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偉麗
摘要:文章從傳統(tǒng)泡袖和泡袖變體兩部分進行歸納分析。第一部分以西裝為例,從傳統(tǒng)泡袖與圓裝袖的款式造型、規(guī)格設計、結構設計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在現(xiàn)代設計中泡袖的款式、版型特色以及對人體的修飾作用;第二部分例舉另類風格的泡袖變體設計并進行結構分析。
關鍵詞:泡袖;圓裝袖;變體;結構設計
中圖分類號:TS941.2 文獻標志碼:B
Application of Puff Sleeves in Modern Fashion Design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raditional and modified puff sleeves were analyzed. In the first part, taking western suit as example, by comparing traditional puff sleeves with round loaded sleeves in terms of style, specification and structure, the style, pattern features and modification function to human body of puff sleeves in modern fashion design were analyzed. In the second part, the structures of modified puff sleeves were analyzed.
Key words: puff Sleeve; round ioaded sleeve; variants; structural design
翻開西洋服裝史,隨處可見變化豐富的泡泡袖相關袖型的設計,幾乎在西洋服裝史的每個時期,都能看到這種經(jīng)典時尚造型的設計輪回。直到20世紀的現(xiàn)代社會,泡泡袖在女裝時尚界一直是高貴、優(yōu)雅、浪漫的代名詞。
1 現(xiàn)代設計中的泡泡袖
隨著當代服裝設計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泡袖卷土重來。無論從工藝上還是藝術效果上泡袖都在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
泡泡袖搭配蓬蓬裙、一字型圓領與復古的蕾絲圍邊讓整體造型充滿了復古藝術古感。將泡泡袖打褶的部位下移至肘部以上,整個袖子呈寬松的南瓜造型,手腕處收攏,結合衣身的A型造型體現(xiàn)穿著者可愛、俏皮的一面;采用不同肌理的面料突出泡袖的質感,英姿颯爽與復古典雅融合為一;將泡泡袖與闊擺裙裝巧妙融合在大衣的設計中,一掃冬裝沉悶的厚重感,成為一抹俏皮的風景。
2 傳統(tǒng)泡泡袖的設計應用
肩頭打褶的泡泡袖可謂泡袖設計之傳統(tǒng)經(jīng)典之作,隨著工藝版型的進一步改革,在現(xiàn)代設計中被廣泛運用到日常服裝中,襯衫、風衣、外套等成熟女裝中隨處可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應屬西裝中的泡袖設計。
近幾年,國際服裝設計師們將具有公主氣質的泡泡袖造型不斷地融入到精致干練的西裝作品中,泡袖肩部的幾個小碎褶巧妙地破解了肩部直角的僵硬感,多了精致迷人的細節(jié),干練穩(wěn)重中不失女性溫婉優(yōu)雅之特質。因此為西裝帶來前所未有的設計空間,其風格越來越多樣化,顏色也漸趨五彩繽紛,除了傳統(tǒng)的黑、灰、白之外,玫紅、明黃、粉綠等顏色漸漸成為西裝的主流色彩,結合硬朗的外形,休閑、時尚、特色的小西裝只要在搭配上稍微花點心思,即可實現(xiàn)上班休閑兩不誤的通勤風。
圖 1 是泡泡袖西裝和傳統(tǒng)圓裝袖西服的肩部結構圖,從中能夠看出,因其袖窿連接線不在人體肩點位置,而是向內(nèi)移動借用衣身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有較好的修身效果,具有修飾寬肩的功效,在視覺上顯得肩膀較窄而胳膊比較長,結合現(xiàn)代合體修身的版型工藝,使得整體感更加精致、柔美、細膩。
