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目前我國大學生音樂素質缺失較為嚴重,這主要是因為我國開展音樂素質教育的時間較晚,距今僅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加上在引進國外教學理念和方法的時候,忽視了我國的基本國情,使得音樂素質教學的開展情況不容樂觀?;诖耍陙砦覈鞲咝T诓粩嗉訌娪布蛙浖慕ㄔO,逐漸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改革,并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使學生通過音樂素質教學來發(fā)現(xiàn)真善美。
音樂素質是指人為了滿足神經系統(tǒng)、感覺器官和藝術實踐需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基本素質,主要包括人的音樂基礎知識(如視唱和樂理)、審美能力(如創(chuàng)造美、表現(xiàn)美和感受美)、表現(xiàn)能力和理解能力這幾個方面。
音樂素質的特點:一是具有后天培養(yǎng)性。也就是在環(huán)境影響和藝術的熏陶下,將人的樂感等逐漸培養(yǎng)起來。二是具有先天攜帶性。也就是指人與生俱來就對音樂有一種情有獨鐘的感覺。換言之,先天的稟賦與后天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是音樂素質的主要特征。
在音樂素質教育下,不僅能夠將音樂陶冶情操、提升審美的美育功能開發(fā)出來,同時還能夠開發(fā)人的智力,尤其是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除此之外,音樂對人類的文明發(fā)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由此可見,在高等教育中實施音樂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性、必要性、獨特性和迫切性。
在高校教學中開展音樂素質教育,對當代大學生智力的提升,知識結構的調整、創(chuàng)新,記憶力、想象力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均具有重要作用。和許多藝術一樣,形象思維是音樂的主體,基于音樂“形象”的不同,使得音樂還具有抽象、模糊可變等特點,這就要求欣賞者必須加強創(chuàng)造、體會、想象、聯(lián)想和邏輯的應用,并以情感體驗來加深對音樂的情感表達。
通過音樂素質教育能夠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改善和豐富,對音樂美的鑒賞水平得以提升。趙元修教授曾指出:美好情感、高尚純潔心靈的培養(yǎng)是實施美育的中心,美育的實施對人的全身心發(fā)展具有很好的塑造和促進作用,屬于人的深層品質,并且具有自發(fā)性,當一個人具備高尚純潔心靈和情感的時候,就會迸發(fā)出愛與和諧。并且美育還是大學生道德觀、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yǎng)的關鍵,具有不可替代性。人在音樂審美的情況下,情操會得到陶冶,心靈會得到凈化。例如《義勇軍進行曲》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國際歌》則是無產階級心聲的傳達。同樣在音樂的帶動下,大學生的情感也會隨著曲調的憂傷、雄壯而發(fā)生波動。就如亞里士多德所說:道德知識的增長和美好心靈的培養(yǎng)離不開音樂的熏陶。
1.大學生音樂基礎知識水平不高。筆者對部分高校的大學生進行音樂素質調查,大學生掌握音樂基本技能和知識的情況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當下大學生在音樂基礎知識上處于相對匱乏的狀態(tài),導致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不強。
表1 大學生掌握音樂基本技能和知識的情況
2.高校音樂課程設置具有單一性。單一的課程設置是當下高校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同時也是關鍵性問題。目前高校音樂課程形式主要表現(xiàn)為指揮和合唱,或者是音樂欣賞等,使得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學習感到枯燥,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就很難實現(xiàn)以音樂課程教學推動學生情感、心理和智力發(fā)展的目的。再加上部分學生對音樂教學存在錯誤的認知,將音樂視為一門欣賞唱片或是唱歌的學科,對音樂理論知之甚少,這就使得當下大部分高校的音樂教學仍舊滯留于起步階段,發(fā)展進度較為緩慢。而且音樂素質教學在部分高校并非以必修課的形式存在,使得學生在選擇的時候僅僅是為了滿足個人的興趣愛好,這樣就導致音樂素質教學很難普及。此外,部分高校在開展各類競賽活動的時候,更加偏向于職業(yè)教育方面,而將音樂藝術類的節(jié)目作為輔助,使得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熱情不高,達不到提升學生綜合音樂素質的目的。
3.高校校園藝術文化氛圍不足。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質,并非是每周一節(jié)課就能實現(xiàn)的,而是要為學生構建良好的音樂藝術氛圍。但是高校作為一種職業(yè)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將文化課和職業(yè)課作為重點,而忽視了音樂素質教學的重要性,甚至在部分高校根本就未開展音樂課程教學,音樂社團往往也是針對活動開展的內容進行的集訓,這就導致在校園內缺失良好的音樂藝術氛圍。除此之外,高校在硬件設施上也不能滿足音樂素質教學的需求,主要表現(xiàn)為數量不足和設備陳舊,并且在空間場地上也無法得到滿足,這主要與學校對音樂素質教學的重視度不夠有著密切關系??梢姡斚碌囊魳匪刭|教學在高校處于惡性循環(huán)的狀態(tài),自然也就不能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藝術文化氛圍。
