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育濤??廖啟清??李雪清
[摘要]目的 探討手術室壓瘡風險評估表在術中壓瘡高?;颊咧械男Ч?方法 選擇2014年1~3月我科手術患者116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壓瘡預防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自制手術室壓瘡風險評估表進行評估,并對中重度危險的患者給予針對性預防措施。比較兩組患者壓瘡發(fā)生情況。 結(jié)果 2014年1~3月我科采用自制手術室壓瘡風險評估表評估高?;颊?8例,所有壓瘡風險評估正確,護理干預措施落實到位,觀察組壓瘡發(fā)生1例,發(fā)生率為1.7%。對照組壓瘡發(fā)生6例,發(fā)生率為10.3%,兩組患者壓瘡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435,P<0.05)。 結(jié)論 應用自制手術室壓瘡風險評估表,使手術室護士能正確、客觀評價患者各方面情況,正確的評估壓瘡高?;颊?,提高手術壓瘡風險的預見性,及時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減少了術中壓瘡的發(fā)生。
[關鍵詞]手術室壓瘡風險評估表;術中壓瘡;護理干預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18-128-03
術中壓瘡是指患者在手術中或手術結(jié)束后幾小時至3d內(nèi)發(fā)生的壓瘡[1]。手術壓瘡的發(fā)生有其特殊的原因,手術體位、手術時間等因素都會影響術中壓瘡的發(fā)生,而某些因素并不是手術室護士能控制的;及時作出壓瘡風險評估,采取正確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減少手術室壓瘡的發(fā)生;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RAS)中Braden量表被認為是目前較理想的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2],并廣泛應用于臨床,但運用于手術室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很多不符合本科室護理工作的項目,評出的分數(shù)不夠客觀,因此,在本院壓瘡小組的幫助下制訂適合手術室的壓瘡風險評估表并投入應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3月我科手術例數(shù)為1654例,術前訪視1279例,隨機選擇手術患者116例分為兩組,每組5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壓瘡預防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自制手術室壓瘡風險評估表進行評估,并對中重度危險的患者給予針對性預防措施。對照組中男37例,女21例,年齡24~75歲,平均(42.8±6.9)歲,住院時間15~46d,平均(25.2±3.4)d;原發(fā)?。汗钦凼中g32例,腫瘤手術12例,其他14例。觀察組中男35例,女23例,年齡21~72歲,平均(41.5±4.6)歲,住院時間17~43d,平均(24.4±5.1)d;原發(fā)?。汗钦凼中g35例,腫瘤手術10例,其他1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住院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所有患者入院時均未發(fā)生褥瘡;(2)年齡均大于18歲;(3)患者均為臥床被動體位;(4)無精神疾患;(5)有正常溝通能力;(6)均具有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單獨或在他人幫助下能夠完成問卷。以上條件需同時滿足。
1.3 排除標準
(1)患者不愿參加本研究;(2)住院時間低于24h;(3)因病情強迫體位者。有以上任何一條均予以排除。
1.4 方法
1.4.1 壓瘡風險評估與應用 根據(jù)手術患者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3],從患者、手術、麻醉三方因素中確立相關指標,從年齡、體質(zhì)或皮膚、受力點皮膚、手術部位、預計術中施加的壓力、預計手術時間、特殊手術因素共七項內(nèi)容對手術患者進行壓瘡的風險評估;套用Waterlow評估表的計分方法,確定評估表內(nèi)每個項目的分值范圍。手術壓瘡風險評估由術前訪視護士完成,在術前訪視時對手術壓瘡高?;颊哌M行評估,在評估表相應項目中寫出分數(shù)并計算總分,對評分≥12分的患者應在交班上重點提示,并上報科護長及大科護長。對高風險患者,要進行相關內(nèi)容的宣教,告知患者可能采用的護理干預措施,讓患者有心理準備從而更好地配合手術體位的擺放及手術的進行。患者進到手術間后,巡回護士應再次仔細查看評估表,確認風險評級,按相對應的風險評級采取護理干預措施,并在評估表上注明所采取護理干預措施的編號,完成評估表各項目的填寫;科護長在該患者手術體位擺放時及時進行督導,必要時應請大科護長或院內(nèi)壓瘡小組進行現(xiàn)場指導,如手術完畢后發(fā)生了術中壓瘡的患者,應及時填寫手術室壓瘡記錄表,并按醫(yī)療不良事件處理流程進行上報。
1.4.2 制訂護理干預措施 (1)執(zhí)行常規(guī)手術體位擺放的基本原則和要求;(2)骨隆突受壓部位使用海綿軟墊、布墊、采用懸空法;(3)嚴格落實術中患者保溫措施,將室溫保持在22~25℃,術中注意非手術野身體遮蓋,沖洗液加溫至36~37℃,嚴防術中患者低體溫;(4)保持手術鋪巾的干燥、平整,嚴防皮膚消毒液、沖洗液流至受壓部位;(5)保持臥位穩(wěn)定、肢體舒展,床墊銜接部位凹陷處用軟墊支撐,選擇柔軟、有彈性、組織相容性好的高分子凝膠手術體位墊或凝膠托頭架;(6)保持各種體位墊與皮膚之間平順、無皺折、無皮膚擠壓;(7)約束帶應柔軟、平滑,固定松緊適宜,必要時內(nèi)襯柔軟布墊避開粗糙面;(8)預先在皮膚受壓的支撐點涂抹醫(yī)用潤滑液,并墊上燒傷棉墊或泡沫敷料,增強局部皮膚屏障功能;(9)骨盆固定架固定正確,充分抵抗術中身體向下滑動及左右擺動的力量;(10)保護角膜,全麻手術患者雙眼貼眼貼。
