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東
“喜馬拉雅”一詞源于梵文,意為“雪域”,在藏語中指“雪的故鄉(xiāng)”。2000多年來,巍峨聳立的喜馬拉雅山脈和茫茫的雪域高原雖然增加了中國和印度兩國相互交往、深入理解的困難,更在特定的歷史階段爆發(fā)了疆界爭端與摩擦,卻始終無法阻擋源遠流長的中印文明相互接近、相互借鑒、相互交融的歷史步伐。中印關系,經歷了軍事沖突的洗禮,蒙受過誤判曲解的紛擾,但更見證過友誼與善意的力量,書寫過相鄰大國友好交往的典范篇章。如今,中印雙方正共同闊步行進在亞洲世紀新繁榮之夢的航程上。
中印之交:點滴心相印
在歷史上,中印兩大文明曾交相輝映,共同譜寫了世界文明史上的絢麗篇章。兩國的宗教淵源極為深厚,東漢明帝時,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應邀以白馬馱載佛經、佛像來到中國洛陽,拉開了中印文化互動的大幕。翌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城西興建佛教寺院,取名“白馬寺”,請兩位高僧在此翻譯中國首部佛經《四十二章經》。白馬寺也因此被視為中國佛教界的“釋源”和“祖庭”。其后,中國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經,天竺鳩摩羅什和達摩祖師負笈東來,成為中印兩國人民交流的歷史見證。明代鄭和下西洋,絲綢之路通達印度,書寫下兩國交往歷史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印文化交流的使者季羨林先生曾引述過這樣一個小例子:中國先秦時代便知道了甘蔗。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只知飲蔗漿,不知以蔗造糖,后終于發(fā)明造糖術,但最初水平不高,所以唐太宗派人赴印度學習熬糖法。至明代,中國已能制造潔白的砂糖。這一技術明末傳至印度,印度許多地方把白糖稱作“cini”,意思是“中國的”,由此得以窺見中印文化交流可產生多么利于雙方人民的結果。
近代以來,中印兩國都遭遇到了殖民主義的入侵。在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獲得獨立與新生后,中印兩國于19 50年4月1日建交,印度成為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非社會主義國家。令人難以忘懷的是,1954年,時任印度總理的尼赫魯在女兒英吉拉·甘地的陪同下訪問中國,毛澤東主席先后4次與其會見。在最后一次會見結束時,毛澤東主席將其送至車旁,握手話別之際吟出詩人屈原意味深長的兩句詩:“悲兮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背浞终宫F出這位中國偉人對于結識印度領導人這位新相知的欣喜之情,更表明中印雙方應當坦誠相待而無需相互戒備。
中印之間的精神契合還體現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緣起與傳承上。1954年,中印兩國總理實現了歷史性的互訪,周恩來與尼赫魯共同倡導了后來成為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印度的偉大詩人泰戈爾曾經寫道:“中國和印度的友好團結是奮斗的亞洲的基石。在亞洲,我們必須團結,不是通過機械的組織辦法,而是通過相互同情的真摯精神?!薄坝〉厍啬崤烈僚烈痢保ā坝≈惺切值堋保┑穆曇繇憦叵柴R拉雅山兩側,這恰是中印兩國之間真摯友誼的精神共鳴。
著名作家冰心曾于1953年底至1954年初隨代表團訪問印度,她對訪問的一段回憶至今讀來仍令人心感溫暖:
這(訪印)5個星期,每一分鐘都充滿了聲音和光彩。??每到一處,飛機剛落,火車剛停,就看見機場車站,人山人海,旗幟飄揚。人的巨流包圍上來,握手,擁抱,獻花束,在響徹云霄的“中印友好萬歲”、“和平萬歲”的口號聲中,我們被簇擁上披花插旗的汽車,開到各樣的公共場所,被介紹、受歡呼。我們脖頸上被套上無數美麗芳香的花環(huán),接受禮品,衣服被灑滿了香水,女團員額上被點上了吉祥痣。
