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梅,袁 芳,張玉榮
(1.河北省保定市第一醫(yī)院,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省保定市婦幼保健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其發(fā)生、發(fā)展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糖尿病眼底病變是糖尿病的一種常見并發(fā)癥,主要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引起微血管病變所致,是眼科的主要致盲原因之一[1]。患者因視力的改變會出現(xiàn)焦慮或抑郁情緒,防礙疾病的治療或加速疾病的發(fā)展[2]。因此,心理治療可以作為該疾病的主要輔助治療手段。筆者觀察了86例糖尿病眼底病變患者的視網膜病變和抑郁狀況,并觀察了給予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口服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患者來源于保定市第一醫(yī)院內分泌科住院患者,納入標準: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自愿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未服用過精神類疾病治療藥物;無精神類疾病史及家族史;無其他嚴重糖尿病并發(fā)癥;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眼底變化分期:Ⅰ期為眼底有玻璃體出血或新生血管;Ⅱ期為眼底纖維增生并有新生血管;Ⅲ期為眼底有纖維增殖,并發(fā)現(xiàn)視網膜剝離和新生血管。入選的86例患者中,眼底變化Ⅰ期31例,Ⅱ期32例,Ⅲ期23例。將患者按照隨機原則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3例。對照組患者中,平均年齡(51.87±5.96)歲;眼底變化Ⅰ期 17例,Ⅱ期 14例,Ⅲ期12 例。治療組患者中,平均年齡(53.14±6.78)歲;眼底變化Ⅰ期14例,Ⅱ期18例,Ⅲ期11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眼底病變等病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于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進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對比治療前不同病情患者的HAMD評分情況。兩組均給于常規(guī)控制血糖、營養(yǎng)神經及心理綜合干預等治療;治療組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商品名來士普,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為每片10 mg)口服,每日5 mg,3 d后改為每日10 mg,以3個月為1個療程。觀察3個月后兩組患者眼底病變改善情況。
顯效:微血管瘤數(shù)目明顯減少,出血吸收,滲出灶大部分吸收,視力改善,視力表上提高2行以上;有效:眼底病變有所減輕,視力波動,視力表上提高1行以內;無效:眼底病變加重,甚至有玻璃體出血、新生血管形成,視力無改善或下降。以前兩項合計為總有效。
將所有數(shù)據(jù)存入數(shù)據(jù)庫,使用SPSS 13.0軟件統(tǒng)計,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6例患者不同眼底病變程度(分期)的抑郁狀態(tài)不同,眼底病變程度越高,抑郁情緒就越明顯(見表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治療前后患者眼底照相結果見圖1。結果顯示,抗抑郁治療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
表1 不同眼底病變程度的患者HAMD評分比較(,分)
表1 不同眼底病變程度的患者HAMD評分比較(,分)
注:t檢驗,與Ⅰ期比較,*P <0.05;與Ⅱ期比較,△P <0.05。
眼底病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病例數(shù)31 32 23量表評分18.96 ± 5.85 25.23 ± 6.28*31.91 ± 7.82*△
表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社會的發(fā)展導致了人們飲食習慣改變和生活壓力增大,營養(yǎng)過剩和內分泌紊亂共同導致了糖尿病的發(fā)病率提高[1]。糖尿病患者長期受高血糖及精神緊張的影響,容易出現(xiàn)一些并發(fā)癥,糖尿病眼底病變是其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失明,較多患者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情緒,影響治療效果[2]。如何改善糖尿病眼底病變患者的病情,促進患者的疾病盡快康復是臨床的一項重要任務。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抗抑郁治療和心理綜合治療在綜合性醫(yī)院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糖尿病眼底病變與心理因素有關,很多患者存在焦慮抑郁情緒,而焦慮抑郁情緒會加重眼底病變[3]。本觀察結果顯示,對糖尿病眼底病變患者進行抗抑郁治療和心理綜合干預,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圖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眼底照相結果
[1]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954.
[2]劉彥君,宋曉菲,王 莉,等.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癥患病情況的調查[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4,11(2):123 -125.
[3]閻 爽,李 強,孫予倩.糖尿病患者伴抑郁狀況的多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5,9(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