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學校越來越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再是死記硬背,考試越來越趨向于學生知識的應用,結合教學經驗,對初中地理常見的幾類地圖讀法做如下歸納。
關鍵詞:地理;圖片;素質教育
一、經緯(線)網判讀
當經緯(線)網沒有標明東西經南北緯時,例如,讀圖1判斷點A所在的經緯度。
二、等高線判讀
解析:對于這類型的題目,根據(jù)等高線的海拔高度的變化,每隔一條等高線海拔差50米。
(2)判斷A、B的地形部位名稱,可以按上面所寫的方法解題。
(3)A、B、C、D各地中易發(fā)生氣象、地質災害的地點可能是
。
解析:首先,要弄清楚各個點所表示的地形部位A是鞍部,B是山脊,C也是山脊,D是山谷,其次,要理解所謂的氣象、地質災害,在這兩點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判斷D點是最可能的地點。
三、氣候圖判讀
氣候,是一個重難點,較難掌握理解,在考試中常常涉及,現(xiàn)我們就氣候的幾個用圖進行如下總結。
(1)降水氣溫統(tǒng)計圖
分析內容:
①讀最高溫和最低溫,判斷溫度帶和所在半球。
②判斷年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和最少的月份,是多雨、濕潤還是少雨。
③降水和氣溫對應起來,判斷是否是雨熱同期,寫出氣候特征。
①最高溫出現(xiàn)在七月,大于15°C,最低溫大于0°C,小于15°C,判定在北半球,屬溫帶。冬季溫和,夏季高溫。
②6、7、8月降水量很少,11、12、1、2月降水量多,是屬于冬季多雨。
③綜上所述,判定該地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屬于雨熱不同期的氣候類型。
(2)氣溫降水統(tǒng)計表格:
在地理教學充分挖掘課本上的圖片資源,讓學生抓住知識的特征,掌握規(guī)律。筆者根據(jù)自己的體會,結合大綱要求,談了以上這些,僅與大家共勉。通過不斷研究和探索,激發(fā)和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合格人才,全面貫徹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段煥春.初中地理學生讀圖能力培養(yǎng)方法探析.才智,2011(31).
作者簡介:李培芳,男,1986年1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岞港中學,研究方向:地理教學研究。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