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理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初中地理教學中需要從學生的現實生活經歷和體驗出發(fā),提高其對地理現象的關注度,激發(fā)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和解決興趣,從而形成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因此,地理教學不能照本宣科,需要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引領學生在探究中走進和學習地理。
關鍵詞:初中;地理;有效教學
一、初中地理活動教學的現狀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提出了具體的地理教學活動建議。七年級、八年級共有活動建議27個共16類,具體為:地理觀測、動手制作、運用地圖、拼圖游戲、模擬演示、參觀體驗、辯論活動、討論活動、學習交流、角色扮演、獻計獻策、撰寫小論文、鄉(xiāng)土地理調查、地理知識競賽、野外地理觀察等。
二、初中地理有效活動教學的設計及實施要求
1.活動目標和教學目標具有 一致性
有效地理活動教學必須與地理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一致。地理活動教學與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相互聯(lián)系、互為補充,共同達成地理學科課程目標的實現。如果脫離了地理教學目標,那么地理課程活動教學的有效性就不存在了。
2.活動教學情景設置要具有趣味性
有效地理活動教學中要引入一些有趣的材料,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活動教學的趣味性。如,學習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時,筆者就穿插了一個活動:我們惠安女子的服飾有什么特色?這些特色的形成與當地自然環(huán)境及惠安女子的生產生活有何關系?利用這類鄉(xiāng)土氣息濃厚的話題讓學生去聯(lián)系生活、深入生活去探究,學生興致很高。
三、初中地理有效活動教學的內容設置
1.突出對生活的觀察
“地理即生活,生活即地理。”將一些學生看得到的地理現象、地理事物、地理景觀和地理問題納入活動教學內容,教學時間不一定在一節(jié)課上完成,也可以是一個時段,乃至一個學期或一年。如讓學生觀看月相的變化,就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
2.突出對基于難點的釋疑
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地理知識難點可有效運用活動教學來解決。如,“34個省級行政區(qū)”的教學中有大量的概念、地名及其空間分布,這是個難點問題,其難度不在于“深”而在于知識點的“多”。以前學習這部分內容時,筆者逐個說出省名,并且熟記簡稱,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學得興趣索然,效果不佳。如果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效果會更佳。
3.突出對實踐的延伸
20世紀初期,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這對于與實踐關聯(lián)度非常高的地理學科教育尤其重要。在地理課程標準中,義務教育階段明確強調了“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要求。其中,地理野外實踐活動對于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具有創(chuàng)新價值。因此,野外實踐活動內容是地理有效活動教學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可以選擇跟當地有關聯(lián)的一些教學內容進行活動教學。
4.突出對情感的體驗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的實現不能通過空洞的說教,必須賦
予一定的知識情境,在活動中通過學生的參與、互動、體驗等,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關心我國國情及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和發(fā)展,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理解國際合作形成全球意識,形成與自然和諧相處、因地制宜的意識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四、有效活動教學的實施建議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活動教學,需精心設計活動內容和活動方案,主要考慮以下方面。
1.加強活動教學的目標定位
教師在設計活動時,需要考慮該活動要落實什么地理知識,培養(yǎng)何種地理技能或地理能力,形成何種地理方法,實現怎樣的情感體驗,達成怎樣的觀念等,從而對活動教學目標加以正確的定位。一般活動的實施重在方法與技能的培養(yǎng),引導正確的地理思維,形成科學的地理觀念。
2.巧妙創(chuàng)設地理問題活動教學情境
創(chuàng)設活動教學情境的途徑與形式是多樣的。教師可通過教材、互聯(lián)網、電視或報紙等途徑提取生活中的熱點地理新聞,還可以利用地圖、實驗、圖片、視頻、文字材料等形式創(chuàng)設地理問題情境。例如,在時區(qū)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以下情境:播放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精彩鏡頭,提出地理問題:(1)世界杯在哪個國家舉行?該國位于哪個半球,哪個大洲?(2)本屆世界杯的大部分比賽安排在北京時間凌晨舉行,而我們看到現場的比賽場景大部分卻是下午,為什么?
3.有效發(fā)現或提出地理問題
這往往是有效活動教學的關鍵。教師要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和能力,設計不同程度的地理問題。針對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要盡量鼓勵學生自主提出問題;針對中等程度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現有關地理問題,或教師提出較為綜合性的問題讓學生探究;針對程度稍差的學生,教師應當事先設計一些問題,且采用小步子,漸進性的問題呈現方式為宜。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梯度性、開放性,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高水平的思維活動,將有效活動教學引向深入,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程度,不斷提高學生的地理修養(yǎng)。
4.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
在有效活動教學中,教師需要組織學生開展分組制訂工作計劃、分組觀測和檢查、分組討論與交流等合作學習。例如,結合學校組織學生到廈門“夢幻世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設計“認識和使用地圖”的教學活動:(1)組織分組:全班分成八個小組,每組5個學生,選出組長,分發(fā)“夢幻世界”游樂項目分布圖。(2)布置活動任務:任務一,討論并找出從大門到本小組選定游玩項目的最近路線及行走方向,設計科學的游玩路線;任務二,根據圖中的比例尺,大致估算本小組行走的距離和所需的時間;任務三,匯報本次活動小組是怎樣辨別實際方向的,討論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辨別方向的方法還有哪些?(3)課堂上匯報交流,教師評價。
5.注重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與教師評價結合
在有效活動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小組間互評。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贊揚,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自尊、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參加活動的動機,誘發(fā)其學習興趣,進而使其深入地參與活動教學,提高活動教學的有效性。教師的引導與評價要合理、恰當。教師要對學生交流、表達的結果有所預設,做到有的放矢。
總之,教師要用新課程理念武裝頭腦,樹立“地理即生活,生活即地理”的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身邊的地理資源,組織開展有效活動教學,鞏固和應用課本知識,開闊視野,提升地理學習能力,形成科學的地理觀念。
作者簡介:甘著生,男,本科,就職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廣海中學,研究方向:課堂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