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
摘要:文章介紹了“自主-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并從教師心態(tài)、學習小組構建、問題設計、多媒體技術使用等角度,探討了實施該模式時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自主—導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10-0027-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有效性,我校逐步推進了“自主—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受到了較為廣泛的好評。“自主”指學生在教師科學安排的活動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實現(xiàn)自主性發(fā)展?!皩W”是教師立足于“主導”地位,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任務,組織學習、適時點撥,合理評價、情感推動;學生在教師幫助下掃除顯性障礙、找出疑難問題,明確、梳理出學習重點?;灸J綖椋鹤灾鲗W習→對話合作→展示生成→探究反思。
自主學習:教師出示教學目標,通過問題導學,引導學生通過個體學、集體學等形式,掌握所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等,并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為“小組對話”做好鋪墊。
對話合作:就是對話重點、難點、易錯點、易混點、易漏點;對話思路、策略、方法、規(guī)律、技巧;對話思想、情感、態(tài)度、品質、體驗等,通過對話學會學習與思考。
展示生成:就是展示小組對話成果,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生成性教學。展示交流不是簡單地交流預設問題的答案,引起爭辯是教師的教學技巧與教學品位的體現(xiàn),問題的爭辯容易引起競爭意識,進而引起激烈的爭論,使學習過程不斷增值。
探究反思:就是運用所學解決問題,尋找學習規(guī)律。給學生設置新的教學情境和問題,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當堂訓練,檢驗學習效果,引導學生鞏固和深化所學知識,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感悟。通過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等方式及時反饋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矯正錯誤,總結方法,揭示規(guī)律。
一節(jié)課按實際需要,可以多次循環(huán)使用該模式生成核心結論。各學科在此總模式下,根據(jù)本學科特點,靈活完善與補充。此模式主要遵循兩個規(guī)則。一,教的規(guī)則:“學生已經會的不教、學生通過自學能夠解決的不教、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能夠解決的不教,教師只教重難點、易混易錯點、拓展提升點”。二,學的規(guī)則:“學生在課堂上要能認真有序地學、積極主動地學、深度高效地學”。
整節(jié)課中,教師講授很少、多在聆聽、追問,是課堂學習重心的把控者、歸納總結的引領者。雖然這種模式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很高的要求,但后來的問卷調查表明,學生非常喜歡這種模式。事實也表明,該模式對于教師成長,學生合作能力、質疑能力、思維能力、展示能力的提高幫助非常大。但要想在此模式下,切實有效地落實化學課堂教學目標和育人目標,筆者認為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 教師心態(tài)需平和
在該課堂模式中,教師不再是填鴨式滔滔不絕地講授,而是提供平臺、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展示,使學生有更多機會暴露問題并得到及時解決,從而從根本上幫助學生完善認知、提高問題解決的質量、擴大學生的受益面。
因此,課堂中教師不能被教學進度束縛,為急于完成課堂任務,而不時打斷學生表達或忽略學生提出的重要問題。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心態(tài)平和地欣賞學生的自我展示、及時巧妙地將話題重新引入正題,并在學生討論、展示中給予指導和充分的鼓勵。
2. 需要合理構建學習小組、不斷完善學習小組評價方式
學生的表達能力參差不齊,學生的個性特征也不同,有的同學愛展示自己、有的同學羞于啟口,有的同學思路敏捷、有的同學反應緩慢,如何促進全員參與、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
我校采取了學習小組模式,每個小組按學業(yè)成績、組織能力、性別差異兼顧興趣愛好、性格特征優(yōu)化組合。每組4-6人,設組長、統(tǒng)計員、督查員等,關注本組成員作業(yè)情況、課堂表現(xiàn)情況等,組內成員互助合作,組間成員公平競爭。引進組間競爭機制,各小組每周一考核,每月一總結,根據(jù)小組成員集體參與和集體進步情況,評出最佳合作小組、最需改進小組。獎勵先進組別,促進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互幫互助,發(fā)揮群體的動力作用。為促進學困生和性格內向學生積極參與,多給這些學生提供發(fā)言機會、額外加分、適時激勵表揚等。有了完善的學習小組管理與評價為該實施模式保駕護航后,該模式才能積極運轉,實現(xiàn)最大效益化。
