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敝挥懈玫卣莆沼嬎銠C病毒及防治,才能更好地駕馭它。
關鍵詞:計算機病毒;防治;分析
計算機與我們的工作、生活、學習息息相關,它為我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危害,了解計算機病毒及危害,從而更好地防治顯得格外重要,本文針對中職學校的學生,就《計算機病毒與防治》的教與學作了一些淺顯的探討。
一堂優(yōu)質課應做到面面俱到,就《計算機病毒與防治》這節(jié)課而言,將從以下方面介紹: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目標分析、教法設計、學法指導、教學過程等。下面一一進行詳細分析:
一、教材分析
分別從地位和作用以及重難點進行分析:
1.地位和作用:《計算機病毒與防治》是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基礎》中第一章第四節(jié)的教學內容。它既是對之前幾節(jié)基礎知識課的深化,又為今后計算機的操作做好鋪墊工作,在本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jié)課的內容與平時計算機操作和數據安全有著緊密聯(lián)系,所以學好本節(jié)課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2.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掌握計算機病毒的定義以及特點。重點的突破口:將計算機病毒與生物病毒進行比較分析,幫助學生理解記憶。(2)教學難點:瑞星殺毒軟件的使用。難點的突破口:采用教師示范操作的方法,讓學生獲得直觀體驗,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熟練掌握。
二、學情分析
分別從學生的心智水平、知識儲備情況及動手操作能力三個方面進行分析:(1)心智水平。(2)知識儲備情況。(3)動手操作能力。
三、目標分析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情況,分別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來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掌握計算機病毒的定義、特點。(2)了解計算機病毒的危害。(3)熟練計算機病毒的防治方法。
2.能力目標:(1)培養(yǎng)學生獲取、處理、應用信息的能力。(2)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協(xié)作的能力。(3)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1)樹立網絡信息安全意識,增強網絡道德觀。(2)自覺遵守有關的道德、法律、法規(guī)。
四、教法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以下教學方法:情景模擬法、任務驅動法、示范操作法。
五、學法指導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教師將引導學生采用以下四種學習方法:接受任務、分析體會、合作探究、綜合運用。
六、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點、專業(yè)特點,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以及難點,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景,設疑激趣。將偽裝成游戲的演示程序發(fā)送至學生機,吸引學生點擊,引起學生機出現“中毒”現象,從而引發(fā)學生一系列的疑問。
2.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將學生分成10組,分組完成以下5個問題的探討:(1)計算機病毒的定義、特點。(2)計算機病毒的危害。(3)計算機病毒的來源及網絡犯罪案例。(4)計算機病毒的預防。(5)計算機病毒的治療。
3.歸納總結,體驗成功。采用問答的形式,集中交流學習,歸納總結上一個環(huán)節(jié)中5個問題的答案,從而完成本節(jié)課的知識目標。在此環(huán)節(jié),對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了突破。對于教學重點的處理:將計算機病毒與生物病毒進行比較分析,幫助學生理解,加深學生的記憶。對于教學難點的處理:教師演示瑞星殺毒軟件的使用方法,讓學生邊看邊練,采用直觀性的方法突破本節(jié)難點,使學生熟練掌握、靈活運用。
4.課堂總結,建立自信:總結本節(jié)課知識的同時,使用贊賞性的語言,肯定學生的勞動成果。
5.布置作業(yè),鞏固所學:打破常規(guī)做課后習題的套路,讓學生以“計算機病毒之我見”為題,寫一篇1500字左右的小論文。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以操作技能培養(yǎng)為主線,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實踐中嘗到成功的快樂,這是本節(jié)課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林洋.淺析計算機病毒危害及防治[J].才智,2010(32).
作者簡介:顏小花,女,出生于1980年4月,本科,就職于甘肅省中醫(yī)學校,研究方向:計算機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