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巖石給我們的一般印象往往是堅硬與冷酷,其實,巖石中也有多姿多彩、柔情似水的另類。
澳洲大地的“肚臍”
艾爾斯巖石是世界上最大的整體巖石,因位于澳大利亞大陸的當中而被稱為“澳大利亞的肚臍”。其相對高度為348米,長3公里,周長約9公里,猶如一座從天而降的天然紀念碑,在茫?;脑猩l(fā)著迷人的光彩。
艾爾斯巖石也許是最愛美的巖石了:隨著每天早晚時間的變化,這塊大石頭會換上各種顏色的衣服。地質學家認為,艾爾斯巖石是結構緊密、巖性堅硬的石英砂巖,陽光從不同角度的照射會使其表面的氧化物相應地改變顏色,因此才會有豐富多變的色彩。
據推測,艾爾斯巖石有可能來自外太空,是幾億年前墜落的隕石,也有可能是一億多年前同澳洲大陸一起浮出海面的深海沉積物。如今,這里已被辟為國家公園,每年有幾十萬游客慕名前來觀賞巨石風采。
非洲大地的“蘑菇”
蘑菇巖一般出現(xiàn)于沙漠地區(qū),埃及的蘑菇巖因為形狀逼真,顏色也與蘑菇相近,因而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蘑菇巖石。
蘑菇巖的形成,完全是大自然精雕細琢、慢工出細活的結果。蘑菇巖通常是由風蝕柱形成的,風蝕柱則出現(xiàn)于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的基巖地區(qū),是經過長期風蝕后形成的孤立柱狀巖石。在風沙肆虐的地區(qū),如果一根風蝕柱的底部巖性軟于頂部,那么經過長期的侵蝕后,便會形成 “頭”大“腳”小的蘑菇外形。
“柔情似水”的巖石
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觀”的波浪巖如今已成為澳大利亞西部的地標,它位于澳大利亞西部谷物生長區(qū)邊緣的海登城附近。波浪巖高15米,長110米,由一系列風化巖石群組成,遠看如同凝固的沖天巨浪,十分壯觀。
屹立于荒漠中的波浪巖,在27億年前大部分埋在地下,含有各種化學成分的地下水將巖石底部慢慢侵蝕,等到巖石周圍的土壤被沖刷掉以后,被侵蝕的巖石底部便露出地面。強勁的風沙剝去了巖石較下層的外表,留下蜷曲狀的頂部。雨水再將礦物質和化學物質沿巖面沖刷下來后,便留下一條條黑色、黃色、灰色與紅褐色的條紋,如同多姿多彩的波浪雕塑。
含金量最高的巖石
你如果見過緬甸孟邦的黃金巖石,就會明白什么叫作“點石成金”了。
黃金巖石是緬甸著名的佛教朝拜地,這塊形狀有點像蘋果的大石頭上,赫然矗立著一座5.5米高的小寶塔。讓人嘆為觀止的是,寶塔與巨石的表面,都被朝圣者用金箔嚴嚴實實地包裹了起來,在陽光下金光四射,真可謂世界上最有“面子”的石頭了。而且,這塊閃亮的石頭位于懸崖邊上,看上去搖搖欲墜,讓人不禁為這塊含金量最高的巖石捏一把汗。
(選自中國國家地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