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簡述了翻轉課堂的內涵和發(fā)展史,指出了高職軟件開發(fā)類課程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存在的問題及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對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軟件開發(fā)類課程教學模式進行了設計,最后指出了需要進一步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高職;軟件開發(fā);課程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28-6707-03
1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簡述
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近年來在國內外獲得廣泛關注。翻轉課堂及其教學模型是指以翻轉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方式和過程模型[1]。
翻轉學習就是將原本以教師講課為主的課上教學活動和以學生作業(yè)為主的課下學習活動互換,所以又稱顛倒學習[1]。
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最早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的美國高校。1996年,美國邁阿密大學商學院的兩位教師提出了“翻轉課堂”設想并進行了教學實踐[1]。此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一些高校得以嘗試,但并未形成燎原之勢。
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園”高中的兩位化學教師進行了翻轉課堂的教改實踐,拉開了翻轉課堂被持續(xù)關注和廣泛運用的大幕。2011年,薩爾曼·可汗正式在TED 大會上將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介紹給全球的教育工作者。如今,全球包括高等院校、中小學在內的眾多學校都在嘗試翻轉課堂教學并從中獲益。
2 高職軟件開發(fā)類課程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高職軟件開發(fā)類課程主要包括Java程序設計、Java Web開發(fā)、C#程序設計等課程,這類課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知識體系龐雜,難度較大,對學生實踐能力要求較高。在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授這類課程時,教師和學生通常面臨如下一些問題:
1) 教師難以有效完成教學目標
軟件開發(fā)類課程有著龐雜的課程知識體系,知識點難度較大,教師要能在有限的課時完成教學目標,讓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主要知識點有較深刻的理解,并能進行初步的編程實踐,是一件難度相當大的任務。通常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教學目標難以全面完成。
從表面來看,原因可能在于以下幾方面:課程本身難度較大,學生接受能力偏弱,課時有限。然而,細細想來,這些原因又都不能稱其為原因,正如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所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師難以有效完成教學目標的深層次原因應當還是教學模式不合理。
2) 教師和學生的溝通不足
一門課程授課效果取決于教、學雙方的共同投入,而教師和學生的溝通在這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里所說的溝通,既包括對課程知識、技能要點的交流,也包括對課程學習方法等的探討,還包括師生之間彼此的認同等。在現(xiàn)實的授課過程中,往往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學生抱怨教師講得太快太難,沒有顧及學生的感受;而教師卻覺得自己在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都十分投入,卻總達不到預定的教學目標。這就是典型的師生溝通不足的表現(xiàn),而溝通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課程學時相當有限,師生間不可能在有限的課時內充分、有效地溝通,課后雖然可以通過QQ、電話等方式進行溝通,但相當一部分學生有這樣一種傾向,為避免難堪,遇到問題寧愿向同學請教或求助于網絡資源,也不愿意向老師請教。
3) 缺乏有效的全程約束和激勵機制
在高職院校,教學的重要目標是授人以漁,即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只有建立一種有效的全程約束和激勵學生的機制,才能使學生主動地、高質量地進行學習。目前,高職軟件開發(fā)類課程的約束和激勵機制大都僅僅體現(xiàn)在課程考核方式上??己朔绞奖容^單一,對學生的考核往往主要局限于一次性的期末考核,使得學生覺得考前突擊一下或許就能過關,甚至取得不錯的成績,因而平時學與不學差別不大。另外,一部分學生即使能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也往往并非主動為之。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缺失影響了課程教學效果,更不利于學生后續(xù)的學習和職業(yè)生涯。
縱觀以上問題,高職軟件開發(fā)類課程教學模式的轉變顯得迫在眉睫。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深入分析和對翻轉課堂內涵的理解,筆者認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用于高職軟件開發(fā)類課程教學,可有效解決上文中提到的幾個問題,顯著提升課程教學效果,達成課程教學目標。
3 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軟件開發(fā)類課程教學模式設計
