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軍 侯新利
西安鐘樓聳立在古都西安市中心已600余年,它以其宏偉而穩(wěn)健的站姿和處于市中心的特殊位置,成為了西安城市的重要標志。但凡有朋自遠方來,西安鐘樓作為旅游攻略中的必到之處,定會讓友人心愿滿足。慕名而來的訪客除了對這座繁華鬧市中依舊散發(fā)著雄偉滄桑的建筑藝術的傾慕,向往著樓中珍藏的齊白石老先生作品陳列的亦愈來愈多。
陳列于此的齊白石作品分別為《墨蝦》、《牽?;ā?、《蘆葦螃蟹》、《枇杷圖》、《芭蕉青蛙》、《鵪鶉與雁來紅》、《棕櫚小雞》、《紅梅喜鵲》、《松蔭圖》、《夏荷鴛鴦》及一副篆書對聯(lián)。其尺幅之大、題材之豐、運筆之辣、設色之雅、構圖之精都無不使人在一飽眼福的同時嘆為觀止。
如此之多的齊白石作品集中在一處,這在全國亦不多見。駐足在這些平日難得一見的大師真跡前慢慢地讀、細細地品,你會發(fā)現(xiàn)面前的作品將白石老人大寫意花鳥的風格及其獨創(chuàng)的紅花墨葉一路畫風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些作品皆為1953年(農歷癸巳年)老人93歲時所作,其用筆設色長線大點酣暢痛快,實可謂人畫俱老,不遵法度卻暗與法合的快意之作。白石老人生于1863年,創(chuàng)作這批作品時實際年齡應為90歲,但作為受中國文化浸潤一生的老人,他從1937年75歲起即按中國的傳統(tǒng)習慣,在作品落款開始自署虛歲為77歲。
出身清寒卻稟賦卓異的白石老人一生游歷天下,近六十歲定居北京后,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衰年變法,獨創(chuàng)紅花墨葉一路畫風,將中國大寫意花鳥畫推向新的高度,成就了自己作為中國畫一代巨匠與宗師的地位。白石老人一生用過大量的別名和齋號。他原名純芝,后取名齊璜,“白石山人”是他漸漸成名后,友人為便于同畫師身份相宜為其取的號,后來他常常省去“山人”只署“白石”二字,慢慢隨著畫名日盛,齊白石這一名字已成為了中國畫的代名詞。
特殊的機遇與經(jīng)歷使白石老人一生名號和用印甚多。“三百石印富翁”,既是其用印之豐的真實寫照,又是他眾多名號中頗富特色的一個。縱觀陳列于鐘樓上白石老人的12幅精妙之作,其畫面落款署名有白石、白石老人、三百石印翁、百硯樓頭舊主人、杏子塢老人、星塘后人白石、南衡舊叟等。用印有白石、大匠之門、寄萍堂、齊白石、借山翁、甑屋、悔烏堂、齊璜之印等。透過這些豐富多彩的署名和印章我們對白石老人由木匠而畫師,而知名畫家,而中國畫大師的獨特歷程即可窺見一斑。
如此眾多而精美的齊白石作品能為西安鐘鼓樓保管所擁有,并常年陳列,實乃西安之幸,三秦大地之幸。白石老人之所以能在93歲時將如此大量而精美的作品贈予西安鐘樓,其因有二:
其一,從山東畫報出版社所出《白石老人自述》及河北教育出版社所出《中國名畫家全集——齊白石》中得知西安在老人一生的生命印跡中曾留下過重要一頁。早在前往西安途中,走到灞橋時,齊白石即被獨特的西安郊外風光所吸引,創(chuàng)作了《灞橋風雪圖》,并列為自己平生得意之作,收入了《借山吟館圖卷》中。后來還專門篆刻了一方“曾經(jīng)灞橋風雪”印章以為紀念。在西安期間齊白石游覽了碑林、大雁塔、華清池等名勝,并寫下了吟詠大雁塔的題詩:“長安城外柳絲絲,雁塔曾經(jīng)春社時。無意姓名題上塔,至今人不識阿芝?!币钅耆路荩x開西安時他登了華山。晚年老人曾在自述中講到:“面對華山,看個盡興。一路桃花,長達數(shù)十里,風景之美,真是生平所僅見。到晚晌,畫了一幅華山圖?!睆睦先说淖允鲋凶憧梢姽哦嘉靼驳慕?jīng)歷及風物在其心目中的美好和值得回憶。
其二,解放后鐘鼓樓回到了人民手中,1953年,迎接市民參觀的準備。同年,國家文化部授予齊白石“人民藝術家”榮譽獎狀,周恩來總理親自出席首都文化界為其舉行的宴會,并與齊白石促膝相談。當時的管理部門在考慮鼓樓開放的陳列布置時,就產生了求一些齊白石的作品以紀其盛的想法。后來文化局文化科干部馬毅(已去世)因父親認識周恩來總理,便拿著父親的信來到北京找到周總理,經(jīng)總理牽線,最終拿到了如今常年陳列在鐘樓上的12幅齊白石真跡。
60年的守候,一個甲子的呵護,白石老人送給西安人民的這12幅作品畫得十分用心,傾注了深厚情感,適逢西安市鐘鼓樓保管所(西安市鐘鼓樓博物館)建所60周年之際,我們也必將更加珍惜這份珍藏在西安鐘樓的珍貴遺產,永遠地保存好這些傳世佳作,銘記一位老人對一座城、兩座樓的無限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