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響
丘吉爾:參戰(zhàn)對我而言實在是樁美妙的事情
一戰(zhàn)結束后,丘吉爾寫了三卷本一戰(zhàn)回憶錄,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其中第一卷分析1911年至1914年的世界危機。丘吉爾并不是事后諸葛亮,1911年就任海軍大臣時,他已經根據歐洲形勢斷言大戰(zhàn)必將爆發(fā),很多人不以為然,即使認同有可能打仗,也根本沒料到戰(zhàn)爭的規(guī)模,更不會想到俄國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只有丘吉爾堅信這是一場世界級大戰(zhàn),歐洲秩序將重組。這說明從那時起,丘吉爾已經是成熟的政治家,甩出同僚幾條街。
羅斯福一戰(zhàn)中訪問英國時曾與丘吉爾會面,但多年后當倆人并列為二戰(zhàn)巨頭時,丘吉爾表示對首次見面毫無印象,羅斯福為此還挺惱火。其實他沒什么好火大的,那時的他和丘吉爾相比實在是個小角色,就像美國海軍面對英國海軍一樣。
丘吉爾以最緊張的狀態(tài)投入到備戰(zhàn)工作中,反復向部內人員強調,德國的進攻迫在眉睫,他一上任就撤換了一批思維落伍工作不力的老將領,得罪人也在所不惜。他仿照陸軍部設立海軍參謀部,在辦公室掛著一幅北海大地圖,用小紙旗標出德國海軍兵力部署變動情況,經常乘坐皇家海軍“魔女”號快艇外出視察部隊,秘書抱怨說跟著丘吉爾連星期天都沒有了。
丘吉爾充分注意到科技對軍隊的作用,他給新型軍艦裝配了15英寸大炮替代13.5英寸火炮。在戰(zhàn)前突然更換海軍駕輕就熟的武器,不能不說是重大冒險。他力排眾議說服內閣同意以新興的石油資源作軍艦的燃料,在一個根本沒有石油資源的采煤大國做出這樣的選擇是瘋狂的。后來的事實證明,丘吉爾的兩大冒險決定,使英國海軍在一戰(zhàn)中占據重大優(yōu)勢。1915年丘吉爾離開海軍部時,原陸軍大臣基奇納對他說:“你永遠可以引以為豪的是,我們的海軍已經完全做好了戰(zhàn)爭準備。”
1914年8月4日,英國向德國宣戰(zhàn)。丘吉爾預言成真,他寫信給妻子時不乏得意:“萬事有艱險,萬物皆毀滅。我感到有趣、快樂和幸福。這不可怕嗎?參戰(zhàn)對我而言實在是樁美妙的事情,讓上帝原諒我這些丑陋而輕率的情緒吧!”大戰(zhàn)開始,身為世界最強大海軍的領袖,丘吉爾受到萬眾矚目,當時所有人都認為,丘吉爾是最有可能登上下一屆首相寶座的人。
然而,丘吉爾過于爆棚的自信終于使他栽了跟頭。他派遣英國海軍陸戰(zhàn)隊支持比利時保衛(wèi)安特衛(wèi)普,還親臨前線要求辭去海軍大臣職務轉而擔任安特衛(wèi)普的指揮官,他的要求被拒絕了,安特衛(wèi)普很快就陷落了,57名英軍陣亡。這次遠征讓丘吉爾成為笑柄。他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什么,依然反復提出要辭職,想到前線當指揮官,可見他多么渴望到戰(zhàn)場建功立業(yè)。
1915年1月,丘吉爾批準了海軍攻占達達尼爾海峽的計劃,海軍將領普遍認為單靠海軍是不可能完成這一計劃的,必須和陸軍協同作戰(zhàn),而陸軍大臣基奇納不想馬上派兵。丘吉爾急不可耐,懶得說服陸軍就讓海軍出征了,他不想和任何人分享可能到來的巨大榮譽。一名澳大利亞歷史學者評價道:“丘吉爾夸夸其談,對炮兵問題是一個門外漢,他用青年人難免的狂熱最終說服頭腦遲鈍的老一代人,從而釀成加利波利的悲劇?!?/p>