1.5 風險級別[3]
評分<10分為低風險,評分為10~11分為中風險,評分≥12分為高風險。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 or windows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描述,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014年1~3月我科采用自制手術室壓瘡風險評估表評估高危患者58例,所有壓瘡風險評估正確,護理干預措施落實到位,觀察組壓瘡發(fā)生1例,發(fā)生率為1.7%。對照組壓瘡發(fā)生6例,發(fā)生率為10.3%,兩組患者壓瘡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435,P<0.05)。見表1。
3 討論
3.1 手術室壓瘡風險評估表更符合手術室的實際情況
正確的評估壓瘡高?;颊呤穷A防壓瘡的重要步驟,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在國內(nèi)外已使用較廣泛,雖亦包含有手術相關因素,但不能抓住手術中的關鍵影響因素,不適合評估手術患者[4-5]。自制的手術室壓瘡風險評估表評估項目貼近手術室的臨床實際情況,易于掌握及使用,使術前訪視的護士能正確、客觀評價患者各方面情況,對高?;颊哌M行分值評估并記錄,提高各護理人員對手術壓瘡風險的預見性[6]。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我科采用自制手術室壓瘡風險評估表評估高危患者58例,所有壓瘡風險評估正確,護理干預措施落實到位,觀察組壓瘡發(fā)生1例,發(fā)生率為1.7%。對照組壓瘡發(fā)生6例,發(fā)生率為10.3%,兩組患者壓瘡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435,P<0.05),提示應用自制手術室壓瘡風險評估表,使手術室護士能正確、客觀評價患者各方面情況,正確的評估壓瘡高?;颊?,提高手術壓瘡風險的預見性,及時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減少了術中壓瘡的發(fā)生。
3.2 及時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減少術中壓瘡的發(fā)生
在評估表中,除能直觀顯示壓瘡的高危因素及風險評級外,同時還列出可行的護理干預措施,巡回護士可根據(jù)表內(nèi)相應的指導完成各項防范措施,提高了手術室護士對術中壓瘡的預見性和護理業(yè)務能力,減少手術室壓瘡的發(fā)生率[7-8]。
3.3 提高業(yè)務能力
在手術室壓瘡風險評估表制訂完成后,科室組織全體護士進行培訓,該評估表清楚列出各種引起術中壓瘡的因素,在培訓過程中,對護士來說相當于進行了一次壓瘡知識的普及,加深護士對壓瘡形成的認知,提高了各人對術中壓瘡的重視[9-10]。同時,評估表中也作出具體指導,列出各項防范壓瘡的護理措施,使年資較低的手術室護士也能正確掌握,提高其護理業(yè)務能力[11]。
[參考文獻]
[1] 張秀平,張?zhí)m梅,任杰平.術中壓瘡護理單在手術室壓瘡高?;颊咦o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7): 2237-2238.
[2] 謝小燕.手術患者壓瘡危險因素評估的研究[D].廣州:第一軍醫(yī)大學,2005.
[3] 錢維明,黃立峰,項海燕,等.手術患者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的研制[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8):24-27.
[4] 陸彩萍,劉秋鳴,黃淇敏.風險管理在護理安全工作中的實施及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6,6(3):4950.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2005年醫(yī)院管理評價指南(試行)[S].2005.
[6] 王永明.壓迫性潰瘍的原因及預防[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2,21(9):407-409.
[7]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病人安全目標手冊(2008)[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3.
[8] Bristol N.Patient safety alliance to tackle hand washing world wide[J].Lancet,2005,366(94):973-974.
[9] 彭雪花.1例Ⅳ期壓瘡患者應用中藥馬勃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9):26-27.
[10] Harriso MB,Logan J,Joseph L,et al.Quality improvement,research,and evidence-based practice:5yeays experience with pressure ulcers[J].Evidence-Based Nuring,1998,1:108-110.
[11] 趙丹鳳.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的應用與管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9A):24-25.
(收稿日期:201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