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榮,孟祥林,劉 佳,梁 鸚
(四川省宜賓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藥劑科,四川 宜賓 644000)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藥品銷售全球化的今天,藥品不良反應(ADR)也呈現(xiàn)出了全球化的趨勢,現(xiàn)已成為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ADR關系到人類的生命健康,而ADR的準確采集及上報對不良反應的發(fā)現(xiàn)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我院于2012年被衛(wèi)生廳確立為“四川省川中南區(qū)域醫(yī)療中心”,醫(yī)院對ADR的上報工作更加重視,且ADR報告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明顯的提高[2]。筆者將2013年我院收集并上報的232例ADR情況進行分析,為臨床的合理用藥提供參考與幫助,以減少和避免ADR的發(fā)生,切實減少患者的痛苦。
收集我院2013年各臨床科室上報的232例ADR報告,采用Office 2007 Excel軟件對患者的年齡、性別、關聯(lián)性評價、藥物過敏史、合并用藥、用藥途徑、藥物名稱、藥物分布、ADR癥狀及ADR累積器官或系統(tǒng)等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在ADR報告上報過程中,嚴格按照ADR報告術語集進行上報,以減少因文化差異而帶來的描述差異[3]。
基本情況:232例ADR報告中,有230例為一般ADR,其中有24例為新的ADR;有2例為嚴重ADR,1例為遲發(fā)型過敏性休克,1例死亡,死亡病例因報告時間超出了ADR上報時限,未上報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網,有2例ADR報告因當時填寫信息不全而無法完成上報,共上報229例。229例ADR報告中,患者男 119 例(51.97%),女 110 例(49.03%),男女比例為 1.08 ∶1;年齡最大87歲,最小8 d,大于55歲96例(41.92%);有藥物過敏史12例(5.24%);有合并用藥18例(7.86%),二聯(lián)用藥17例(94.44%),三聯(lián)用藥1例(6.56%);關于藥物的關聯(lián)性評價,其中肯定 30 例(13.10%),很可能 91 例(39.74%),可能 99 例(43.23%),可能無關 4 例(1.75%),待評價 4 例(1.75%),無法評價 1 例(0.44%)。ADR報告中涉及藥物的給藥途徑分布最多的是靜脈滴注,有178例(77.73%),詳見表 1,涉及合并用藥的 ADR報告,其給藥途徑的選擇以懷疑藥品的給藥途徑作為衡量參考。
表1 ADR報告的給藥途徑分布(n=229)
涉及藥物分布:229例ADR報告,涉及14類藥品248例,分布詳見表2。在抗微生物藥品中,頭孢菌素類27例,占33.75%,青霉素類15例,占18.75%。引起ADR的抗微生物藥品分布詳見表3。
表2 引起ADR的藥品類別(n=248)
表3 引起ADR的抗微生物藥類別分布(n=80)
累及器官/系統(tǒng)及其臨床表現(xiàn):229例ADR報告中,最常見的器官/系統(tǒng)損害為皮膚及其附件損害,臨床表現(xiàn)以皮膚發(fā)紅、瘙癢、皮疹等為主;胃腸系統(tǒng)損害位居第二,臨床表現(xiàn)以惡心、嘔吐、胃部不適、腹瀉等為主要表現(xiàn)。為了排除因地域文化差異對同一個ADR術語帶來的不同理解,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不良反應術語集(WHOART)對ADR的臨床表現(xiàn)與累及器官/系統(tǒng)進行分類,詳見表4。
表4 ADR累及器官/系統(tǒng)及臨床表現(xiàn)分布(n=238)
基本情況分析:在229例ADR報告中,有211例(92.14%)為住院患者,只有18例為門急診患者,故涉及到的給藥途徑方面,靜脈滴注就有178例(77.73%),與住院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同時,由于靜脈滴注使得藥物直接進入體內,不存在藥物吸收這一環(huán)節(jié),也避免了首過效應,故這也是靜脈滴注所占比例高的原因;而產生的ADR除了與患者自身的身體情況與敏感體質有關以外,與輸液速度、靜脈注射液的pH、滲透壓等都有一定關系?;颊叩哪挲g大于55歲的有96例(41.92%),其ADR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的患者,最主要的原因由老年患者自身的情況決定,其肝腎功能低下,對藥物的代謝能力下降,使得藥物的血藥濃度升高,且藥物從腎臟的排除亦減慢,且血漿蛋白與藥物的結合能力下降,均可導致ADR發(fā)生幾率增加,這也是推崇老年人個體化用藥方案的原因所在[4]。