英國深陷達達尼爾泥潭,陣亡、被俘、失蹤、病死者達四萬三千人,英國在戰(zhàn)爭初期建立起來的威信大打折扣。英國首相和陸軍部都要對此戰(zhàn)負責,但他們把責任全推給了丘吉爾,丘吉爾一貫強勢的工作作風使他四面樹敵,關鍵時刻沒人替他說話。1915年5月,首相阿斯奎斯免除了丘吉爾海軍大臣的職務,給他保留一個“不管部大臣”的頭銜,即未被指派負責某一個部門的大臣,不用干活,薪水豐厚。1915年11月,丘吉爾賭氣般地辭職報名到法國參戰(zhàn)。送行時,全家人都哭了,只有他的夫人和他一樣躊躇滿志,她深為了解,上戰(zhàn)場是丘吉爾的夢想,哪怕馬革裹尸,總比龜縮在后方好受。
丘吉爾當上了步兵營指揮,一開始,士兵們出于對政客的厭惡不買他的賬,但丘吉爾處處身先士卒,還把自己的澡盆借給大家洗澡除虱子,很快就贏得了愛戴。一些高級官員路過戰(zhàn)區(qū)時都會來拜訪丘吉爾,丘吉爾故意讓他們到戰(zhàn)壕中視察。每當他們精致的衣服被鐵絲網剮壞,皮鞋沾滿污泥,士兵們就拍手稱快。丘吉爾改不了愛出風頭的毛病,連軍裝都自己設計,結合了英國和法國軍裝的優(yōu)點;他常在夜晚命令士兵開火,嚇唬德國人,搞得兄弟部隊睡不成覺。手下士兵覺得他太能折騰了,丘吉爾反問戰(zhàn)壕中一位射手:“難道你不喜歡戰(zhàn)爭?”
1916年6月,丘吉爾退伍重返政壇。1917年新首相勞合·喬治力排眾議,任命他為軍需部大臣。反對者認為丘吉爾是一個危險的天才,一旦出故障會讓所有人遭殃。在回憶錄中,勞合·喬治寫道:“在他的行動可以受到監(jiān)督的條件下,他那善于創(chuàng)新的頭腦和旺盛的精力是無價之寶……在極其危險的時刻,應當充分利用這類人。如果能夠警覺地對待他們,他們單獨做出的貢獻要比一大群庸庸碌碌的人做出的貢獻大?!?/p>
勞合·喬治確實獨具慧眼,丘吉爾推動了英國大批量生產坦克籌建坦克部隊,這種新興武器當時并不被各國看好,而丘吉爾的敏銳和堅決使英國又一次搶占技術先機。
1918年11月11日,德國簽訂停戰(zhàn)協定的當晚,丘吉爾正在唐寧街十號與勞合·喬治共進晚餐,滿大街都是歡呼聲。但丘吉爾憂心忡忡,在他看來,德國雖然被打垮了,但一個新的更可怕的敵人崛起了,那就是十月革命后的俄國。從此刻起,他成為堅定不移的反共者。他把布爾什維克稱為“殘暴的大猩猩”,而他接下來的戰(zhàn)略是“消滅布爾什維克,同德國佬接吻”。他一定不愿意設想,30年后為了打敗德國人,他將和布爾什維克“接吻”。
斯大林:
您放心,我決不會手抖的
當整個歐洲大地被一戰(zhàn)戰(zhàn)火點燃時,35歲的斯大林正在西伯利亞與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進行艱苦斗爭。羅曼諾夫王朝不久前慶祝了奠基300周年,全國一片和諧,連列寧都哀嘆,有生之年看不到革命成功。被流放的斯大林在冰天雪地望眼欲穿,他不知道希望的種子已埋下,1914年開始的大戰(zhàn)深刻動搖了帝國的根基,這是他最后的煉獄,熬過這一遭,他將成為一個專門流放別人的鐵腕人物。endprint
作為一個革命者,他當時的化名叫做“科巴”??瓢褪歉耵敿獊喌牧_賓漢,殺富濟貧,他是斯大林少年時代喜愛的小說主人公,那部小說的名字意味深長——《弒父者》。
