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
摘 要:通過對嵌巖樁的受力簡化模型,采用極限平衡法計算嵌固深度,與規(guī)范公式分析比較。
關鍵詞:嵌巖樁 極限平衡法 嵌固深度
中圖分類號:U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a)-0034-01
目前,用于邊坡巖體穩(wěn)定性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數(shù)學力學分析法(包括塊體極線平衡法、彈性力學與彈塑性力學分析法和有限元法)、工程類比法和圖解法、模型模擬實驗法等,邊坡巖體中分析中大多用極限平衡法。該方法是邊坡巖體穩(wěn)定性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的滑動面是事先假定的。另外,還需假定滑動體為剛體,忽略滑動體的變形對穩(wěn)定性的影響。本章就是運用極限平衡的方法,通過力的平衡和力矩平衡研究嵌固段對樁身周圍巖體的作用破壞機理。
1 嵌固端巖體應力—應變分析
花崗巖受壓破壞的應力-應變曲線如1圖示。
(1)圖中OA段為彈性階段,本文中稱為彈性段I,該段的應力-應變曲線基本成直線。有的研究人員把這一階段分為壓密段常用2個彈性常數(shù)來描述其變形特性即彈性模量和泊松比。A點的應力稱為屈服強度。
(2)AB段是巖石微裂隙開始產生擴展累積的階段,B點的應力稱為峰值強度,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強度。
(3)BC段是應變軟化段在峰值強度之后隨著應變的增加應力下降巖石發(fā)生應變軟化。巖石在該階段出現(xiàn)了宏觀裂隙,C點的應力稱為殘余強度。
(4)CD段是塑性階段(),隨著塑性變形的持續(xù)發(fā)展最終強度不再降低達到破碎松動的殘余強度在單軸受壓的情況下,若沒有側向壓力其殘余強度趨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