在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60年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作為中國友誼的使者再次踏上了印度的國土,展開對這片傳奇南亞土地的國事訪問之旅,使心心相印的中印友誼迎來了新的發(fā)展高度。訪問伊始,習近平主席就來到了印度現任總理莫迪的家鄉(xiāng)古吉拉特邦,這里不僅是玄奘高僧取經途經之處,更是“圣雄”甘地生活過的地方。習近平主席陪莫迪總理在家鄉(xiāng)度過64歲的生日,顯示出了中國人民的款款深情。
習近平主席在3天的訪問行程中,會見了印度總統(tǒng)慕克吉,同莫迪總理進行了重要的會談,還分別會見了印度聯邦院議長安薩里和人民院議長馬哈詹。中印雙方發(fā)表了兩國關于構建更加緊密的發(fā)展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值得一提的是,習近平主席還專程拜訪了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索尼婭·甘地與前總理辛格。在印度的世界事務委員會,習近平主席發(fā)表了題為《攜手追尋民主復興之夢》的重要演講,對中印友好與戰(zhàn)略合作以及中國的南亞政策做了詳細深入的闡述,成為了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
邊界爭端:平行政策與兩步走方針
如果說,中印兩國關系中也有一道難以逾越的珠穆朗瑪峰,那么這座山峰就是現實中的邊界爭端。毋庸諱言,這個問題在中印政治往來中具有極高的政治敏感性。19 81年6月,時任印度外長拉奧曾經對中國外長黃華表示,中印之間存在著歷史留下來的問題,中印邊界問題具有決定的重要性,這是一個困難,解決它需要有諒解、耐心和善意,建議由適當級別的官員在適當時候進行深入討論,在一定時間內謀求這一問題的解決,時間表可以在討論過程中得出來?!斑@是一個影響印度國家尊嚴的問題,應得到圓滿的解決?!?/p>
國際輿論往往片面地將兩國在邊界問題上的新動態(tài)和某些政客的言論作為炒作點,視為中印互動的晴雨表。達賴喇嘛也一再利用各種政治時機發(fā)表言論,企圖影響中印關系的發(fā)展,某些國家試圖在印度的不結盟策略上下功夫,促使印度向某些戰(zhàn)略三角靠攏以形成對華遏制或者包圍。這些處心積慮的做法或許能蒙蔽一些無法領悟中印關系發(fā)展內涵的局外人,令一些所謂的強硬派暫時鳴鳴自得,但是卻動搖不了中印在邊界問題上達成進一步共識以推動問題最終解決的決心。
中印邊界爭端的產生,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而雙方協商解決這一爭端,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不同時期雙方領導人推動問題朝向最終解決的每一個方案和顯示出的政治智慧,都對中印最終完成劃界談判有著積極的意義。
19 60年4月,周恩來總理赴新德里同尼赫魯總理進行會談時表示:喜馬拉雅山應該成為中印兩大民族之間永久友好的山峰,既然對喜馬拉雅山的感情是如此,中國人民對于喀喇昆侖山的感情也是這樣的。兩國邊界問題的解決,應該照顧到兩國人民對喜馬拉雅山和喀喇昆侖山的民族感情。為此,周恩來總理提出了關于兩國邊界問題的六點意見,其中就包含“雙方互諒互讓,在問題最終解決前雙方各守實際控制線以及保證邊界安寧”等思想。但隨后的中印邊界沖突造成雙方關系劍拔弩張,邊界問題的政治解決陷入困局。
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全面調整了對外關系,中印關系也迎來了新的契機。1979年2月,印度外長瓦杰帕伊訪華,恢復了中印雙方高層接觸。鄧小平副總理在會見瓦杰帕伊時,就中印邊界問題提出了“一攬子方案”,即中國在東段讓,印度在西段讓。鄧小平同志還表示:“話又說回來,如果我們這一代人達不成協議,讓下一代來解決。只要維持安定局面,雙方遵守這點,擺一下沒關系。這樣的問題影響不了印度的安全,也影響不了印度的經濟建設;影響不了中國的安全,也影響不了中國的經濟建設。”時任中國外長黃華在同瓦杰帕伊會談時提出了中方的三點具體建議:1、在邊界問題解決前維持邊界現狀,保持邊界安寧,如邊界上發(fā)生問題,雙方應通過友好協商加以解決;2、邊界問題不應成為發(fā)展兩國關系的障礙,雙方可多方面發(fā)展關系,促進相互了解,開展友好合作,為今后解決邊界問題創(chuàng)造有利氣氛;3、通過適當渠道,繼續(xù)就邊界問題交換意見,由印度駐華大使和中國外交部或中國駐印度大使同印度外交部保持聯系。遺憾的是,因為印方始終堅持在邊界東段的既得利益,在西段又不完全放棄不合理的要求,使“一攬子方案”至今無法實現。