這位格魯吉亞“南方人”已經不是首次來西伯利亞,流放對于他來說是家常便飯。1902年至1913年,斯大林至少8次被捕,6次逃出流放地。俄國傳記作家沃爾科戈諾夫認為,青年時代地下工作和數次流放的經歷,使斯大林個性愈發(fā)倔強陰沉。同志們經常贊揚科巴的意志堅強。于是,在發(fā)表文章時,他也使用“斯大林”這個筆名,意思是鋼做的人。
在交戰(zhàn)國中,俄國的戰(zhàn)線最長。戰(zhàn)爭在5萬平方公里的俄國領土上進行,300萬難民無家可歸。1917年,就在斯大林刑期將滿的時候,二月革命爆發(fā)了,沙皇被推翻。政治犯們如英雄般凱旋,斯大林回到《真理報》擔任編輯工作。也許乍離極寒之地讓他熱昏了頭,他一發(fā)表文章就站錯了隊。不顧列寧立即停戰(zhàn)的強勢號召,斯大林鼓吹給臨時政府施加壓力,要他們開始和平談判,甚至屢次在報紙上支持俄國大一統(tǒng),要布爾什維克同列寧的死敵左翼孟什維克聯合起來。
1917年3月下旬,列寧即將從瑞士回國,斯大林這才猛然驚醒。流亡的領袖要回來算總賬了,他迅速反應過來應該緊跟列寧才有前途。斯大林立即停止發(fā)表文章,在蘇維埃會議上沉默不語。4月,列寧的列車進入俄國國境,蘇維埃派出代表團歡迎,斯大林故意沒去,以免撞在槍口上。果然,迎接的人剛進車廂,列寧就開火了:“你們在《真理報》上寫了些什么?我們看了好幾期,把你們痛罵了一頓……”后來,斯大林篡改了歷史,在他的授意下,數百件油畫被炮制出來,描繪偉大領袖斯大林和革命導師列寧興高采烈的重逢場景。
斯大林迅速站在列寧身后,以他出色的文筆在報紙上連篇累牘地闡釋列寧的理念,列寧看中這根筆桿子,親自提名斯大林進黨中央。1917年5月開始,科巴·斯大林成為第一屆政治局常委,與列寧、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并列為布爾什維克的四領袖。
馬拉松似的鏖戰(zhàn)使俄羅斯軍民不堪忍受,前線戰(zhàn)士歸心似箭,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要求他們戰(zhàn)斗到底,相反,布爾什維克的停戰(zhàn)和分田地口號深得民心。1917年秋季,列寧感到武裝起義的時機已經到了。布爾什維克首先奪得了蘇維埃的權力,列寧成立政治局以便領導起義,斯大林名列其中。在起義爆發(fā)之前的那幾天,列寧并不在斯莫爾尼宮,以免引起警察的注意,斯大林的任務是在列寧和斯莫爾尼宮之間充當傳聲筒。一旦起義失敗,斯大林還將負責列寧的安全撤離。
從各種會議記錄和檔案中可以看出,直到十月革命爆發(fā)期間,斯大林所起的實際作用與他的地位都不相稱,他幾乎從沒有提出過創(chuàng)造性的觀點或獨力承擔過某項任務,他唯一做的事,就是傳達和解釋列寧的指示。他的實權和威信遠不能和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布哈林等人相比。20世紀30年代之后,蘇聯官方說法中,十月革命成為列寧與斯大林兩大領袖的功績,所有真正指揮和參與十月革命的領導人幾乎都被肉體消滅了。
