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在世界范圍內的迅猛發(fā)展,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普及應用,國內大多博物館都改變了以往單一的陳列方式,不再單以實體物品或文字圖片展現(xiàn)為主體,而是引進各種多媒體技術用于展覽陳列,這樣有效地節(jié)省了展館室內空間,還進一步的擴充了展示內容和提升了展覽趣味性。例如,常見的多媒體視頻、簽名留言觸摸感應系統(tǒng)、地面墻面投影互動、虛擬拍照虛擬翻書互動技術等等。而幻影成像、空氣成像以及全息投影等當今最現(xiàn)代的多媒體成像技術也在一定范圍內得到應用推廣,本文即對幻影成像在博物館陳列設計中的運用進行了探索和討論。
關鍵詞:幻影成像;博物館;展覽陳列;交流互動
1 幻影成像的概念及成像原理
幻影成像也稱三維立體虛擬成像,是澳大利亞The Shirley Spectra公司的一項針對博物館、科技館、展覽館等進行創(chuàng)意和制作的國際領先的全新展示技術,是基于“實景造型”和“幻影”的光學成像結合,將所拍攝的影像(人、物)投射到布景箱中的主體模型景觀中,構成了動靜結合的影視畫面,演示故事的發(fā)展過程。使之獲得一種“立體幻影”與實物模型結合及相互作用的逼真的視覺效果,配上三維聲音、燈光、氣味、煙霧等,使其更加惟妙惟肖。非常適合博物館、紀念館展示珍貴文物、揭示一個現(xiàn)象、演示一個規(guī)律、解釋一個科學原理、以講故事的形式還原一段歷史以及一些危險環(huán)境下的不適宜人進入的場景等。早在20世紀90年代,幻影成像技術已經在一些發(fā)達國家的博物館等公共場所率先被使用。近一兩年國內的一些博物館也開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利用幻影成像技術向公眾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這樣的展覽陳列形式繪聲繪色,虛幻莫測,非常直觀,能給觀眾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2 幻影成像作為展覽陳列設計新方式的優(yōu)點
每個展覽都有不同的主題,幻影成像技術可以根據不同的展覽內容預先設計好場景,布景箱中的場景都是真實的模型道具,而活動的影像則是虛幻的,是錄制的視頻影像。影像主角可以是真實的人、物也可以是三維制作軟件創(chuàng)作的人、物。影像主角在真實的展示場地、物品間活動,為人們的觀看進行講解。奇妙的是他和展示的東西可以進行交互,使他們完全融為一體。例如,他們可以坐在真實的物體上聊天下棋,可以在真實的物體上作畫,也能演奏一部真正的唐代樂器,加上燈光、音響設備等配合使觀眾觀賞時會有身臨其境的錯覺。另外有以下優(yōu)點:
(1)不受場地等因素的限制,布景箱可以根據場地的大小來調節(jié),人物形象外觀一般為25~35CM,當然也可以做成真人大小。既可以讓幻影演員來完成表演,也可以讓真人進入景箱進行表演增加神秘效果。 (2)具有強烈的縱深感,視覺層次感好、立體感強真假難辨。中間還可結合實物,實現(xiàn)影像與實物的結合,使觀眾產生穿越時空隧道的奇異感受。 (3)使博物館陳列設計從較占空間人力的實物展示到環(huán)保、信息量大的不同投影技術的視頻數據轉換,極大地節(jié)省了展館空間。更使以往那些難以用文字表述的古代奇跡的承載物,以生動直觀的方式重現(xiàn)出來。 (4)在不停地與觀眾互動方面創(chuàng)新,加入了光感應,紅外感應,聲波感應等不同形式的科學技術,提高觀展的趣味性和互動性,綜合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5)使過去僅能讓那些專家們心靈震撼的古代文明,能讓普通觀眾,以及對偉大的中華文明即感神秘,又一知半解的國際友人領閱其神奇和偉大,在親臨其境中感受其博大精深、燦爛輝煌。
3 幻影成像在博物館陳列設計中的運用
幻影成像技術已經在我國有了初步的發(fā)展,應用到實例的也有較多領域。例如,世博會,產品的現(xiàn)場促銷以及明星演唱會等。2013年周杰倫演唱會上與虛擬鄧麗君的跨時空對唱掀起了演唱會最高潮,運用的是全息投影技術。在這樣的信息時代,觀眾的素養(yǎng)和審美大幅提升,博物館單以實體展品或文字圖片展現(xiàn)已不能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利用幻影成像技術可以生動形象的再現(xiàn)事件的發(fā)生過程,讓本來已經過去的事或人能夠活靈活現(xiàn)的再次出現(xiàn)在人們眼前,是展覽陳列設計領域的一次革命,漸漸成為現(xiàn)代博物館里不可缺少的演繹方式。以下以幾個實例運用介紹幻影成像在博物館陳列設計中的幾種常見方式:
(1)運用幻影成像技術展示文物。蘇州博物館基本陳列“寶藏虎丘”展廳運用3D幻影成像系統(tǒng)構建出一個半透明空間,通過對文物的三維掃描和影像制作,將動態(tài)影像懸浮于空間的中心部位,全方位展示蘇博一級文物——五代秘色瓷蓮花碗,觀眾可以從各個角度觀察到懸浮在空中的文物立體影像。這樣在同一展廳中既能看到文物實體展品,又能通過動態(tài)影像進一步了解文物的組成結構、局部和細節(jié)部分,虛實結合直觀而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在增加展覽觀賞性的同時使觀眾對館藏文物有了更清晰地認識,這種展示方式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2)運用幻影成像技術講述故事。博物館是文化傳遞的地方,要把塵封多年的歷史通俗易懂、老少咸宜的展示出來,讓參觀者可以很好地領略到其中的文化精神,那么還有什么比讓其身臨其境更加生動具體呢?由The Shirley Spectra公司完成的陜西漢陽陵的《走進漢陽陵》幻影成像項目,是我國較早利用幻影成像技術講述歷史故事的成功案例,當時在國內引起了轟動,還得到了來自世界很多國家朋友的好奇和贊美。影視廳中利用幻影成像技術形成四幕歷史場景,演示前,首先看到漢景帝時期的古代文物和兵俑、宦官俑;演示開始,一批批精致的陶俑隨著人們的視線逐一還原為當時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復活”了的漢景帝、王皇后以及宮女、宦官、甲士等依次出現(xiàn),游客看到當年天子臨朝時的威武莊嚴,金碧輝煌的殿堂內臣子們俯首高呼萬歲,王皇后怎樣從一個農家女子蛻變?yōu)橐粋€母儀天下的王后,從一個麻衣粗布的村姑成為綾羅綢緞的華麗貴婦人。逼真的復原了歷史文物和主人當年的生活場景,讓那些銹跡斑斑的文物與主人一起把觀眾帶回到那個遙遠的年代,使人如癡如醉、流連忘返。 (3)觀眾參與互動類。博物館常用的多媒體互動形式有簽名留言觸摸感應系統(tǒng),常用于展館內領導參觀后的簽字留言;地面墻面投影互動,多運用于展館內的通道或者墻體上,通過捕捉設備對參與者進行捕捉拍攝,使參與者與屏幕之間產生緊密結合的互動效果;虛擬拍照虛擬翻書互動技術,手臂揮舞就觸動視頻動畫,播放翻書的效果或者揮動手臂觸發(fā)拍照按鈕,互動性與趣味性很強。湘陰左宗棠紀念館的多媒體情景劇《一代名將左宗棠》是目前我國幻影成像技術中讓觀眾參與互動較為成功的案例?!兑淮麑⒆笞谔摹非榫皠≈兴霈F(xiàn)的左宗棠書房是按1︰1的比例復原,書桌、茶幾、屏風都是生活中的尺寸,幻影演員如真人一般大小。通過影像介紹了左宗棠一生的功績,特別是左宗棠出征新疆收復新疆的偉績。演示結束后,觀眾可以進入到幕布后與幻影演員合影,與情景劇主角“左宗棠”合影。這樣大的實物布景讓人可以進入到劇中的場景,通過虛擬的影像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和古代人的對話,這樣的時空“穿越”在我國博物館陳列設計中屬首創(chuàng),很有借鑒意義。
4 幻影成像對博物館陳列設計的意義
利用幻影成像技術可以在短短幾十分鐘時間里,把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歷史人物以一條線索、本質地聯(lián)系起來,有機地通過影視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讓千年的文物開口講述那一個個被歲月塵封了數千年的故事。今后的展覽業(yè),尤其是科技館、歷史博物館,采用幻影成像技術,將會成為陳列展覽設計的一種革命性的必備手段,也是現(xiàn)代科技、文博展覽業(yè)不可阻擋的發(fā)展趨勢。誰采用的早,誰將贏得更廣闊的市場。
參考文獻:
[1] 百度百科[DB/OL].
作者簡介:田岸婷(1983—),女,廣東廣州人,本科,助理館員,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館展覽陳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