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
摘要:公共設施是為市民提供公共服務產品的各種公共性、服務性設施,具有自身功能方面的規(guī)劃設計需要。本文主要從公共設施的人性化設計角度闡釋公共設施規(guī)劃。
關鍵詞:城市;公共設施;規(guī)劃設計;探討
1 公共設施的概念
目前,各國學者對公共設施所界定的含義差別很大。克萊爾認為:“公共設施就是指城市內開放的用于室外活動的、人們可以感知的設施,它具有幾何特征和美學質量,包括公共的、半公共的供內部使用的設施”。
我國的一些學者認為:公共設施包括公共綠地、廣場、道路和休憩空間的設施等等。綜合分析以上相關概念的要點,我們可以看出,公共設施主要是面向社會大眾開放的交通、文化、娛樂、商業(yè)、廣場、體育、文化古跡、行政辦公等公共場所的設施、設備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公共設施的品種和數量也會越來越多。從歷史上看,公共設施最早可追朔到上古時代祭祖祭天的公共場所。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城市排水系統,古奧林匹克競技場等都屬于當時的公共設施。后來隨著城市的發(fā)展,現代意義的城市興起以后,公共設施變得更加普及,如十六世紀威尼斯的圣馬克廣場蝕刻版畫所表現出來的景象。但是在人本主義理論興起以前,公共設施在設計時很少考慮到人的特殊需要,也沒有從人文關懷的深度去考慮。有的公共設施僅僅考慮了實用和經濟,有的只是彰顯了對王權和神權的崇拜,它們很少關注人,更談不上人性化設計了。
當20世紀50-60年代在美國以馬斯洛、羅杰斯為代表的人本心里學派興起以后,人們在設計公共設施時,開始逐漸認識到公共設施設計應該以人為核心,為人而設計。公共設施在世界各國的發(fā)展是不平衡的,在歐美以及一些經濟發(fā)達的國家,因為工業(yè)化程度較高,經濟力量比較強大,在公共設施建設中的投資比較大,公共設施的建設也比較完善;但在發(fā)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等經濟不發(fā)達的國家,公共設施的發(fā)展比較落后。我國的公共設施的發(fā)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雖然古代的神廟、集市,封建社會的城市、廟宇、碼頭等公共設施,在當時是世界上比較發(fā)達的,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工業(yè)化起步比較晚,經濟比較落后,公共設施的建設落后于西方的發(fā)達國家。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我國的各個城市都加快了現代化城市建設步伐,注重城市公共設施的建設,關注城市發(fā)展和人的關系。通過興建廣場、步行街、城市綠地、停車場等公共設施,滿足了人民的需求。
2 公共設施的設計要點
公共設施規(guī)劃設計的要點在于研究公共空間、城市環(huán)境、現代人三者的關系,具體的探求對象為:空間、行為及設施要素組成的行為場所。公共設施的規(guī)劃設計與人們的戶外活動關系密切,公共設施是促進人與自然直接對話的道具,起著協調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的作用,幫助人們相互間清新自然的交往,是豐富市民生活、完善城市的服務功能、提高城市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公共設施規(guī)劃設計還可以協調城市內各個建筑單體存在的不和諧,使城市空間變得親切并適宜居住。
城市公共設施是構成城市環(huán)境的主要內容,充分考慮到它們的物質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作用,提高其整體的藝術性,還能體現出城市特有的人文精神與藝術內涵,提高一個城市的文化品味。布局合理、設計周到的一系列城市公共設施能使市民和游客切身體會到來自城市建設者和管理者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人性化的服務,從而賦予該城市與眾不同的城市形象和魅力。適宜的公共設施形象對于營造良好的城市環(huán)境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完善的公共設施和更具人性化的設計可促使人們比以前更依戀和熱愛他們工作和生活的城市。