十月革命帶來的喜悅是非常短暫的,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很快受到帝國主義重重圍攻,和平本是布爾什維克最激動人心的許諾,而今整個俄國都是戰(zhàn)場,口號也變成了“一切為了前線”。城市陷入空前的糧食危機。1918年5月,斯大林被任命為俄羅斯南方糧食事務領導人,到察里津征糧。在給列寧的信中,斯大林寫下一句名言:“您放心,我決不會手抖的。”他對這句話的進一步解釋是:“我們不會憐憫任何人,糧食反正會送去的?!辈炖锝虻母晦r不愿意把糧食無償交給布爾什維克,斯大林用槍斃和放火解決了這一難題,以極其高效的方式挽救了蘇維埃的燃眉之急。
當察里津陷入重圍后,斯大林擔當了軍事指揮官。察里津征糧行動及保衛(wèi)戰(zhàn)爭,使斯大林第一次在政壇體現出存在感。如果說十月革命中他還是個微不足道的跟班,那么在隨后的三年國內戰(zhàn)爭中,剛猛的斯大林終于現出本色。
為了應對黨內騷亂,列寧將擅長組織工作的斯大林任命為黨的總書記。1922年底,重病中的列寧口述一封《給代表大會的信》,其中涉及斯大林:“斯大林同志當了總書記,掌握了無限的權力,他能不能永遠十分謹慎地使用這一權力,我沒有把握?!逼冉K點的列寧已無法控制他的身后事,科巴永遠走出了西伯利亞,他有了新的名字:約瑟夫·斯大林。
羅斯福:我的名字應列在
服役人員表中
1913年,三十出頭的富蘭克林·羅斯福就任海軍副部長。那時的他體格健壯,相貌堂堂。一個年輕的海軍領導人剛剛上任,就趕上世界大戰(zhàn),他怎能不躍躍欲試。然而,孤立主義是美國的傳統(tǒng),時任總統(tǒng)威爾遜更是以和平中立作為贏得選民支持的主打牌。1914年8月,威爾遜發(fā)表中立聲明,表達美國政府的立場。羅斯福對此很不滿意,他屢次建議總統(tǒng)設立國防委員會,加強軍事裝備,甚至提出實行普遍兵役制,增加現役軍人數量,為戰(zhàn)爭做好準備。威爾遜并沒有采納他的建議。羅斯福索性自己動手籌備起來,默默加強海軍的人力和物資,利用訓練軍官的機會鼓勵參戰(zhàn)。
1915年至1917年三年中,羅斯福無時無刻不在致力于扭轉和平主義。1917年初,機會來了,處于被動中的德國海軍開始進行無限制潛艇戰(zhàn),攻擊同盟國之外的所有船只。威爾遜退無可退,只得宣布召回駐德大使,斷絕與德國的外交關系。4月,美國參眾兩院通過了對德宣戰(zhàn)決議,在一戰(zhàn)接近尾聲的時候,美國終于湊上了熱鬧。羅斯福建議在蘇格蘭和挪威之間設置水雷網,這里是德國潛艇的必經之路。由于耗資巨大,英國和挪威都認為美國人多事,不予配合。在羅斯福的不斷施壓下,1918年春水雷網終于開工,直到戰(zhàn)爭結束這項工程還沒有完成,但擊沉了幾艘德國潛艇。
值得一提的是,富蘭克林·羅斯福的遠房叔叔、美國前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也是堅定的參戰(zhàn)主義者,他把四個兒子都送上了一戰(zhàn)戰(zhàn)場,最小的兒子在執(zhí)行飛行任務時犧牲。西奧多鼓動富蘭克林辭職入伍,富蘭克林確實很想親歷沙場,但海軍部不肯放走這個能干的副部長。為了彌補遺憾,富蘭克林·羅斯福爭取到機會,代表美國海軍到協約國巡回商討作戰(zhàn)問題,并視察各地的美國艦隊,以便能到戰(zhàn)場上過過干癮。1918年7月,羅斯福如愿到了戰(zhàn)事最激烈的敦刻爾克前線,途中每次受到小規(guī)模攻擊都讓他興奮異常。一位海軍軍官為了保護羅斯福試圖帶他繞開戰(zhàn)斗區(qū),結果羅斯福大發(fā)脾氣。endprint