從泡袖西服與圓裝袖西服的規(guī)格對比(表 1)中能夠看出,以165/84A體型為例,傳統(tǒng)西裝成衣肩寬38 cm,而泡袖西服的成衣肩寬35 cm。傳統(tǒng)西裝袖長58 cm,泡泡袖西服袖長59.5 cm。能夠看出泡泡袖西服是袖子借用衣身的結構。
從結構設計上分析,泡袖的制版與圓裝袖不同(圖 2),須在衣身袖窿處先挖掉1.5 cm的量,使肩寬變窄,同時袖的泡量是在肩膀以上被頂起,在肩膀的支撐作用下會讓袖子的泡褶看起來更加飽滿。重新設計的袖窿線斜向下慢慢與原袖窿弧線重合,呈平直造型。挖掉1.5 cm的量必須在袖山上進行補充,即把衣身的部分借給袖子,袖子泡泡的展開量 6 ~ 8 cm需在重新修順的袖山弧線上進行,因此,泡泡袖的袖山高大于圓裝袖的袖山高。而為了保證袖子合體緊瘦的造型,剪開部位從袖山弧線的1/3點起,保證了只在袖山點兩側有一定泡量,而腋下部分非常服帖平整。
3 泡泡袖的變體設計
在當代設計中,泡泡袖與時俱進地繁衍出許多現(xiàn)代的變體,風格迥異,為現(xiàn)代設計注入了新的時尚血液。盛裝上陣的機車服、硬朗率性皮衣短夾克風靡一時,大面積貼鉆、撞釘?shù)妊b飾顛覆潮流,個性十足,寓意叛逆。更有甚者,為了強調(diào)肩部的平直硬朗感覺,厚重的墊肩再次回歸,在整體的柔美中揉入粗獷的元素,張揚街頭風情,配以皮質緊身褲,成為與傳統(tǒng)泡泡袖打造的溫婉女性形象截然不同的兩道風景。
從結構設計上分析,這種造型依然運用袖子借用衣身的原理,衣身袖窿的內(nèi)挖與袖山的補充同圖 3。在此基礎上,如圖 3 所示進行分割、拉展,AB = BC,CD = DE,修順外輪廓,完成最終樣板,拉展量根據(jù)造型不同可有不同的取值,拉展量越大,造型越夸張,因此必須經(jīng)過試制才能確定最終的版型。圖 4 是圖 3 的延伸款式,需要注意的是通向袖口的兩條分割線要保持與袖子前傾造型一致的方向,成衣袖型才會比較完美。
4 結語
源于歐洲奢華經(jīng)典袖型泡泡袖,在經(jīng)歷了幾個世紀的潮起潮落之后,以更加多元化的面貌再次重返時尚舞臺,無論是出自國際頂尖設計師之手的高級定制,還是大賣場的熱銷品,泡泡袖款服裝風格或典雅浪漫、或清新可人、或時尚叛逆,成為時尚界的“百變超人”。在泡泡袖大行其道的今天,應注重研究其造型與版型關系,深入了解其款式風格與結構設計的關系,為泡泡袖打開更廣闊的應用天地。參考文獻
[1] 李當崎.西洋服裝史(第2版)[M].北京:高等育出版社,2005.
[2] 謝波爾.女裝泡泡袖造型與結構設計研究[D].福建:福建師范大學,2008.
[3] 周少華.對服裝上衣中袖子原型結構來源的分析[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5,18(3):7-8.
[4] 袁惠芬,陳明艷.服裝結構原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endprint
摘要:文章從傳統(tǒng)泡袖和泡袖變體兩部分進行歸納分析。第一部分以西裝為例,從傳統(tǒng)泡袖與圓裝袖的款式造型、規(guī)格設計、結構設計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在現(xiàn)代設計中泡袖的款式、版型特色以及對人體的修飾作用;第二部分例舉另類風格的泡袖變體設計并進行結構分析。
關鍵詞:泡袖;圓裝袖;變體;結構設計
中圖分類號:TS941.2 文獻標志碼:B
Application of Puff Sleeves in Modern Fashion Design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raditional and modified puff sleeves were analyzed. In the first part, taking western suit as example, by comparing traditional puff sleeves with round loaded sleeves in terms of style, specification and structure, the style, pattern features and modification function to human body of puff sleeves in modern fashion design were analyzed. In the second part, the structures of modified puff sleeves were analyzed.
