 裘克安著.莎士比亞評介文集[M]. 商務印書館, 2006
[2] 談瀛洲著.莎評簡史[M].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
[3] 伍蠡甫,翁義欽著.歐洲文論簡史[M].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4
[4] 孫宜學編著.中外浪漫主義文學導引[M].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2
[5] 楊冬.浪漫主義莎評中的理論問題[J].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