歐洲之行讓羅斯福堅定了從軍的信念,可惜身體不爭氣,回國途中他感染嚴重肺炎,到紐約時只能讓人用擔架抬下船,等他花一個多月時間養(yǎng)好病,已經沒有什么仗好打了。沒能上戰(zhàn)場是羅斯福的終身遺憾。后來母校格羅頓學校準備為參加一戰(zhàn)的校友建紀念碑,羅斯福竟然寫信給負責人說:“雖然我沒有正式入伍,但是我認為自己的名字應該列在第一批服兵役的人員表中。我在歐洲考察了大家服役的情況,還親臨戰(zhàn)場領導了海軍的戰(zhàn)斗工作?!痹跇O力爭取下,羅斯福終于讓自己的名字上了紀念碑。
1914年至1918年是歐洲的噩夢,卻是美國的黃金時代,這場戰(zhàn)爭成全了美國,使其一躍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戰(zhàn)爭也成全了羅斯福,他為日后擔當總統(tǒng)和三軍統(tǒng)帥邁出了第一步。盡管不久之后他將坐上輪椅,注定終身不能征戰(zhàn)沙場,但這不會妨礙他成為永載史冊的戰(zhàn)時總統(tǒng)。羅斯福像他的祖國一樣,春風得意,前途無量。
傳記作者康拉德·布萊克認為,富蘭克林從他的叔叔那里繼承了斗爭的本能,以及對于綏靖政策的厭惡。從威爾遜那里,他學會了如何耐心地培養(yǎng)民族的精神力量?!八S富的個性給他的政治生涯平添了很多絢麗的色彩,這種特質在領導人中是很少見的。在25年之后,他身上的這種理想主義和靈活多變的才能拯救了美國文明。事實上,人們認為富蘭克林·羅斯福身上的這些品質,其實從1917年就已經開始發(fā)揮作用了?!?/p>
希特勒:
4年戰(zhàn)爭等于30年大學訓練
1918年10月,頑抗的巴伐利亞第十六后備步兵團遭遇英軍施放的芥子氣攻擊,許多士兵不慎摘下防毒面具瞬間身亡,幸存者也幾乎全部雙目失明,互相攙扶跌跌撞撞摸到急救站。其中有一名29歲的下士,名叫阿道夫·希特勒。這個奧地利裔青年也未能幸免,發(fā)燒、紅腫、巨痛折磨得他死去活來,幸運的是,經過幾周治療,他的視力逐漸恢復,從此,他否極泰來,光明終于開始眷顧他,而他將以黑暗回報世界。
1914年8月,德皇向俄國宣戰(zhàn)的消息傳到慕尼黑,窮困潦倒的希特勒擠在野戰(zhàn)軍將軍大樓前的人群中狂喊。后來在《我的奮斗》中,他寫道:“即使在今天,我仍可不恥地說,由于歡喜若狂,我跪在地上,衷心感謝上蒼讓我有幸生于此時?!本驮诎肽甓嗲?,他被刑警押解到奧地利領事館,險些以“為逃避兵役而離國”被起訴,結果一看到他枯瘦如柴的模樣,連警方都動了惻隱之心,經鑒定,這個“青年畫家”體格太弱不適宜扛槍,希特勒就這么被釋放了。希特勒感到很欣慰,傳票里把他的身份標為“畫家”。其實他并不排斥服兵役,相反,他渴望一個更合適的機會當兵,他不想為奧匈帝國而戰(zhàn),他要為純正的日耳曼而戰(zhàn)。
戰(zhàn)爭的狂熱席卷德國,更激蕩著自幼夢想建立大德國的希特勒。8月3日,他提筆給路德維希三世寫了一封信,請求加入他的軍隊。希特勒真的收到了回信,他被巴伐利亞第一步兵團接收。這對他是天大的好消息,一來他不用加入他所討厭的奧地利軍隊了,二來他不必發(fā)愁在即將到來的冬天里吃什么穿什么。他不擔心戰(zhàn)爭時間過長,只擔心還沒真正上陣戰(zhàn)爭就結束了。