Key words: puff Sleeve; round ioaded sleeve; variants; structural design
翻開西洋服裝史,隨處可見變化豐富的泡泡袖相關袖型的設計,幾乎在西洋服裝史的每個時期,都能看到這種經(jīng)典時尚造型的設計輪回。直到20世紀的現(xiàn)代社會,泡泡袖在女裝時尚界一直是高貴、優(yōu)雅、浪漫的代名詞。
1 現(xiàn)代設計中的泡泡袖
隨著當代服裝設計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泡袖卷土重來。無論從工藝上還是藝術效果上泡袖都在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
泡泡袖搭配蓬蓬裙、一字型圓領與復古的蕾絲圍邊讓整體造型充滿了復古藝術古感。將泡泡袖打褶的部位下移至肘部以上,整個袖子呈寬松的南瓜造型,手腕處收攏,結合衣身的A型造型體現(xiàn)穿著者可愛、俏皮的一面;采用不同肌理的面料突出泡袖的質感,英姿颯爽與復古典雅融合為一;將泡泡袖與闊擺裙裝巧妙融合在大衣的設計中,一掃冬裝沉悶的厚重感,成為一抹俏皮的風景。
2 傳統(tǒng)泡泡袖的設計應用
肩頭打褶的泡泡袖可謂泡袖設計之傳統(tǒng)經(jīng)典之作,隨著工藝版型的進一步改革,在現(xiàn)代設計中被廣泛運用到日常服裝中,襯衫、風衣、外套等成熟女裝中隨處可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應屬西裝中的泡袖設計。
近幾年,國際服裝設計師們將具有公主氣質的泡泡袖造型不斷地融入到精致干練的西裝作品中,泡袖肩部的幾個小碎褶巧妙地破解了肩部直角的僵硬感,多了精致迷人的細節(jié),干練穩(wěn)重中不失女性溫婉優(yōu)雅之特質。因此為西裝帶來前所未有的設計空間,其風格越來越多樣化,顏色也漸趨五彩繽紛,除了傳統(tǒng)的黑、灰、白之外,玫紅、明黃、粉綠等顏色漸漸成為西裝的主流色彩,結合硬朗的外形,休閑、時尚、特色的小西裝只要在搭配上稍微花點心思,即可實現(xiàn)上班休閑兩不誤的通勤風。
圖 1 是泡泡袖西裝和傳統(tǒng)圓裝袖西服的肩部結構圖,從中能夠看出,因其袖窿連接線不在人體肩點位置,而是向內(nèi)移動借用衣身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有較好的修身效果,具有修飾寬肩的功效,在視覺上顯得肩膀較窄而胳膊比較長,結合現(xiàn)代合體修身的版型工藝,使得整體感更加精致、柔美、細膩。
從泡袖西服與圓裝袖西服的規(guī)格對比(表 1)中能夠看出,以165/84A體型為例,傳統(tǒng)西裝成衣肩寬38 cm,而泡袖西服的成衣肩寬35 cm。傳統(tǒng)西裝袖長58 cm,泡泡袖西服袖長59.5 cm。能夠看出泡泡袖西服是袖子借用衣身的結構。
從結構設計上分析,泡袖的制版與圓裝袖不同(圖 2),須在衣身袖窿處先挖掉1.5 cm的量,使肩寬變窄,同時袖的泡量是在肩膀以上被頂起,在肩膀的支撐作用下會讓袖子的泡褶看起來更加飽滿。重新設計的袖窿線斜向下慢慢與原袖窿弧線重合,呈平直造型。挖掉1.5 cm的量必須在袖山上進行補充,即把衣身的部分借給袖子,袖子泡泡的展開量 6 ~ 8 cm需在重新修順的袖山弧線上進行,因此,泡泡袖的袖山高大于圓裝袖的袖山高。而為了保證袖子合體緊瘦的造型,剪開部位從袖山弧線的1/3點起,保證了只在袖山點兩側有一定泡量,而腋下部分非常服帖平整。
3 泡泡袖的變體設計
在當代設計中,泡泡袖與時俱進地繁衍出許多現(xiàn)代的變體,風格迥異,為現(xiàn)代設計注入了新的時尚血液。盛裝上陣的機車服、硬朗率性皮衣短夾克風靡一時,大面積貼鉆、撞釘?shù)妊b飾顛覆潮流,個性十足,寓意叛逆。更有甚者,為了強調(diào)肩部的平直硬朗感覺,厚重的墊肩再次回歸,在整體的柔美中揉入粗獷的元素,張揚街頭風情,配以皮質緊身褲,成為與傳統(tǒng)泡泡袖打造的溫婉女性形象截然不同的兩道風景。
從結構設計上分析,這種造型依然運用袖子借用衣身的原理,衣身袖窿的內(nèi)挖與袖山的補充同圖 3。在此基礎上,如圖 3 所示進行分割、拉展,AB = BC,CD = DE,修順外輪廓,完成最終樣板,拉展量根據(jù)造型不同可有不同的取值,拉展量越大,造型越夸張,因此必須經(jīng)過試制才能確定最終的版型。圖 4 是圖 3 的延伸款式,需要注意的是通向袖口的兩條分割線要保持與袖子前傾造型一致的方向,成衣袖型才會比較完美。
4 結語
源于歐洲奢華經(jīng)典袖型泡泡袖,在經(jīng)歷了幾個世紀的潮起潮落之后,以更加多元化的面貌再次重返時尚舞臺,無論是出自國際頂尖設計師之手的高級定制,還是大賣場的熱銷品,泡泡袖款服裝風格或典雅浪漫、或清新可人、或時尚叛逆,成為時尚界的“百變超人”。在泡泡袖大行其道的今天,應注重研究其造型與版型關系,深入了解其款式風格與結構設計的關系,為泡泡袖打開更廣闊的應用天地。參考文獻
[1] 李當崎.西洋服裝史(第2版)[M].北京:高等育出版社,2005.