因此,在學習小組中,需分工明確、職責到人。讓每個組員都有事做,認為自身是小組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以此增強每個組員的責任感、使命感,提高學習小組的凝聚力。教師也要不斷培訓各組長、定期召開小組長會議,隨時掌握學生在思想上、學習上和工作上的困難并及時幫助解決。
3. 教師需明確問題線索
問題是思考的起點。在該模式中學生圍繞問題展開個體思考與小組討論,生成結論。因此,問題好壞直接影響自主學習的深度與效度。經實踐,筆者認為問題若能體現(xiàn)一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與學習重心,同時問題間的聯(lián)系若能與學生的認知順序相符,就會提高學自主學習的有效性、學生之間的討論也能有序開展,教師就能輕松把控一節(jié)課的靈魂。
如在高三化學試卷講評課中,筆者針對不同題型,凝煉出相對固定的問題鏈引導學生討論、幫助學生打開思維。如:針對選擇題,可圍繞以下問題展開討論,“為什么錯?怎樣才能不錯?怎樣尋找解題的突破口?”第一個問題可以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雙基”缺失,第二個問題讓學生關注解題的注意事項,第三個問題使學生獲得解題的技巧與方法。又如:工業(yè)流程題可引導討論“該流程目的是什么?原料處理、主反應、除雜與分離提純的大致位置在哪?如何找關鍵反應物、生成物?文字表達題如何找關鍵詞得分?下次解類似題時應注意什么問題?”;有機合成流程題可引導討論“原料與目標產物結構有什么差異?需要在原料分子結構中引入或轉變哪些基團?熟悉的官能團應如何轉化?不熟悉的基團應如何借用已有信息實現(xiàn)轉化?是否需要注意反應順序?”等等。這些問題既體現(xiàn)方法性,又體現(xiàn)解題的程序性,經長期討論形成習慣后,學生也就學會了解題。實踐證明,課堂一掃原有的說教后,氣氛不再沉悶、學生樂于積極思考,主動探究、記錄。endprint
3. 展示生成中需要歸納與提煉
全班學生能否順利達成學習目標,關鍵看小組展示環(huán)節(jié)。在此過程中,教師并不是置身于外,而是精力高度集中,機智引導,思路比任何時候都要清晰。在學生說不下去、無法正確表達時,教師要適時提問幫其打開思路;在學生偏離主題時,教師要適時引導回歸重點;在學生不能說出重點時,教師要追問,鼓勵其他組學生提問,提高小組展示的有效性。
這一環(huán)節(jié),師生間形成雙向、多向交流。主講同學接受其他同學和老師的提問,臺下同學補充解答。答案有錯誤的、有正確的,有片面的、有全面的。因此,學生講完后,教師不能立即結束對該問題的探討,而應歸納總結,突出重點內容、解題方法、解題注意事項等。有時也可嘗試讓學生自行總結、完善。再進行課堂練習,自我檢測與評價,生成新的疑問。
4. 自主實驗探究前需要必要的指導
“自主—導學”模式下的化學課堂,經常需要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探究。實驗前,教師若能明確實驗的目的、實驗方案設計、實驗安全等事項,教會學生如何觀察、如何記錄實驗現(xiàn)象,學生就會安全、有序地進行實驗,教師就能自如地行走于各小組間有序指導;展示時學生也能迅速根據(jù)主要現(xiàn)象、分析得出主要結論,達成主要探究目標,而不是糾結于繁枝末節(jié)。
5. 需借助多種現(xiàn)代教學輔助儀器與技術
實物展臺、電子白板、投影儀等教學輔助工具能幫我們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尤其是“展示生成”環(huán)節(jié),學生拿著自己的導學單或在草稿紙上的演算直接上臺講即可,無需再板演畫圖;教師也可及時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學生在課堂練習中出現(xiàn)的典型錯誤,及時點評、糾錯,突破黑板的局限性,提高糾錯的時效性;也可多樣化展示經典優(yōu)秀案例,提高榜樣的示范作用等。這一明顯優(yōu)勢尤其體現(xiàn)在試卷講評課或習題上,課前教師批改試卷時,可及時掃描典型錯誤、或拍成照片制成ppt,或上課時將手機、相機、ipad直接與計算機連接播放,供學生討論糾錯。
總之,教學形勢的不斷變化,迫使我們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斷重新定位與改革?!白灾?導學”模式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給予學生廣泛的參與性,讓學生互相監(jiān)督、自主管理、主動參與,通過管理與評價帶動全員進步,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藝術,能否發(fā)揮該模式在教育教學上的最大功效,最關鍵的還是要靠我們自身去領悟、實踐、揣摩、總結,相信這是新的挑戰(zhàn),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新機遇。
參考文獻
[1] 楊曉麗. 對高三化學試卷講評課有效性的反思與實踐[J].化學教學,2012,(5):58~60
[2] 相佃國. “板塊式問題組教學設計”在高三復習課中的運用[J]. 化學教學,2012,(2):15~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