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娜
摘 要: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全面建立,能夠保證新課程改革的效果進一步發(fā)揮,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過程之中,有幾方面需要重點注意,以此達到有效的改革目的,最終實現學生全面、立體的發(fā)展。
關鍵詞:內容全面;方式多樣;動態(tài)性;操作性
綜合素質評價的全面實施對新課程的改革具有相當的導向與推動作用,評價的質量直接影響課程改革進行的成效。為了使全體學生都能夠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分析在綜合評價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綜合評價在內容上要全面、個性化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發(fā)展的程度與要求上都是不同的,即便是處于同一年齡段,也不能保證每個學生在發(fā)展的領域中有著相同的水平。由此一來,評價的整個過程應該關注學生的個性化要求。并且,為實現教育培養(yǎng)的基礎性目標,無論學生是否處于相同年齡段,都應該對學生的差異進行關注,從而給學生保留個性化的發(fā)展空間。
二、評價的方式應該更生動、多樣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可能采用多樣、生動的方式,同理,在評價的方式上也應該具體采用筆試、口試等多種評價方式。學生作為評價工作的主體,對小學生的綜合評價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心理要求與年齡特點,重點采取學生更為熟悉的喜聞樂見的評價形式,從而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參與主動性與積極性,提升綜合素質的評價效果。
三、綜合評價應更加動態(tài)化、實效性
綜合素質評價的整個過程,應該自始至終貫穿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按照學期之初的評定目標,發(fā)展到中期的小目標確立、評價,進而到其中的發(fā)展歷程展示,最終到評價等級的形成,應該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反思與回顧的余地,不斷對學生進行激勵,使學生保持自律、自省的良好習慣,避免學生為了眼前的短期目標引起短期效應所以應該從學生的長期發(fā)展出發(fā),保證綜合評價結果具有一定的準確性與一致性。
四、評價要更具操作性
評價的過程是基礎教育階段課程改革的重點,應該被廣大教師所接納。在評價體系操作中,應該堅持學生的自主管理。此外,教師應該注重指導與監(jiān)督作用。將整個教學過程當作一個有機的評價過程,這更是一個自主學習、自主鍛煉的管理過程,教師完全有能力將其完美詮釋。
教師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工作是教學工作中一項全新的評價工作,教學過程中,應該投入足夠的精力,在實踐的過程中積極探索,不斷改進并反思,從而實現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
(作者單位 河北省灤南縣南堡鎮(zhèn)咀東完全小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