經過緊張的訓練,希特勒參加的第一次正式戰(zhàn)斗是在1914年10月開始的第一次伊普爾戰(zhàn)役,整個戰(zhàn)役德軍傷亡13萬人,協約國軍隊損失10余萬人。據希特勒說,到11月中旬,第十六步兵團僅存軍官30名,士兵總數不到700名,幸存的士兵只有五分之一,但進攻的命令卻仍不斷下達。希特勒是一名通訊兵,也就是戰(zhàn)火中傳遞命令的快遞員,他一有空就埋頭研究地圖,有時不用地圖就能迅速說出路線,令同行望塵莫及。由于執(zhí)行任務積極勇敢,而且冒死救了團長一命,希特勒獲得了二級十字勛章。
希特勒儼然是一個學者型文藝士兵,在大老粗戰(zhàn)友中鶴立雞群。他的背包中常常有幾本書,他最愛的叔本華的著作,到戰(zhàn)爭結束時幾乎都要被他翻爛了。他從不跟大兵們一樣熱衷談論食物或女人,總是一個人專心致志地讀書作畫。他也結交了一些他認為“有品位”的戰(zhàn)友,比如授予他二級勛章的提名者之一馬克斯·阿曼中士,還有自愿參軍的原慕尼黑大學學生魯道夫·赫斯,前者后來成為納粹機關報《人民觀察家》的經理,后者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納粹副元首。
勇敢而高冷的希特勒很受戰(zhàn)友尊敬,但他們都不理解,一個奧地利人為何如此拼命。在一封信中,希特勒寫道:“我們只有一個希望,那就是,我們能把賬與這伙強盜算清楚,不管代價如何,能盡快與他們交手。待我們中有幸返回家園的人們回家時,能看到家園更加純潔,并蕩滌盡了外國影響?!泵慨敱粏柶鹗悄睦锶?,希特勒從不提及故鄉(xiāng)奧地利,他會回答說,他的家是十六團,戰(zhàn)爭結束后他將在慕尼黑生活。
1916年夏初,希特勒所在兵團開赴南方,趕上著名的索姆河會戰(zhàn)。會戰(zhàn)開始三個月后,他被炮彈炸傷腹部。近年來,據英國媒體報道,一名德國軍醫(yī)的陳述材料曝光,當時這名軍醫(yī)救治了希特勒,他證實這次受傷使希特勒失去一個睪丸。二戰(zhàn)中盟軍中曾流行過一首戲謔歌曲,諷刺希特勒只有一個睪丸,但在軍醫(yī)的說法披露之前,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此事沒有證據,只是盟軍的宣傳手段。
兩個月后希特勒出院,被調至慕尼黑的一個補充營。在《我的奮斗》中,他寫道,在這里他終于找到了士氣為何崩潰的答案。是猶太人!在德國后方,“幾乎每個職員都是猶太人、幾乎每個猶太人都是職員”?!蔼q太人的金融”掌握了德國的生產?!斑@只蜘蛛正開始慢慢地吸吮人民細胞中的鮮血?!?/p>
1918年上半年,希特勒所在兵團參加了索姆河、馬恩河、馬爾納的春季攻勢,6月,希特勒單槍匹馬活捉4名法國士兵,因此獲得了一級鐵十字勛章。四年中,軍階不高的阿道夫·希特勒戰(zhàn)功赫赫,他還獲得過如下獎勵:1917年9月17日三級軍事鐵十字勛章一枚,外加戰(zhàn)刀;1918年5月9日因作戰(zhàn)異常英勇獲團部勛章一枚;1918年5月18日傷員獎章一枚;1918年8月25日三級服役獎章一枚。
在希特勒熱血沸騰之際,德軍大勢已去,國內叛亂不斷,戰(zhàn)士渴望回家。希特勒無比痛恨和平主義者,當身邊有人說戰(zhàn)爭繼續(xù)下去是愚蠢的時,他甚至激動得與之大打出手,他發(fā)誓要報復戰(zhàn)爭的背叛者。1918年10月,毒氣攻擊使一心血戰(zhàn)到底的希特勒不得不敗下陣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