3.1 課前學習階段的設計
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軟件開發(fā)類課程教學模式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是課前學習階段,第二階段是課堂內化階段。
國內學者張金磊指出,判斷一堂課翻轉成功的標準是,學生在課前的學習情況達到了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講授的效果和課堂中學生完成了本次課程內容的內化[2]。
這也可以認為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的目標,為達到這一目標,課前學習階段和課堂內化階段的設計都是至關重要的。
在課前學習階段,為充分釋放課堂教學時間,應將學生能在課前完成的學習活動全部由課堂搬至課前。學生課前學習的“場所”則是課程的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在課前學習某一個教學單元時,應參照教師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的該教學單元的自主學習指導書,自行觀看、學習該教學單元對應的若干教學視頻,并圍繞教學視頻,選擇性地參看課件、實訓指導書等教學資料,進行個性化學習或深度學習。之后,學生應利用在線測試題庫進行在線測試,還應根據(jù)自主學習指導書上教師的要求,并參照實訓指導書,嘗試進行項目開發(fā)的實踐。這里所說的項目既包括與單一或少量知識點對應的小型或微型項目,也包括軟件開發(fā)實戰(zhàn)項目。軟件開發(fā)實戰(zhàn)項目應是較大型的、貼近企業(yè)應用的,這類項目在整個授課學期至少應安排一個。軟件開發(fā)實戰(zhàn)項目可以根據(jù)情況安排在基礎部分教學結束后專門的實訓周完成,或是貫穿在授課學期中的幾個學習節(jié)點讓學生分步驟完成。
學生的課前學習活動(包括項目開發(fā)活動)有助于學生初步評判自己的學習效果,并梳理出問題,帶進課堂與教師及其他同學討論。當然,課前學習也包括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與教師或其他學生溝通交流。
課程網絡教學平臺的質量是保證學生課前學習的有序、高效進行的核心因素。一個高質量的課程網絡教學平臺,能實現(xiàn)“學生在課前的學習情況達到了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講授的效果”這一目標。如何創(chuàng)建高質量的課程網絡教學平臺,教師應在如下幾個方面做足功課。
3.1.1 確保上傳的教學視頻的質量
怎樣衡量教學視頻的質量高低?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夠的吸引力,讓學生樂于通過視頻進行學習。根據(jù)軟件開發(fā)類課程的特點,視頻時間長度在10~15分鐘為宜,每個教學單元由若干視頻組成。雖然從理論上說,教學視頻可以是教師自行制作的,也可以是從網上獲取的優(yōu)質教學視頻,但最好還是由教師親自制作。這樣有助于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及學生特點更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視頻,也有助于教師深度融入教學中,而避免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真正的旁觀者。視頻不一定全是對基礎理論或技能的講授或示例,還有可能圍繞一個項目進行。比如,對于要求學生完成的小型或微型項目,教師可上傳一些知識、能力要求類似的項目的視頻教學資源供學生學習參考,對于要求學生完成的軟件開發(fā)實戰(zhàn)項目,教師也應上傳視頻資源,但應注意視頻資源不要對學生需完成的任務包辦代替,一些細節(jié)內容或拔高性的要求應讓學生自行實現(xiàn)。
3.1.2 有全面、詳實的教學資源供學生課前學習
由于翻轉課堂將原本在課堂進行的教學活動搬到了課前,教學活動變成了學生的自主學
習,就必須有全面、詳實的教學資源以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以滿足學生的多層次、個性化需求。課程的網絡教學平臺上除了有教學視頻外,至少還應有如下學習資源:教學指導文件(包括課程標準、考試大綱等)、課件、每個教學單元的自主學習指導書、每個教學單元對應的小項目或微型項目實訓指導書、每個教學單元對應的在線測試題庫、軟件開發(fā)實戰(zhàn)項目的實訓指導書、軟件開發(fā)案例庫等。在線測試題庫應能在學生自測后自動評分,使師生雙方均能初步評判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網絡教學平臺還應有論壇功能,以滿足師生間、生生間在線交流、互動的需求。
3.1.3 有完善的全程約束及激勵機制保證學生課前學習的質量
課堂教學活動移至課前,釋放了課堂教學時間,使深度學習及師生間、生生間深度交流互動成為可能。但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相對于本科生來說稍弱,若不能創(chuàng)建完善的全程約束及激勵機制,確保學生能如期并保質保量地進行課前學習,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就不復存在,甚至可能弄巧成拙。要實現(xiàn)此種約束及激勵機制,課程的網絡教學平臺應具有如下功能:能記錄學生的每次登錄時間及學習時長;記錄每位學生每次在線自測的時長及成績;記錄學生在論壇的表現(xiàn)情況;等等。這些記錄能為教師評定學生的平時成績提供依據(jù)。
3.2 課堂內化階段的設計
翻轉課堂中學生成功的課前學習,將教師從課堂講授活動中解放出來,亦將學生從課堂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課堂成為了師生間、生生間進行深度溝通、協(xié)作進而實現(xiàn)教學內容內化的場所。如何高效利用被“釋放”出來的課堂時間,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目標得以最終實現(xiàn),取決于對課堂內化階段進行合理的設計。
如果在課堂中不能完全實現(xiàn)對應的課前學習內容的內化,尚需將內化過程拖延到課后進一步完成,則已背離了翻轉課堂的精神實質。所以,在翻轉課堂模式下,課堂內化階段的任務亦是“十分繁重”的。如何在課堂中使學生完全實現(xiàn)課前學習階段學習內容的內化呢?
