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霞
摘要:本文論述了信息技術教學的幾個小問題,涉及對教學方法的反思,解讀了分層教學的幾個細節(jié),略論了網絡時代的網絡技術。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學方法 分層教學 網絡技術
一、反思教學
反思是一種心靈的洗滌和自我提問,教學中的反思,是提升教學方法的良策,以達到去粗取精、不斷進步的目的。信息時代,計算機是主要載體和工具,其擔負著傳播文化和信息的重任。作為一門特殊的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目標就是使學生明確計算機的特性,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了解計算機的使用方法,熟知網絡的使用技巧,掌握計算機的使用步驟,懂得使用計算機查詢、操作,解決實際問題,所學知識能夠熟練應用,把生活和學習的難題處理妥善,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分層教學
即指因材施教。第斯多惠指出:“學生的發(fā)展水平是教學的出發(fā)點。”教學之初,教師可以先了解學生學過哪些相關的知識、家里有沒有計算機等等。隨著教學的進行,掌握學生的情況,了解他們的差異,采取不同的措施,力求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發(fā)展。
許多學生對計算機情有獨鐘,非常喜歡研究,掌握了大量的計算機知識,是計算機的高手。有的學生能解決很多問題,堪稱“小專家”,計算機的許多專業(yè)知識他們都了如指掌,應用自如,對一些特殊的技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樣的學生天賦異秉,需要教師給予巧妙的點撥,給予深層培養(yǎng)和正確引導。
另外一方面,也有教師和家長擔心的地方,就是現在一些學生對電子游戲非常感興趣,不利于學習,也影響學生的心態(tài),這就需要教師注意了,更需要學校、教師加以良性引導,將其興趣轉移到知識層面、技能方面,轉移到對認識社會、人生上來。這樣僅僅通過課上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課堂上幾十分鐘極其有限,深度和廣度也受到限制,所以需要抓住課外這一陣地。
三、信息技術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在教學中教師做到少講、精講;這樣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多練,只有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更多的合作學習來達成學習目標。
2.教師角色的轉變。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傳道解惑,一言堂,傳統(tǒng)的方法已經不適合,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學生作為主體,教師只是作為引領,由過去的學習控制者、權威者轉變?yōu)閷W習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咨詢者。在課堂上,出現了問題,也不要急于幫助學生解決,要旁敲側擊,讓學生自己去找方法。
3.學生角色的轉變。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由以往的知識接受者向知識傳授者轉變。根據心理學家的測試,在講述過程中,講述內容容易記得牢固。讓學生做“老師”,把在操作過程中得到的啟發(fā)、體會,或是“無意間”學到的新知識、新方法談出來,給大家演示,與大家交流,大家各抒己見,取長補短,受益良多。
四、類比遷移
教師通過類比讓學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背景,對新知識進行認識和編碼,從而建構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較容易掌握新知識。
網絡資源極其豐富,對學生的學習有極大的輔助。對網絡技術,學生應該能夠做到熟練應用,對多媒體計算機的使用、故障的解決、安全方面的使用以及對一些軟件工具的使用應能做到掌握,并且熟能生巧。
綜上所述,教師要熱愛本職工作,信息技術教學要講方法,讓學生喜歡計算機,提高計算機使用能力,掌握網絡技術,提高技巧,教師要對學生呵護備至,對教學竭盡微忱,讓學生打好學習的基礎,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