[2] 謝波爾.女裝泡泡袖造型與結構設計研究[D].福建:福建師范大學,2008.
[3] 周少華.對服裝上衣中袖子原型結構來源的分析[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5,18(3):7-8.
[4] 袁惠芬,陳明艷.服裝結構原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endprint
摘要:文章從傳統(tǒng)泡袖和泡袖變體兩部分進行歸納分析。第一部分以西裝為例,從傳統(tǒng)泡袖與圓裝袖的款式造型、規(guī)格設計、結構設計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在現(xiàn)代設計中泡袖的款式、版型特色以及對人體的修飾作用;第二部分例舉另類風格的泡袖變體設計并進行結構分析。
關鍵詞:泡袖;圓裝袖;變體;結構設計
中圖分類號:TS941.2 文獻標志碼:B
Application of Puff Sleeves in Modern Fashion Design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raditional and modified puff sleeves were analyzed. In the first part, taking western suit as example, by comparing traditional puff sleeves with round loaded sleeves in terms of style, specification and structure, the style, pattern features and modification function to human body of puff sleeves in modern fashion design were analyzed. In the second part, the structures of modified puff sleeves were analyzed.
Key words: puff Sleeve; round ioaded sleeve; variants; structural design
翻開西洋服裝史,隨處可見變化豐富的泡泡袖相關袖型的設計,幾乎在西洋服裝史的每個時期,都能看到這種經(jīng)典時尚造型的設計輪回。直到20世紀的現(xiàn)代社會,泡泡袖在女裝時尚界一直是高貴、優(yōu)雅、浪漫的代名詞。
1 現(xiàn)代設計中的泡泡袖
隨著當代服裝設計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泡袖卷土重來。無論從工藝上還是藝術效果上泡袖都在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
泡泡袖搭配蓬蓬裙、一字型圓領與復古的蕾絲圍邊讓整體造型充滿了復古藝術古感。將泡泡袖打褶的部位下移至肘部以上,整個袖子呈寬松的南瓜造型,手腕處收攏,結合衣身的A型造型體現(xiàn)穿著者可愛、俏皮的一面;采用不同肌理的面料突出泡袖的質感,英姿颯爽與復古典雅融合為一;將泡泡袖與闊擺裙裝巧妙融合在大衣的設計中,一掃冬裝沉悶的厚重感,成為一抹俏皮的風景。
2 傳統(tǒng)泡泡袖的設計應用
肩頭打褶的泡泡袖可謂泡袖設計之傳統(tǒng)經(jīng)典之作,隨著工藝版型的進一步改革,在現(xiàn)代設計中被廣泛運用到日常服裝中,襯衫、風衣、外套等成熟女裝中隨處可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應屬西裝中的泡袖設計。