考慮到軟件開發(fā)類課程強調實踐的特點,課堂活動應在一體化教室進行。以一次90分鐘的課堂活動為例,課堂活動開始時,教師可針對課前學習的教學單元提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這些問題或具有代表性,或具有一定的深度,以了解學生的課前學習成效。當然,為提高課堂活動的效率,教師在課前就應通過查看學生的在線測試情況、收集學生課前學習階段的提問等方式試圖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提問后,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當前面臨的疑問,由其他學生或老師負責解答,也可由大家一同討論來得出答案。在以上兩階段的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參與,但又要考慮到課堂時間有限,應把握好節(jié)奏,以上兩階段活動合計20分鐘左右為宜。
接下來,教師可以對教學的重點進行串講,并對難點進行剖析,其中,對重要的技能點可進行必要的操作示范或提示。這一階段教師的講授內容,主體部分應是課前提前準備好的,但也可以根據(jù)課堂活動之初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做適當?shù)难a充或調整。這一階段時長在15分鐘左右為宜。
之后,學生應進行項目開發(fā)的練習,這個項目就是學生在課前學習階段嘗試完成的小型或微型項目,也有可能是軟件開發(fā)實戰(zhàn)項目。不管哪一類項目,多體現(xiàn)了分層次教學的特點,學生在課前完成的往往只是一部分,更高層次要求對應的部分,學生往往需要在師生、生生交流合作中亦即在課堂上來完成。在授課學期開始之初,學生間可自發(fā)組成一個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由3~4人組成,教師可對各學習小組的成員作適當調整,使得每個小組均有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也有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小組成員之間可以協(xié)作互補。在進行項目開發(fā)的練習時,小組成員在分工、交流、協(xié)作的基礎上共同完成項目,當然,學生也可尋求教師的幫助,但這種幫助應僅限于提示、指導。
課堂內化階段教師應特別注意如下幾點:
1) 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角,教師的角色則由主角轉變?yōu)橹笇д撸?/p>
2) 實現(xiàn)師生間、生生間的充分溝通交流;
3) 把握課堂活動的節(jié)奏,使學生完全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內化。判斷教學內容的內化的重要標準應是學生對老師在課程網站中布置的項目任務能夠完成,并能理解其涵蓋的知識點。換句話說,即學生已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和課堂活動,將教學內容轉化為了自己的實踐能力[3]。
4 結束語
在進行高職軟件開發(fā)類課程教學時,設計良好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解決前文所述傳統(tǒng)教學模式面臨的幾個問題。首先,翻轉課堂釋放了原主要用于教師講授的課堂時間,使深度學習及師生間、生生間深度交流互動成為可能,能有效解決師生溝通不足的問題,此外,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對于學生的課前學習教師可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的相關功能進行約束和激勵,因而解決了建立全程約束和激勵機制的問題,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這些都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我們在教授高職軟件開發(fā)類課程時,在部分班級進行了翻轉課堂的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同時也感到,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綜合能力,如創(chuàng)建高質量的網絡教學平臺的能力,組織課堂活動的能力,與學生深度溝通的能力等等,教師必須要成為一個多面手,否則難以駕馭翻轉課堂。所以翻轉課堂在高職軟件開發(fā)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必將是一個需要教師上下而求索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秦煒煒.翻轉學習:課堂教學改革的新范式[J].電化教育研究,2013(8):84-90.
[2] 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因素探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10):59-64.
[3] 曹薇.高職基礎性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方法探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22):5280-5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