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課作為一種以計算機操作為主的課程,與其他課程有所區(qū)別,大部分時間在機房進行上課。因此,課堂上會出現很多問題。
關鍵詞:興趣;分層教學;情景教學
信息技術課的課堂上會出現很多問題,如學生紀律、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學生會不會利用上課時間玩游戲等。文章結合自己多年來從事教學的實踐經驗,并向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虛心請教,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針對這些現象找到了一些相應比較切實可行的方法。
一、讓學生認識到學習信息技術課的重要性
思想清楚信息技術課與其他學科一樣重要,樹立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就會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通過不同形式讓學生了解到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在信息技術課上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充分意識到學習信息技術課的重要性。
二、調動學生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克服玩游戲的現象
學生喜歡玩有趣的游戲是本性,枯燥的計算機的確無聊。要引起學生的興趣,首先要向學生講清玩游戲的害處,比如玩游戲會造成學習成績的下降,過度沉迷游戲還會使視力下降;還要鼓勵平時玩游戲的學生,編出更好玩、新穎、有趣的游戲軟件,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其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還可以給學生講一些從小設計軟件的成功人士的故事,以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興趣。
三、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采取不同態(tài)度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
學生在信息技術課上學習程度的參差不齊、學習愛好的不同、知識水平的不一決定了要上好信息技術課就要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這是尤為重要的事情。
1.選取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書上的內容過于簡單、單調陳舊,他們希望了解一些新的知識。教師在講解時,可以適度擴展,融入相關的新鮮知識到課堂,這樣不僅吸引學生的目光,還可以滿足大多數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需要,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興趣。
2.采取分層教
針對不同學生對計算機操作水平的不同、對學習要求程度的不同采取分層教學,這樣能滿足不同學生在不同水平上的發(fā)展。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目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根據學習任務分解為基礎、提高與擴展三個層次,讓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做基礎的操作,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做更高要求的任務,做到因人而異、因材實教。通過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使全體學生都能達到每節(jié)課的基本教學目標,而學有余力的學生則掌握到更多的知識,既滿足了不同學生的要求,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3.使不同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讓學生嘗試自己當“小老師”
有的學生對計算機感興趣、能力強、水平較高,已經較好地掌握了本節(jié)的教學內容,有的學生對計算機比較陌生,操作能力差,這時可以讓優(yōu)秀學生充當“小老師”教教其他同學,這樣做既減輕了老師輔導學困生的壓力,又滿足了優(yōu)秀生想要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愿望,學生教學生克服學習的障礙,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四、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
學生認為信息技術課枯燥無味,教師本身的講課是關鍵。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機智以及本人人格魅力都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信息技術課上的表現尤為重要。教師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較強的能力才能駕馭課堂。
1.備教學生,備教材
首先,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在教學設計中,要注重情景的設計,特別是情景導入,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興趣。其次,注重對教學內容的設計,在設計情景的同時也可以設置不同的任務,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要做合理的練習。在練習題的設計上要選擇多層次、多角度、新穎的題目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
2.教學反思
一節(jié)課的結束并不意味著真正的結束,課后要收集學生對本節(jié)課學習的效果,了解學生的想法要求,進行教學反思,反思今后更好地教學。
總之,信息技術課就是要通過不同的手段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產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簡介:賈勇,男,民族:漢,出生于1974年11月11日,就職于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第十二中學,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計算機教學。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