4.高校音樂師資隊伍存在問題。雖然在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下,我國的高等教育發(fā)生了諸多轉變,但是很多高校仍然無法擺脫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再加上音樂素質教學在學校、社會和學生心目中均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使得目前的專業(yè)師資隊伍在數量上和質量上堪憂。音樂課程的教育者自身音樂素質不高,導致師資隊伍很難滿足當下的高等教育需求,無法達成音樂素質教學的目標,對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yǎng)造成嚴重阻礙。
1.轉變音樂素質教學理念。要想有效提升當下大學生的音樂素質,就必須使學生、學校和社會轉變對音樂素質教學理念的錯誤認知。應將音樂素質教學作為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關鍵路徑,通過音樂素質的培養(yǎng)來促進學生健康健全人格的塑造,創(chuàng)造美、欣賞美和感受美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純潔心靈和高尚道德的養(yǎng)成。如借助《我們是黃河、泰山》《歌唱祖國》《黃河大合唱》等優(yōu)秀音樂作品,使學生通過音樂了解民族文化和特征,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
2.建立和完善音樂素質教育的課程體系。應根據學生音樂素質的不同將其分類,同時也保證課程設置的階梯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接受到有針對性的音樂教育,促進學生整體音樂素質的提升,具體的課程設置如表2所示。
3.充分發(fā)揮音樂教育的成效。音樂能夠刺激人的聽覺神經系統(tǒng),并使人產生心理反射,進而不斷提升大腦機能。借助音樂,可以有效調整人的情感,并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同時促進人體記憶力和注意力的提升,實現(xiàn)心靈的溝通等。愛因斯坦就是通過音樂來尋找解決問題靈感的。以音樂素質教學實現(xiàn)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靈感的激發(fā)和心理的改善,在高等教育教學中具有無可替代性,應該引起廣泛的關注和重視。
表2 高校音樂素質教育課程安排
4.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提升師資隊伍素質的關鍵在于:一是對音樂教師的隊伍予以擴增,二是加強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yǎng)。由于近年來高校招生人數的增加,高等院校也面臨著發(fā)展轉型,往往將建設教學體系和校園作為學校的工作重點,并未對音樂教師的缺失情況予以充分重視,因此,提升學生音樂素質的關鍵之一是不斷擴增師資隊伍??刹捎眯扰囵B(yǎng)、校外聘請等多種渠道引進優(yōu)秀的音樂教師,保證師資力量的充足,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幫助和指導。除此之外,教師也要加強專業(yè)素質和思想道德的學習,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以自身的人格修養(yǎng)和魅力去感染學生。同時,還應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等,促進學生政治覺悟和職業(yè)道德的提升,以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并使學生的音樂空間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在高等教育中,音樂素質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夠提升人的智商和情商,并且還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是就筆者調查的實際情況而言,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在音樂素質教育的開展上仍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tài),不利于大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根本原因就是大學生的音樂基礎較為薄弱,并且學校、學生和社會均未認識到音樂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作為高校,應該轉變理念,正確認識音樂素質教育對學生發(fā)展的必要性,以高校教學目標為導向,積極開展音樂素質教育活動,使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得以逐漸提升,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人文修養(yǎng),為將來更好地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