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雪松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作為一種最為積極活躍的非智力因素,是學生認知活動的推動力量,是學習的潤滑劑。可以說具有濃厚興趣的學習,學生會處于高度亢奮狀態(tài),會產生參與的強烈行為與熱情,這樣的教學自然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學生可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形成自覺的學習意識與行為。相反沒有興趣的學習,學生會認為學習枯燥無味,只能是機械地應付,不僅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相反,還會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件繁重的任務,而逐漸失去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學習,主動求知這是現代教學下各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著重為學生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構建富有活力的教學環(huán)境,以激起學生對原本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濃厚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真正地愛上數學學習、學會學習,促進學生數學能力與教學效果的提高。筆者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數學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愛上學習、樂于學習、學會學習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善于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置身于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中
外部環(huán)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不要忽視環(huán)境因素。小學生正是思想、品德和行為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他們很容易受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在學校和班級中,教師都要對其進行有目的性地教育和引導,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計劃地選擇、創(chuàng)設和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形成練好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數學學習效率的提高。
優(yōu)美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讓學生身心舒暢,精神煥發(fā),從而促使學生表現出一種積極,樂學的情緒,能夠幫助教師順利地開展愉悅的教學活動。為此,教師應該在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讓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校園的綠化、美化以及優(yōu)化過程中來,為我們的學習能夠擁有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從而把自己學習生活的環(huán)境變得更加清晰和魅力,讓我們的校園到處都充滿著美好,給人賞心悅目,精神抖擻的感覺。把學生置身于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促使良好的學習情緒的生成,有效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發(fā)揮教師的人格魅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如果學生不喜愛甚至是討厭數學教師,通常情況下他們也很難會對教師所任教的數學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就是學科的形象代言人,如果學生喜愛這位教師,自然就會將這種喜愛轉移到學科的學習上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向學生展現一個良好的教師形象,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以此來拉近師生距離,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換來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喜愛。
1.展現淵博的學識。作為教師,我們首先就要精通數學專業(yè)知識,不僅要專還要博,要對其他學科知識有所涉獵,做一個學者型、智慧型教師,這樣才能換來學生的崇敬與信任,進而拉近師生關系。
2.展現年輕的活力。小學生朝氣蓬勃,富有活力。如果我們向學生展現的是一個嚴肅死板的老學究形象,學生會對教師敬而遠之,這無疑會拉大師生距離,產生隔閡。為此,我們要向學生展現年輕的活力,讓學生看到教師旺盛的精力與活力,這樣自然會拉近師生距離。
3.展現教學的魅力。教學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菰飭我坏慕虒W自然是枯燥無味,使得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加難以理解,而使得學生逐漸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為此,我們要研究教學藝術,要向學生展現教學的魅力,增強教學的吸引力,這樣更能激起學生參與的激情,使學生懷著高漲的學習熱情與飽滿的學習狀態(tài)展開主動探究。
三、開展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形成融洽和諧的關系
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是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而逐漸流行起來的。利用這種學習形式,能夠輕松地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特別重視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在表達中對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而合作交流型的學習方式能夠幫助教師順利地達到這個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形成扎實的口語交流能力。為此,在英語教學課堂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愛好,現有的英語水平,以及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特長等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實力相仿、優(yōu)勢互補的學習小組,引導各小組之間建立平等和諧的學習和競爭氛圍。能夠在教師的統(tǒng)一組織和安排下積極主動地利用英語進行交流合作探索更加豐富的英語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而且在學生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這種團結、合作,教會學生注重表達自己意見和見解的時候,也要學會傾聽他人的想法,并且要善于總結和歸納所有人的思想,最大限度的做好自主學習工作。這樣合作的學習方式會讓學生感受到團結的力量,體驗到交流合作的樂趣,進而快速地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強教學的形象性
小學生正處認知的初級階段,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學科具有相對的抽象性與系統(tǒng)性,學生很難建立直觀認知,而是需要借助形象事物來獲取大量的感性認知,再通過思考與思維抽象出數學問題,這樣才能達到對抽象深奧的數學知識的深層次理解與掌握。這樣才能實現學生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訕嫿?,實現學生由苦學到樂學的轉變、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而如何在形象的思維與抽象的數學間搭建橋梁,建立聯(lián)系,這是教學的關鍵。現代信息技術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它呈現信息的形式多樣,信息種類多樣,具有很強的表現效果,可以將那些抽象枯燥、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點寓于豐富的現實生活之中,將之與直觀的事物與形象的場景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形象的特點。這樣的教學方法更加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與認知規(guī)律,既可以帶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參與教學,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學習熱情;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寓于直觀而形象的活動與場景之中,可以讓學生從中獲取感性信息,上升為理性認知。這符合數學學習由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學科學習規(guī)律。既可以再現真現發(fā)現過程,讓學生真正地掌握這些基本的概念與定理,同時又可以將學習與運用結合起來,能夠讓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來解決現實生產生活問題,在運用中強化學生的理解,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總之,沒有興趣的學習不僅是低效,而且是繁重的。我們要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要讓學生真正愛上學習,樂于參與,在積極的探究中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全面提高。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