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英
(湖南省財貿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0)
腦卒中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有研究表明,發(fā)生腦卒中后患者存活下來的有75%不同程度喪失工作能力,其中約有40%重度致殘,對患者生存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同時給社會以及患者的家庭造成沉重負擔。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康復治療可以使患者的軀體和語言障礙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對收治的57例腦卒中患者實施了中西醫(yī)結合康復療法,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腦卒中患者114例,其中實施了中西醫(yī)結合康復治療的患者57例作為實驗組,實施傳統(tǒng)康復治療的患者57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75例,女39例,年齡27~73歲,住院時間2h至34天,其中腦出血70例,腦梗死4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第2次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標準”[2],并經MRI或頭顱CT確診。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所有患者均接受西醫(yī)治療方法:每天應用20mg氫氯噻嗪1次,20mg硝苯地平每天服用3次,10mg卡托普利每天2次。等患者血壓平穩(wěn)后不再服用氫氯噻嗪,其它藥的使用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逐漸減量。實驗組則施以中醫(yī)療法和運動療法同步進行,中醫(yī)療法包括針灸治療與口服中藥治療。
1.2.1 中醫(yī)療法 有資料顯示[3]中醫(yī)療法的針灸與中藥相結合,對于腦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康復治療有著積極有效的作用。針灸對頭部穴位的刺激,會產生一種生物電效應傳遞給大腦的皮層,同時和腦神經細胞的自發(fā)神經變化一同傳遞到患者的大腦皮質一樣,可以對大腦皮質產生刺激作用,可以改變患者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興奮性,從而糾正抑制泛化,對患者的康復有著更顯著的作用。①口服中藥治療:對于有神志障礙的患者施以靜脈滴注醒腦靜注射液,經過15天左右治療,再進行中藥治療,中藥以自擬偏癱復原湯加減:黃芪30g,當歸12g,生地15g,川芎15g,赤芍10g,桃仁8g,紅花12g,丹參20g,地龍12g。頭疼者加石決明、白芷、羌活;頭暈加夏枯草、天麻、鉤滕;口角歪斜者加白附子、僵蠶、土元;語言不利索者加石菖蒲、郁金;吞咽困難者加白豆蔻、砂仁;便秘者加大黃、火麻仁。每日水煎1劑,早晚分服;②針灸療法:主要以明徑穴為主。上肢取肩井、曲池、手三里、外關、內關、陽池、合谷、后溪等,下肢取環(huán)跳、風市、伏兔、血海、梁丘、足三里、陽陵泉、豐隆、絕骨、解溪、太沖等,面部功能障礙加風池、完骨;語言功能障礙加啞門、廉泉、內關;每日1次,每次針灸30min,一般30天為1個療程。
1.2.2 運動療法 主要以運動再學習療法對患者進行康復治療。主要包括七部分:①上肢訓練:活動肩胛帶和肩關節(jié)、聳肩、腕關節(jié)、肘關節(jié)等訓練,將訓練轉移到日常生活中;②口面部訓練:進行吞咽、面部運動等訓練;③仰臥訓練:仰臥位轉身訓練、頸側屈、從側臥坐起訓練等;④坐位平衡訓練:要把握住臥位的擺放,以及床上翻身的練習;⑤站起坐下訓練;⑥站位平衡訓練;⑦行走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按照這7步循序漸進的進行??筛鶕?jù)患者的恢復情況適當調整。35min/次,1次/天,直到患者康復為止。
1.3.1 療效標準 按照WHO制定的疾病評定標準,將患者療效的評定標準分為四個標準,分別是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無變化、進展。
1.3.2 生活質量評分 經過1年治療后,采用WTO關于生活質量的測定量表對患者進行手術后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分。
使用SPSS 14.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均完成康復治療,順利出院。術后對患者的療效進行對比,實驗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見表1)。一年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改善(見表2),且實驗組治療后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隨訪時間2~13個月,隨訪患者均無語言障礙、死亡。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n(%)]
表2 兩組患者1年后生活質量評分 ()
表2 兩組患者1年后生活質量評分 ()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實驗組項目 對照組治療前 治療后生理領域 49.8 ±16.739.0 ±15.7*治療前 治療后49.8 ±16.1 41.9 ±12.8心理領域 61.7 ±16.945.9 ±13.8* 60.5 ±13.7 49.8 ±10.8社會關系領域 59.3 ±17.644.7 ±17.5* 61.9 ±17.3 48.9 ±15.3環(huán)境領域 55.6 ±16.546.6 ±17.2*54.3 ±14.0 50.3 ±17.1
腦卒中是近些年來臨床上頻發(fā)的疾病之一,其致殘率較高,但是臨床上并沒有特效藥,中西醫(yī)結合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康復治療效果顯著。醫(yī)護人員要時刻關注病人的狀況,做到對癥治療,在對患者進行運動和針灸治療的同時也要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疏導。中西醫(yī)結合引導式教育訓練在幫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質量方面效果顯著,能幫助患者最終回歸家庭和社會。
[1]陳冬青.康復治療的早期介入對腦卒中偏癱患ADL的影響[J].中國康復,2002,18(2):45-46.
[2]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急性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內科雜志,1996,12(6):379-380.
[3]吳力勇,霍爾紅.頭針結合現(xiàn)代康復技術促進腦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復[J].中國臨床康復,2004,8(1):139.
[4]薛嘉,羅祖明.腦卒中偏癱運用運動再學習方法訓練的隨即對照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3,7(19):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