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讀往來
我記得采訪那天,記者問的問題非常細致,我也說了很多話??赐晡恼?,我有一種感動,不單是對我自己的語言,海璐說的話同樣很溫暖我。隔時空的相遇,是我們各自回答記者的同一個問題,卻奇妙地有一種相似和接近。我希望海璐生活得幸福,希望我的愛讓她更加快樂和自由,海璐也還給我另一個時空的體貼。我理解她說的意思,她不希望我太累,太累了她會心疼。
我會記住這篇文章,不但記錄了我們兩個沒有約定的相似,也同時讓我在這樣別致的采訪里感受到演員給我的愛。
作為這樣奇妙結(jié)構(gòu)的文章,我對前來采訪的記者印象深刻,她是個有心人,是有愛心、能夠調(diào)動我們內(nèi)心關愛的人。希望這樣的文章能多一些。
田沁鑫
謝謝田導美言?!瓣P系”欄目是2013年《人物》雜志著力新打造的一個短報道欄目,旨在挖掘兩個或多個人物間秘而不宣的情感關系。記者的有心自然值得肯定,但這篇稿件獲得美譽還要仰賴于田沁鑫和秦海璐兩位主人公的理解、真誠、清澈和敞開。田導犧牲了本來應該宣傳自己新作的采訪時間,不矯飾也不掩過地剖析這段關系的起伏;秦海璐把車停在路邊接受我們記者的電話采訪,說到動情處泣不成聲?;蛟S只有這樣的兩個人才能成就一段如此美好而深刻的關系,《人物》和采訪對象的關系亦如是。
從稿子本身來說,采訪問題設置很好,切中重點,但是如果從閱讀層面來說,最終讓人覺得李陽是個神經(jīng)病,是通過你們設置的問題誘導出來的這個結(jié)論,讀完,心里非常不舒服。因為從這些問題里讓我覺得這個記者也是一個偏激而有心機的人。
火燁
關于這篇訪問,我們收到了來自兩極的閱讀體驗的反饋。多數(shù)人的看法是,讀完過癮;第二種就是你所說的,讀起來讓人不舒服,形象點說,仿佛是在斗牛,一點點地激怒對方。
關于兩種反饋,都要感謝,因為你們都是投入而較真的讀者。關于后者,我們想說的是,采訪的目的不是為了激怒對方,對方被激怒了只是一種結(jié)果?!皢栐挕边@個欄目的定位是,向爭議人物提問,針對受訪者的爭議點,有一問一,直截了當。我們一貫是這么問,不管對方是李陽還是張陽、趙陽。好比一面鏡子,照出來的是對方姿勢,至于順眼與否,不是鏡子的責任。
開始沒注意作者,越看越覺得有味道,心說這是篇絕好的人物特寫,很有《北京零點后》的范兒,連忙翻到開頭——果然是王天挺——我的直系學長,偶像級的學習榜樣。想我啥時候也能如此駕馭語言,去記錄這個時代呢……
這不長的一篇稿子,又花費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去采訪,最后呈現(xiàn)出的大時代夜幕下的公交司機,又不知經(jīng)過了多少次反復打磨。
向真實記錄時代的記者由衷致敬!
從前有一只小猴子
這“不長的一篇稿子”被主管編輯打回去重寫兩次,逼著王天挺又多坐了幾夜車,費勁地補足這趟夜班車的外圍采訪,然后還在評刊會上露出一副不太滿足的面孔。致敬?等下次天挺和自己足夠較勁再說吧。他的潛力值得匹配更好的作品。
呵呵,北京這點灰都是過家家的。我在江蘇鹽城上學,這里PM2.5常年在200以上,12月1號晚上11點半左右居然飆到了811!全國第一。對面相距六七米的宿舍已經(jīng)看不到燈光,宿舍走廊上全都是霧。班上已經(jīng)有一個人呼吸道感染回家了。
每次都是看到北京上海如何如何,我們這些小地方的污染成這樣了根本沒人管。南京今天PM2.5 300多中小學就停課了。鹽城呢?全天420以上不是照常上學?我準備元旦曠幾天課回家避難了,不然還沒等我畢業(yè)可能已經(jīng)肺癌死了。
實名認證耶和華
我們知道每個人的故鄉(xiāng)都在淪陷。因為我們來自于你們?!度宋铩穯T工來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只占很小的比例。我們寫北京,因為這里既是中國夢的匯聚之所,亦是中國病的集大成者。它有更大的代表性,自然也有更大的關注度。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我們可以選擇的是:知恥而后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