藥物分布分析:抗微生物藥、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藥物及抗腫瘤藥物是目前我院排名位于前3位的藥物,由于抗腫瘤藥物的特殊性,其很多ADR也是可預見的,往往在予以患者化學治療的同時加以對抗ADR的藥物,由于腫瘤患者自身情況不一,抗腫瘤藥物的ADR發(fā)生率較高也是可預見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藥物的ADR發(fā)生率接近10%,其主要原因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壽命的延長,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增多,抗凝藥和抗血小板藥物的用藥頻度升高,而常發(fā)人群也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身上??刮⑸锼幤飞婕暗腁DR 80例(32.25%),占最多,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雖已開展3年了,但在臨床應用上仍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因為我院規(guī)定的50種抗菌藥物,使得頭孢菌素類的使用頻率居高不下,特別是外科的預防性用藥,雖然我院總體的Ⅰ類切口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低于30%,但在個別科室仍然存在預防用藥使用率超標,而有些藥物如氟喹諾酮類在臨床使用時不需要做皮膚過敏試驗,臨床使用相對廣泛,使得其ADR的發(fā)生率在抗微生物藥品中相對較高,故在抗菌藥物臨床使用時一定要按照適應證用藥,嚴格遵守藥品說明書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進行使用,以減少其ADR高發(fā)生率。
累及器官/系統(tǒng)分析:最多的為皮膚及其附件損害,其次為胃腸系統(tǒng)損害65例(27.31)。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既是神經系統(tǒng)的感覺器,又是效應器,冷、熱、疼、情緒變化、機械和化學性刺激都能反射性地引起皮膚及其附件的改變,故藥品引起的皮膚及附件的臨床表現(xiàn)易于感受到與發(fā)現(xiàn),雖然本次的229例ADR報告中存在過敏史的患者僅有12例,但這也提醒在臨床用藥前,一定要詳細咨詢患者的過敏史,以便能夠作出更合理的臨床治療對策。消化系統(tǒng)損害有ADR報告65例(27.31%),其中中藥注射劑和抗腫瘤藥物引起的胃腸道反應所占比例最大,中藥注射劑因其很多時候包含一些動植物蛋白、多肽等大分子生物物質,以特殊的形式存在于藥液中,進入人體后往往會造成過敏或胃腸道反應;而抗腫瘤藥物因其本身的藥物選擇性,常常會損傷消化道黏膜,以及作用于催吐化學感受區(qū)引起嘔吐等,故對于抗腫瘤藥物已知的ADR我們要盡量和醫(yī)務人員一起做好提前預防,減少患者的痛苦[5-6]。
目前,ADR報告的收集和上報工作已成為我院重點工作之一,每年的ADR報告分析不僅可為我院的臨床合理用藥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通過及時上報衛(wèi)生部的方式,使我國的ADR報告收集工作更全面,為我國的大臨床提供1份數據支持。而我院目前也面臨一些ADR報告的收集問題,每年都會遇到有些科室的ADR監(jiān)測員因工作調動或其他原因無法完成科室的收集工作,而臨床藥師也無法覆蓋所有科室的全部患者,所以護士的協(xié)助參與將會幫助ADR上報工作更上一層樓,而定期的ADR監(jiān)測員培訓工作也需要亟待落實。藥物的相互作用目前并未受到我院醫(yī)師的高度關注,這也將是以后ADR報告收集的重點方向,因為藥物在體內的生物代謝環(huán)節(jié)是非常細微的,或許可以很直觀地由臨床表現(xiàn)判斷出是哪一種藥物引起的ADR,但其出現(xiàn)的真正原因值得去深入研究,種類復雜繁多的藥物,其相互作用也可能是各有千秋,但是只要不放棄對ADR報告的收集與分析,就一定可以為臨床提供更多用藥依據,減少因ADR為患者帶來的各種痛苦。
[1]林偉興,葉小飛,姚洪祥.藥品不良反應術語集現(xiàn)狀分析[J].中國藥物警戒,2009,6(12):713-716.
[2]唐 榮,羅 陽.我院136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執(zhí)業(yè)藥師,2011,8(7):8-10.
[3]吳桂芝,田春華,王 丹.WHOART和MedDRA在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警戒,2010,7(2):81-85.
[4]周 洋,白玉國,魏國義.426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2012,9(4):220-223.
[5]劉宏韻.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特點與臨床合理應用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3,35(1):135-136.
[6]李納新,徐 華,付 志.我院抗腫瘤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33):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