近幾年,國際服裝設計師們將具有公主氣質的泡泡袖造型不斷地融入到精致干練的西裝作品中,泡袖肩部的幾個小碎褶巧妙地破解了肩部直角的僵硬感,多了精致迷人的細節(jié),干練穩(wěn)重中不失女性溫婉優(yōu)雅之特質。因此為西裝帶來前所未有的設計空間,其風格越來越多樣化,顏色也漸趨五彩繽紛,除了傳統(tǒng)的黑、灰、白之外,玫紅、明黃、粉綠等顏色漸漸成為西裝的主流色彩,結合硬朗的外形,休閑、時尚、特色的小西裝只要在搭配上稍微花點心思,即可實現(xiàn)上班休閑兩不誤的通勤風。
圖 1 是泡泡袖西裝和傳統(tǒng)圓裝袖西服的肩部結構圖,從中能夠看出,因其袖窿連接線不在人體肩點位置,而是向內(nèi)移動借用衣身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有較好的修身效果,具有修飾寬肩的功效,在視覺上顯得肩膀較窄而胳膊比較長,結合現(xiàn)代合體修身的版型工藝,使得整體感更加精致、柔美、細膩。
從泡袖西服與圓裝袖西服的規(guī)格對比(表 1)中能夠看出,以165/84A體型為例,傳統(tǒng)西裝成衣肩寬38 cm,而泡袖西服的成衣肩寬35 cm。傳統(tǒng)西裝袖長58 cm,泡泡袖西服袖長59.5 cm。能夠看出泡泡袖西服是袖子借用衣身的結構。
從結構設計上分析,泡袖的制版與圓裝袖不同(圖 2),須在衣身袖窿處先挖掉1.5 cm的量,使肩寬變窄,同時袖的泡量是在肩膀以上被頂起,在肩膀的支撐作用下會讓袖子的泡褶看起來更加飽滿。重新設計的袖窿線斜向下慢慢與原袖窿弧線重合,呈平直造型。挖掉1.5 cm的量必須在袖山上進行補充,即把衣身的部分借給袖子,袖子泡泡的展開量 6 ~ 8 cm需在重新修順的袖山弧線上進行,因此,泡泡袖的袖山高大于圓裝袖的袖山高。而為了保證袖子合體緊瘦的造型,剪開部位從袖山弧線的1/3點起,保證了只在袖山點兩側有一定泡量,而腋下部分非常服帖平整。
3 泡泡袖的變體設計
在當代設計中,泡泡袖與時俱進地繁衍出許多現(xiàn)代的變體,風格迥異,為現(xiàn)代設計注入了新的時尚血液。盛裝上陣的機車服、硬朗率性皮衣短夾克風靡一時,大面積貼鉆、撞釘?shù)妊b飾顛覆潮流,個性十足,寓意叛逆。更有甚者,為了強調(diào)肩部的平直硬朗感覺,厚重的墊肩再次回歸,在整體的柔美中揉入粗獷的元素,張揚街頭風情,配以皮質緊身褲,成為與傳統(tǒng)泡泡袖打造的溫婉女性形象截然不同的兩道風景。
從結構設計上分析,這種造型依然運用袖子借用衣身的原理,衣身袖窿的內(nèi)挖與袖山的補充同圖 3。在此基礎上,如圖 3 所示進行分割、拉展,AB = BC,CD = DE,修順外輪廓,完成最終樣板,拉展量根據(jù)造型不同可有不同的取值,拉展量越大,造型越夸張,因此必須經(jīng)過試制才能確定最終的版型。圖 4 是圖 3 的延伸款式,需要注意的是通向袖口的兩條分割線要保持與袖子前傾造型一致的方向,成衣袖型才會比較完美。
4 結語
源于歐洲奢華經(jīng)典袖型泡泡袖,在經(jīng)歷了幾個世紀的潮起潮落之后,以更加多元化的面貌再次重返時尚舞臺,無論是出自國際頂尖設計師之手的高級定制,還是大賣場的熱銷品,泡泡袖款服裝風格或典雅浪漫、或清新可人、或時尚叛逆,成為時尚界的“百變超人”。在泡泡袖大行其道的今天,應注重研究其造型與版型關系,深入了解其款式風格與結構設計的關系,為泡泡袖打開更廣闊的應用天地。參考文獻
[1] 李當崎.西洋服裝史(第2版)[M].北京:高等育出版社,2005.
[2] 謝波爾.女裝泡泡袖造型與結構設計研究[D].福建:福建師范大學,2008.
[3] 周少華.對服裝上衣中袖子原型結構來源的分析[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5,18(3):7-8.
[4] 袁惠芬,陳明艷.服裝結構原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