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古代詩文星火相傳,前人給后人影響,后人運用變化,又創(chuàng)造出許多美好的句子來。正是從意、材、形、言四方面談一談“借鑒”在考場作文中的運用。
關鍵詞:借鑒;考場;作文
考場文章是一種有別于一般文章或作文的特殊的寫作形式,它的功利性非常強。如果中學多年的閱讀積累在考場上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那么怎么能談得上學以致用呢?
學以致用是所有學習的至高法則,古人云:熟讀唐詩300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國古代詩文星火相傳,前人給后人影響,后人運用變化,又創(chuàng)造出許多美好的句子來。因此,模仿借鑒化用創(chuàng)造的寫作之路當然是一種機智的選擇,值得我們學習。
其實對任何事物的認識、了解、掌握、運用的過程,都離不開模仿借鑒的成分,考場作文的寫作也不例外。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睙o數事實證明善于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并非投機取巧而是聰明之舉,是走向成功之路的一條有效途徑。
模仿借鑒的前提是閱讀,我們平時的閱讀要從散漫的消遣式閱讀轉化為專注的學習式閱讀,要注意摘錄搜集各種寫作資料并大膽化用。
一、“意”的借鑒
“立意”是文章的靈魂,考場作文的立意,可借鑒已學課文的立意方法,可借鑒名篇佳作的立意方法,可借鑒同齡人佳作的立意方法,也可借鑒自己平時作文中自己或老師認為好的立意方法。如2004年,有一位考生的滿分作文《欣賞自己》一文的立意,就有很強的借鑒成分,不知道小作者是受著名作家畢淑敏《我很重要》一文的影響,還是受到同齡人的《我很重要》《為自己鼓掌》等文章的啟發(fā),采用“反彈琵琶”的立意方法,鮮明的提出了“欣賞自己”這一獨特的觀點,從而成為佳作。
二、“材”的借鑒
材料好比文章的血肉,它必須起到足以托起文章之意的作用。
而在考場上這么短暫的時間內現編出材料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我們要在素材庫中搜索,搜尋來的材料不宜照搬照抄到考場作文中,而應該創(chuàng)造性的化用。
三、“形”的借鑒
結構形式好比文章的骨架,它必須把文章撐起來。在考場作文中,可以借鑒一些大家公認的好的寫作形式,像日記體、書信體、鏡頭組合式、劇本式、網絡聊天式、訪談式、題記式、片段式等。尤其是片段組合式,它的優(yōu)點很多:
1.表達準確,不易走樣。采用片斷組合式作文,將幾個材料放在一起無非是將其所表達的意思放大;再則,即使發(fā)現中間某個材料與題意不是特別符合,也不影響大局,臨時更換材料也來得及。所以片斷組合式作文跑題的可能性極小,可以準確傳達立意。
2.斐然文采,易于發(fā)揮。片斷組合式作文由于是將幾個片斷組合在一起,每一個片斷都較短小,中間敘述性的內容少,這樣就給描寫性的內容、抒情性的內容、議論性的內容留出了較大的空間,適宜將自己的文采展現出來,而在考試中,文章富有文采,是能夠得到10分發(fā)展等級的關鍵。
3.反復共鳴,不易錯判。這是從閱卷的角度來講的。運用片斷組合式作文,在閱卷中被錯判的可能性幾乎沒有。片段組合式往往能夠在題目、開頭、結尾、每個片斷的開頭或結尾多次點明作者的意思,這樣就形成一種反復的共鳴,一再地強調自己的立意,在這種情況下,不被閱卷老師看到自己立意點的可能性是很少的。例如滿分作文《忘記和銘記》的中間幾段,就是幾個點題句獨句成段,“忘記歷史,意味著成為眾矢之的”“忘記痛苦,銘記快樂”“忘記名利,銘記奉獻”;而另一篇滿分作文,則是用點題的句子作為中間每一部分的小標題,“因為忘記,所以瀟灑”“因為忘記,所以寬容”“因為銘記,所以君子”,題意凸顯,引領全篇。
四、“言”的借鑒
語言好比文章的衣裳。“三分長相,七分打扮”這話說得有點夸張,但也說明了打扮的重要性。那么,個性化的語怎么練就呢?當然還是靠借鑒。可以借鑒一些優(yōu)秀作文中的個性化的用詞方式,比如貶詞褒用、褒詞貶用、大詞小用、小詞大用等等;可以借鑒各種修辭手法,還可以用詩詞典故等等,這樣可以使文章飽滿厚重,韻味十足。
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需要學習和借鑒,學習借鑒本身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只有多學習和借鑒別人的長處才能豐富自己,才能超越別人,這樣才能寫出好的考場作文。
參考文獻:
劉濤.中考語文零距離[M].江蘇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8-6.
作者簡介:孫金花,女,1983年1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鄭集鎮(zhèn)中心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