兩年之后,1981年黃華外長訪問印度,在會見英吉拉·甘地總理時,英·甘地在對邊界問題表態(tài)時提出了“平行政策”:“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這涉及原則、民族利益和人民的深切感情。如果我們能找到創(chuàng)造良好氣氛的第一個步驟,這將有助于問題的解決。我們采取平行政策:除非采取步驟發(fā)展友誼和善意,否則邊界問題得不到解決;但是從長遠來看,除非邊界問題得到解決,否則友誼和善意難以保持下去?!?/p>
19 88年12月,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訪華,恢復了中印兩國首腦的互訪,成為中印關系的重大轉折點,標志著兩國關系基本實現正?;?。鄧小平同志在會見他時說,中印兩國是近鄰,不相互了解、不建立友誼是不行的。中印兩國不發(fā)展起來就不是亞洲世紀。關于邊界問題,鄧小平同志表示:“只有協調一下,雙方都做些讓步,這樣才好說服人民。如果你們認為現在解決的時機尚不成熟,那么,在其他方面可以進行正?;?。印度無須擔心來自中國的戰(zhàn)爭威脅,我們也不認為你們會威脅中國?!弊詈螅p方同意通過和平友好方式解決中印邊界問題,建立關于邊界問題的聯合工作小組;在尋求邊界問題解決辦法的同時,積極發(fā)展其他方面的關系,努力創(chuàng)造有利于合情合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氣氛和條件。1989年起,由雙方副部長級官員為首的中印邊界問題聯合小組每年舉行一輪會談。
此后,中印兩國領導人決定在邊界問題上采取分兩步走的新方針:第一步是通過簽訂有關協定,保持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qū)的和平與安寧;第二步是在條件成熟時最終解決邊境問題。為了實現第一步,1993年印度總理拉奧訪華期間,中印簽訂了關于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qū)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1996年,江澤民主席訪問印度期間,中印又簽署了關于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qū)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
中印兩國目前解決邊界問題的基本共識,主要有四點:1、力求邊界問題與兩國關系其他方面發(fā)展脫鉤;2、堅持最終解決前維持邊界安寧穩(wěn)定的原則;3、先用協定鞏固實際控制線現狀和目前邊界的穩(wěn)定;4、經友好協商達成的最終解決方案應當公平合理,雙方均可接受。
在此次習近平主席同莫迪總理的會談中可以看到雙方進一步延續(xù)了這種解決問題的思路。習近平主席表示:“在邊界問題上,雙方要繼續(xù)通過友好協商,尋求公平合理,雙方均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在邊界問題最終解決前,共同管控好爭議,維護好地區(qū)和平安寧,不使邊界問題影響兩國關系發(fā)展?!蹦峡偫肀硎荆骸坝》皆概c中方共同努力,管控好邊界爭議,加快推進邊界問題談判,早日找到解決方案?!?/p>
所謂殊途同歸,鄧小平同志當年提出的“一攬子解決方案”雖然為歷史條件所限一時無法實現,但或許最終雙方的政治智慧還會向這一點靠攏。
發(fā)展伙伴:絲路聯結的繁榮機遇
