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育
摘 要:語文高效課堂建設要克服“表面高效,實則低效”的現(xiàn)象,切實以高效預習、氛圍營造、情感觸碰及高效檢測等為抓手,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語文 高效課堂 環(huán)節(jié) 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a)-0249-01
雖然高效課堂理念已深入人心,各校都在結合自身實際積極嘗試運用,但洗去鉛華看本質,在外表繁華熱鬧的外衣下,終難掩去課堂教學依然低效的悲哀,那么,怎樣來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呢?
1 自主高效的課前預習是保證語文課堂高效的前提
上一堂不經(jīng)預習的課無異于打一場毫無準備的戰(zhàn)役,其結果可想而知。學生往往就像沒頭的蒼蠅亂撞,疲于應付尚且不能,更何談沖鋒陷陣,斬獲無數(shù)?那么怎樣預習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呢?要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讀一讀,即采用各種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文本,讀課前提示,讀課下注釋,以便快速熟悉課文內容,為復述課文內容和進一步預習做好準備。
畫一畫,使用固定的符號在課本中進行圈注。注意,從學習的最初階段就要在班級規(guī)定統(tǒng)一的預習符號,做到參差分明,一目了然,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p>
查一查,預習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最好的鍛煉途徑就是查。但要堅決反對照抄參考書的做法,這種做法不僅無益,反而有害于學生能力的形成,助長了懶惰的歪風邪氣,僵化了學生思維,移植了情感體驗。
寫一寫。要求學生書寫簡短的的預習感觸,同時在品讀詞語、句子時在對應位置用旁批的方式進行品析鑒賞,從而為課堂交流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要質疑?!皩W貴有疑”,可以通過教師設疑和學生自主質疑的方式使學生深入思考文章,產(chǎn)生閱讀期待和饑餓感,對即將到來的語文課堂上深入探究課文有濃厚的興趣。
2 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是保證語文課堂高效的基礎
古人云:“若言琴上有琴聲,琴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边@首詩是說彈琴,既要有琴,還要有彈琴的手指,兩者只有巧妙地結合起來,才有美妙動聽的音樂,教學過程同樣如此,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否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將會直接影響著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首先,新型而和諧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它的核心是師生的心理相容、心靈的相互接納,因此,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從所謂的“師道尊嚴”的權威中解脫出來,俯下身子去聆聽學生的心聲。從語文課堂的主導者轉變?yōu)榻M織者,以決定學生該學什么、怎樣學的主宰者轉變?yōu)閷W生合作學習的伙伴。
其次,要轉變教學觀念,在改進教學方法上下功夫。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每位語文教學工作者,從思想上去重視學生,從行動上去研究學生。在課堂上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減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量,增加學生的活動量,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上,讓他們去感受、體驗、總結后教師再去指導。
3 情感的體驗、交流、碰撞是保證語文課堂高效的核心
心理學家認為:“情感是發(fā)展和維持認知活動的動力,是構成心理素質的重要成分,沒有情感就沒有智力?!闭Z文學科是培養(yǎng)語言能力的學科,也應該是培養(yǎng)情感的學科,情感教育應是語文教學的根本。
3.1 借助文字的傳達,引導學生與主人公形成共鳴,理解藝術形象
初中生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他們的認識過程還不能脫離情感,他們的心理特點:還沒有形成固定的認知結構,有著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思維水平基本上還停留在感性階段。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應把學生帶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與主人公形成共鳴,理解藝術形象,從而產(chǎn)生肯定或否定的審美態(tài)度或審美評價,“象喜亦喜,象憂亦憂”,在心理上產(chǎn)生感受,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使性情得到陶冶,靈魂得到凈化,獲得哲理美的享受。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品味語言,讓學生身臨其境,陶醉其間,使之通過親身的情感體驗理解藝術形象是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
3.2 借助文字的傳達,引導學生與作者形成共鳴,陶冶學生的情操
英國作家王爾德曾說過:“作者完成了書的一半,讀者完成了另一半”。這種完成就暗含作者與讀者的雙向交互作用。文學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這種外在的形式所構建的虛擬空間本身就召喚著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心理體驗去充分發(fā)揮想象進行再構建、再創(chuàng)造。而學生在閱讀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種期待,即閱讀習慣、趣味、心理、預期目的等等,當學生帶著期待走進作品空間時,會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豐富的心理體驗,而當這種體驗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時,就會達到一種至純至美的審美境界。
3.3 借助文字的傳達,引導學生與教師形成共鳴,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三分詩,七分讀”是我國古代就有的說法。也就是說情感教育應寓于朗讀訓練中。朗讀是以聲音傳達視覺信息的活動過程,而聲音本身也是一種情感、一種形象。加里寧曾經(jīng)說過:“沒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樣能捕捉住一切細微的事情。”試想教師精神飽滿地走上講臺,那悅耳動聽的嗓音、抑揚頓挫的語調、繪聲繪色的話語、逼真?zhèn)魃竦膭幼?,恰當?shù)谋砬椋懿患ぐl(fā)起學生的求知的情感,能不產(chǎn)生銷魂攝魄的效果嗎?
于漪有一句口頭禪:“教師的天職就是愛學生?!毕呢ぷ鹫f:沒有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語文教師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才能上好每一節(jié)語文課,從而成為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
4 優(yōu)化當堂檢測是語文課堂高效的保證
課堂檢測可以讓學生了解自身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讓教師對課堂授課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數(shù)。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檢測能夠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能力提高到什么程度,有哪些知識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哪些知識需要進一步強化,根據(jù)檢測結果,教師可以制定出相關措施來幫助學生提高。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往往把精力都放在研究教材和教學方法上,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有時候認為好掌握的知識,在課堂上反而進行不下去,有時候認為用起來較好的教學方法,學生卻不予以采納。因此,只有進行課堂檢測,教師才能發(fā)現(xiàn)備課中的不足,才能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高效課堂的實施是一個系統(tǒng)而的細膩的工程,但絕不是無跡可尋的,只要用心經(jīng)營,設計好、執(zhí)行好、落實好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還是可以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
參考文獻
[1] 祁云秋.語文教學如何提高課堂效率[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1).
[2] 孫艷霞.“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J].中學生數(shù)理化(教與學),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