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妙紅
教育就是一種溝通,教師把所要教的內(nèi)容通過自己的方式傳達給孩子,孩子懂了反饋給你,這樣師生間就溝通了。對于那些沒有弄懂的孩子,教師往往比他們更急切,三番五次地說教,手把手地輔導,但可能他(她)還是不懂,甚至有的孩子不領(lǐng)情,根本沒有用心學。這時候,教師往往很生氣,少不了批評幾聲。但是,如果批評不得當,可能會起到南轅北轍的作用。
80班羅××是一名優(yōu)秀體育健將,我特意挑選他作為參加縣運會的短跑比賽選手,但由于諸多原因,訓練的時間并不是很充足。一個星期五的下午,我把訓練內(nèi)容教了他幾遍,把器材借給他,讓他回家去練習,并讓他周日下午來體育室練習。到了周日下午,我左等右等都不見他的人影,打電話給他媽媽,他媽媽說,今天下午可不可以請個假,因為有很多作業(yè)。我說那好吧,那就明天放學時間再來吧。到了第二天的班務(wù)處理,還遲遲沒來。我剛想動身去他教室,他姍姍而來。我氣不打一處來,噼里啪啦數(shù)落他一大通。看他快要哭的樣子我才停下來,可想而知,那次唱歌的效果很一般。后來的幾次練習,效果都不太好,我每次總是忍不住批評他:你回家練了嗎?為什么是這樣的效果,一點進步也沒有!他也總是有理由回復我:要么是媽媽讓他做家務(wù)去了,要么是弟弟在旁邊吵練不成,要么是作業(yè)……總之,他有他的理由。為此,我特意告訴他媽媽,讓他全心全意練習好,還給他下載了視頻回家看。班主任老師也全力支持他,那段時間讓他以練習自己的比賽項目為主。這下,他沒什么理由可找了。雖然每天都練,可進步并不顯著。直到有一天課余時間我在操場上碰到了他,他以為我沒有看到他,竟然沒有叫我就悄悄地走了(平時他是個很有禮貌的孩子)。
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后來了解到,當我批評他時,沒有了解情況,不由他分辨,有時錯怪了他。受到這樣的指責,他所想的就是如何保全自己。后來,我改變了方法,他有了很大進步,在縣運會中獲得了60米、100米、200米三項冠軍。所以有的時候,忠言逆耳未必利于行。
批評是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恰當?shù)呐u可以幫助孩子改正錯誤,達到預期教育目的,否則,就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達到相反的效果,所以,每位教育者都要讓批評架起通往學生心里的橋梁。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