中印兩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發(fā)展中國家,也是亞洲令人矚目的新興市場,是亞洲乃至全球增長的重要引擎,但是中印相互之間的貿易和投資水平卻與雙方目前的發(fā)展態(tài)勢不相稱。2013年,中印雙邊的貿易總額為650億美元,盡管比1999年時的19.7億美元增長了30多倍,但是與中美、中日每年數千億元的貿易額相比還有明顯的差距。令人感到困擾的是,中印之間的貿易摩擦問題近年來也越發(fā)凸顯,受困于貿易不平衡,印度常對中國商品實行反傾銷,并對中國的投資設置種種限制。在人員交流方面,兩國人員往來每年不到100萬次,同樣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這種情況下,中印雙方首先應該對推進以發(fā)展伙伴關系為核心的戰(zhàn)略伙伴合作達成共識理解。印度總理莫迪將中印兩國比喻成“兩個身體,一種精神”,就是要突出雙方有著強國富民的相同發(fā)展抱負和共享共同的發(fā)展機遇,中印要實現從“英寸”到“英里”的合作關系發(fā)展。雙方的合作,將惠及兩國25億人口,超過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習近平主席則以“古有往來互鑒之情、近有患難與共之交、現有共同復興之業(yè)”來概括中印雙方的共同點。
為強化同印度的合作,習近平主席在同莫迪總理會談時提出了四點看法:1、雙方要發(fā)揮兩國領導人的戰(zhàn)略引領作用,保持高層互訪和接觸,加強各層級交往;2、中印兩國發(fā)展目標一致,發(fā)展理念相似,發(fā)展戰(zhàn)略契合。雙方要深入對接發(fā)展戰(zhàn)略,全面提升務實合作水平;3、雙方要加快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開展在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框架內的合作,推動區(qū)域經濟一體化和互聯互通進程;4、雙方要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戰(zhàn)略溝通和協作,共同致力于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維護發(fā)展中國家共同利益。習近平主席提出,中印的伙伴關系應該是“更加緊密的發(fā)展伙伴、引領增長的合作伙伴、戰(zhàn)略協作的全球伙伴?!?/p>
雙方在發(fā)布的聯合聲明中,就推進信息、鐵路基礎設施、產業(yè)園區(qū)、清潔能源、科技、航天、金融、農貿產品等領域合作達成多項共識,并就加強中印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確立了具體的行動計劃。中國將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建立兩個工業(yè)園區(qū),爭取在未來5年內向印度工業(yè)和基礎設施發(fā)展項目投資200億美元。與此同時,未來5年中,中國將對整個南亞地區(qū)投資提升至300億美元,貿易額爭取達到1500億美元。中國將以“一帶一路”為兩翼,同南亞國家和平相處,與南亞地區(qū)共同實現騰飛。
王毅外長在總結習近平主席訪問印度等四國成果時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已經從理念設計、總體框架到完成戰(zhàn)略規(guī)劃,開始進入到務實合作階段。目前已經形成了陸上“中國-中亞-西亞”、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三大經濟走廊,并在拓展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的新航程。從地理上看,中亞和南亞是歐亞大陸的核心地帶,也是中國發(fā)展穩(wěn)定的安全屏障,更是中國向西開放的進取方向,印度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戰(zhàn)略支點。英國地理學家托馬斯·霍爾迪奇爵士有一句名言:“由于對地理的無知而付出的代價是絕對難以計算的?!比绻麑⑦@句名言引申一番,則成為“由于對地理的深刻洞察而獲得的收益絕對是難以估量的”。這種深刻洞察,如今就體現在中國戰(zhàn)略性地提出“一路一帶”倡議之上。中印雙方相互共享發(fā)展機遇,勢必將強力助推兩國復興之夢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