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通過對初中學生的心理分析,探討情感體驗的重要性和如何使學生在欣賞教學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使音樂教學的審美教育、素質教育切實有效地落實到初中音樂的教育中去。
關鍵詞:中學 音樂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b)-0178-01
初中的學生心理發(fā)展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主要特點是:好爭論、情感變化快而不穩(wěn)定等等。但是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是受社會、家庭、學校制約的,尤其是社會與家庭的影響更突出一些。所以,作為一名中學音樂教師,不但要鉆研教材,認真上好每一節(jié)課,同時還要了解社會上的流行音樂及其在學生中的影響等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地發(fā)揮學校音樂教育的特殊功能,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中學音樂教育如果能與學生的心理過程相符合,則能夠促進學生具有音樂感的愿望得到健康的發(fā)展。反之,則容易產(chǎn)生三種后果:對一切都失去了信心,因此對任何科目包括音樂都沒有興趣;一部分在各種壓力下只注重文化課而排斥其他一切活動和愛好的那部分學生,具有音樂感的愿望受到抑制;另一部分喜歡音樂而學校又不能滿足他們愛好音樂愿望的學生,則會向追求社會上流行歌曲的方向發(fā)展。由于缺乏基本的音樂常識和鑒賞能力而不辨良莠,學生的身心健康往往會受到某些不良影響。
初中的音樂課是以欣賞為主,我們都知道,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其魅力在于能給人們一個讓想象馳騁的空間。那么,如何才能讓初中的學生也展現(xiàn)他們的音樂學習興趣呢?除了音樂本身的美之外,我認為“情”很重要。對音樂的興趣,可以從音樂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反過來,情感的體驗又可以促進對音樂的興趣。
1 “友情鏈接”,研究學生心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初中很多學困生很多都是從小學已經(jīng)形成了許多不良習慣,受到老師的教訓和批評更不會少,所以漸漸地,很多同學便自暴自棄甚至自卑,嚴重的還會反抗老師。那么這個時候,老師該怎么做呢?記得,那是一個新學期開學的一個晚修,同學們都在安靜的做作業(yè),只有一位同學總是東張西望,有時還找前后桌的同學說話,觀察了他一會,我便把他叫出了教室??吹贸鰜硭芫o張,可能是以為我會嚴厲的批評他。我一改嚴肅的表情,問他是否能做一個稱職的文藝委員。他在呆了幾秒鐘后受寵若驚的答應了。從那以后,不管是在音樂課上還是我上晚自習,他都異常的認真和積極,交給他的任務也都能完成得很好。由此可見,學困生也需要別人的贊賞,因為成績差表現(xiàn)差,所以老師是不可能讓他們做班干部的,如果老師能夠給他哪怕是一點的肯定,他都會改變很大。所以從那以后,我總會適時給一些“搗蛋鬼”表現(xiàn)的機會,和他們打得火熱,讓他們相信老師,愿意與老師成為朋友!
2 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情感人是最好的方法和手段
音樂是一種善于抒情的藝術,音樂中有著豐富而深刻的感情內涵,只有當音樂欣賞者的感情活動與音樂作品蘊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時候,才能稱之為正確的音樂欣賞。一位有經(jīng)驗的英國音樂教育家曾告誡說:“除非你也重新抓住了激動過貝多芬寫這一作品(指Waldstein)鋼琴奏鳴曲)的同樣感覺,或是認為你也有這種情感,你才有權利說你欣賞他?!币虼苏n堂教學中的新課導入應盡量的吸引學生,讓學生提前進入到課堂所需要的情感氛圍當中。尤其是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更需要采用形象、直觀而且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導入,才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在講《媽媽的吻》那一堂課的時候,沒有平時的師生問好,也沒有平時的開場白,在同學們進教室的時候,我播放了從影片《媽媽再愛我一次》截取的一個最感人的小片段。發(fā)現(xiàn)連平時最喜歡講話的同學此時卻安靜了下來,還有個別同學眼眶都紅了。在這種氣氛下,我問了幾個問題:有沒有讓媽媽傷心過?小時候媽媽唱給你的歌曲還記得嗎?許多同學都積極的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甚至有個女同學邊哭邊說:“媽媽對我很好,為我付出了很多,可是我卻總是任性的讓媽媽難過。”……同時,我還不失時機的把同學們和媽媽的照片展示給大家,這堂課上得非常的深情,同學們出乎我意料的認真,大家對于搖籃曲也都有了全新的認識。由此可見,不管是親情還是友情,只有調動了他們內心最深處的情愫才能讓他們安靜下來好好學習。由此可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對優(yōu)化審美教育效應起著一個重要的鋪墊,烘托和促進作用。
3 要了解并抓住學生喜歡探索新鮮事物的心情
由于音樂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給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xiàn)都提供了想象的空間,因此,音樂是創(chuàng)造力最強的藝術之一。但是,如何才能讓學生集中精神去創(chuàng)造呢?這就要從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去下手。我在給學生講《中國民族樂器》這一課時,除了講解常見的民族樂器外,還給學生欣賞了如《破銅爛鐵》、《歡樂谷》等特別的音樂,學生非常感興趣,他們還會思考為什么這些看似不可能發(fā)出樂音的,不是常規(guī)樂器的東西居然也能奏出這么美妙的音樂。從而他們也就了解到了樂音與噪音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以及節(jié)奏的作用。他們居然還嘗試了如何讓噪音變成樂音。所以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不但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探索能力。
4 根據(jù)學生生理、心理特征,貼近學生實際,完善學生的情感世界,獲得情感體驗
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漸漸獨立,開始對外界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且對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接受、模仿能力非常強。在各類信息中,最受他們關注的莫過于流行樂壇的趨勢、動向了。情感的表現(xiàn)既可體驗于古典音樂之中,也可表現(xiàn)在通俗、流行音樂之中。比如,我給學生進行歌唱考試時,并不直接說是考試,而是將之稱為“班級演唱會”,我預先給學生提出了要求:(1)演唱形式:自由組合;(2)演唱內容:健康向上(通俗歌曲也可);(3)演唱要求:聲情并茂。學生對此興趣很高,他們利用周末的時間積極準備,而準備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二度創(chuàng)作。在“班級演唱會”上,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歌曲的理解來抒發(fā)情感,有的同學還加進了肢體語言,有的演唱組合配合得非常好,演唱到興致時,全班同學自發(fā)地一起拍手齊唱……最后,還按照學生的標準,評選出了表演優(yōu)勝者。課堂上掌聲不斷,把氣氛帶進了一個又一個高潮。
音樂是充滿魅力的情感藝術。音樂欣賞教學,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在這種心—— 音相映的互浸下,用感情連通音樂,用音樂染化感情。本文通過對學生心理分析,探討情感體驗的重要性和如何使學生在欣賞教學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希望使音樂教學的審美教育、素質教育能夠切實有效地落實到中學的音樂教育當中去。
參考文獻
[1] 吳文漪.思維、情感與音樂教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2] 吳躍躍.實用音樂教學論[M].文化藝術出版社.
[3] 王次昭.音樂美學基礎[M].人民音樂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