在為雜亂無章的環(huán)境與緊張節(jié)奏的生活所累的今天,人們對富于人性化的設計是迫切需要的。注重人性化的公共設施更為人們所稱道。那么什么是人性化設計呢?人性化設計即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以人為本,了解人的需求,設計出尊重人文關懷的產品。公共設施是當地居民的室外活動設施,具有人性化的設計能真正體現出對人的尊重與關心,這是一種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時代的潮流與趨勢,是人與設施、自然的完美和諧的結合。公共設施與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公共設施的人性化設計就是包含著人機工程的設施產品設計,只要是“人”所使用的產品,就應在人機工程上加以考慮,要充分考慮人的心理、生理因素,建立人與產品之間的和諧關系,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潛能,保護人的健康。作為公共設施在設計制造時把“人的因素”作為一個重要的條件來考慮,也就是在生理學和心理學兩個方面進行全盤考慮,注重公共設施在安全、方便、舒適、美觀等方面的評價,即以人性化的最大需求為主。
3 公共設施的規(guī)劃設計影響因素
公共設施人性化設計的要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環(huán)境因素、人的因素、文化因素以及設施本身的因素。公共設施的人性化表現,說到具體上應當包括安全性、美觀性、舒適性、通俗性、材質感、識別性、和諧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等。我們可從以下四個因素: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地域文化、使用人群來分析公共設施的人性化設計。
3.1 公共設施規(guī)劃應該考慮自然環(huán)境的因素
公共設施的規(guī)劃設計應注意與周邊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統一。順應自然環(huán)境,又要有節(jié)制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環(huán)境,通過具有人性化設計的公共設施這一中介,達到“天人合一”(自然環(huán)境與人的生活的和諧統一)、例如:濟南黑虎泉的公共設施設計,就巧妙的利用自然環(huán)境進行了人性化設計。
3.2 公共設施規(guī)劃時需要考慮人文環(huán)境的因素
任何一個地區(qū)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習俗,如果不了解當地的文化特征、文化差異,不研究民眾心理與人類社會學、就不能在設計出符合人文環(huán)境的人性化公共設施。除了理解設施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對其文化意蘊和民族風情的解讀。人文環(huán)境主要從建筑和景觀兩個方面考慮。
3.3 公共設施規(guī)劃應該考慮地域文化的因素
公共設施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它記錄了歷史,傳承了文化。東方與西方、國家與國家文化存在著差異,城市與城市、城市與農村的生活方式也存在著差異。不同的生活方式體現著不同地域的文化,并表現為人們不同的生活習慣,而作為為人們社會生活服務的公共設施自然就會受這些不同生活方式的影響。
3.4 公共設施規(guī)劃還應該考慮使用人群的因素
城市中的公共設施以其服務人們的工作、生活和供人們欣賞的雙重功能,方便市民和美化城市。人是城市環(huán)境的主體,因而設計應以人為本,充分考慮使用人群的需要。在使用人群中老人、兒童、青年、殘疾人有著不同的行為方式與心理狀況,必須對他們的活動特性加以研究調查后,才能在設施的物質性功能中給予充分滿足,以體現“人性化”的設計。如在人行道上開辟盲道,在入口樓梯兩側開辟輪椅通道,這些都是考慮到殘疾人需求的人性化設計。如何兼顧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如何使他們在使用設施時感到方便、安全、舒適、快捷,是我們進行人性化設計時應該考慮的因素。
參考文獻:
[1] “城市公共設施”規(guī)劃知識[J].上海城市規(guī)劃,2011,(03).
[2] 王琦.城市生態(tài)化公共設施設計研究[J].藝術.生活,2009,(05)
[3] 王曉丹;城市公共設施設計研究[J].黑龍江水專學報,2011,(01).
[4] 謝如紅.關于提升城市公共設施形象的幾點思考[J].美術大觀,2009,(04).
[5] 徐敏;曹小芳.淺談我國公共設施的藝術觀賞性[J].作家,2010,(08).
[6] 張彪;凌菊.淺談城市公共設施設計中中國元素的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