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生
摘 要:作為現代化建筑的主要形式,高層建筑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資源,功能日益多樣化,且朝著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方向發(fā)展。不管未來如何發(fā)展,質量始終是前提保障。由于高層建筑多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樓層較高、自身重量大,特別是下部結構要具備足夠的承載力;再加上建筑行業(yè)競爭激烈,施工單位增多,施工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質量問題。
關鍵詞:高層建筑;鋼筋工程;質量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TU75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6-0077-02
1 鋼筋工程在高層建筑中的重要性
純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在現代化高層建筑中被廣泛應用。純鋼筋結構因耗費鋼材較多,應用相對較少;鋼筋混凝土體系承載力強、整體性能好,取材方便,使用的鋼材少、成本較低,因此在當前應用最廣。鋼筋混凝土結構一般包括框架、剪力墻和框架-剪力墻等結構形式。鋼筋屬于隱蔽施工,是樓層主體結構的支撐框架,其強度和承載力直接關乎建筑的穩(wěn)定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提高鋼筋施工水平,為建筑提供質量保障。
然而,在鋼筋實際施工中存在著一定的難度,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①鋼材種類多樣,質量參差不齊,用途也有所差異,因此,在管理和使用中要求較為嚴格。比如,對現場管理、焊接方式等都必須建立健全的管理體系。②高層建筑越來越追求個性化,這就增加了設計難度,因此,主體結構施工時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比如鋼筋預埋、節(jié)點綁扎、主次梁的梁底搭接等。③有些工程場地有限、工期又緊,而樓層節(jié)點眾多,需要對鋼筋進行大量加工,增加了質量控制難度。
2 案例分析
某高層建筑占地3 800 m2,地上共42層,高120 m,總建筑面積82 000 m2。5層為設備轉換層,下部4層多用作商業(yè)經營,上部則以住宅為主。34層為電梯間,35層為水箱間,另設有2層地下室,分別作車庫和儲存室用。該建筑采用筏板基礎,底部是承載力為1 600 kPa的巖石層。該建筑主體結構為框架-剪力墻結構,于2012-03開始施工,是城市新區(qū)規(guī)劃的首批工程,因關乎城市形象,因此受到高度重視。在鋼筋工程方面,需加強質量控制,以保證整個建筑的施工質量。
3 鋼筋進場管理階段
如果鋼筋質量不合格,那么基本前提就沒有保障,必然會影響到后續(xù)工作,因此,在運輸鋼筋進入施工現場時,需進行嚴格質檢,確保鋼筋數量、性能、尺寸等都與工程標準相符。供應商還應出示質檢報告單和出廠合格證明,且上面的生產日期、批號、規(guī)格、強度、級別、使用部位等信息需全面、詳細。該工程采取分批抽取試樣的方法對鋼筋力學性能進行復檢,如果發(fā)現有一批鋼筋不符合要求,要及時退貨更換。檢查鋼筋外觀時,要確保鋼筋表面沒有銹蝕,也沒有明顯的變形、彎曲等損傷。熱軋鋼筋、冷拉鋼筋等類型不同,對外觀的要求也不同,需分別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檢查。
進入現場后,鋼筋不得隨意堆置,否則可能會被污染、損壞,甚至丟失。該工程搭建了臨時倉庫,專門放置鋼筋。然后將鋼筋按種類分區(qū)放置,并作上標記,以免使用時出現混亂;應保持周圍環(huán)境干燥,不得有酸類和鹽類材料;倉庫應位于高處,以免被雨水淹沒。如果是露天放置,應將其底部墊高,并遮蓋起來。
4 鋼筋加工階段
在加工前,需清理鋼筋表面,將銹蝕、油漬等污染物徹底清除,保持鋼筋表面整潔。螺紋鋼筋常使用電動除銹機清理,盤圓鋼筋則往往在冷拉調直中進行除銹。如果鋼筋污染嚴重或過度變形,則應丟棄、更換。同時,還要熟悉施工圖紙,根據實際需要認真編制配料單,以減少鋼筋用量。編制結束后需嚴格檢查,然后才能下料、加工。
由于在運輸過程中鋼筋可能會變形、彎曲,因此在施工前需調直。調直方法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比如使用扳手調直粗鋼筋;調直機則適合細鋼筋或冷拔低碳鋼筋;而盤圓鋼筋直徑較大時,常選擇絞車或卷揚機調直。按照行業(yè)標準,Ⅰ級鋼筋的冷拉率需控制在4%以內,Ⅱ級、Ⅲ級需控制在1%以內,確保調直后的鋼筋沒有痕跡。
經核對,確保規(guī)格、品種等無誤后,可開始下料。為避免切斷后有太多的短頭,應先切斷長料,然后再切斷短料。由于量料時經常會出現誤差,因此短尺量的長料盡量少用,或通過標注尺寸刻度線、設置擋板等方式解決。在切割時,需確保長度的精確,偏差不得超過10 mm。
此外,鋼筋彎制成型也很重要,可手動彎制,也可借助機械完成,確保彎度和端部的彎鉤與設計值相符。如果鋼筋形狀太過復雜,需結合配料單信息明確標出各個彎曲點的位置,在嚴格核對尺寸后才能加工成型。彎制加工時,鋼筋形狀要符合設計要求,不得出現翹曲、裂縫等情況,并將偏差控制在允許值內。
5 鋼筋連接安裝階段
5.1 鋼筋連接
常見的鋼筋連接方式有套筒機械連接、焊接、綁扎等,連接均要嚴格按照規(guī)范標準進行。在焊接之前,需合理設定焊接參數,選擇適宜的工藝,并結合現場情況先進行試焊。直至試焊合格,確保接頭的外觀、性能均符合要求后才可正式焊接。為保證焊接工作順利開展,有必要在現場做好防風、防寒準備。根據行業(yè)標準選擇焊接材料、方式和接頭形式。該工程采用的是雙面焊縫,需先做好鋼筋預彎工作,角度不能過大,同時確保兩根鋼筋的中心線位于同一軸線上,然后拼接、焊接。焊縫的長度至少為5 d,如果是單面焊縫,則至少為10 d。
在采用鋼筋綁扎連接時,鋼筋的交叉點適宜采用20~22號鋼絲進行綁扎,不僅要求綁扎要牢固、可靠,而且鐵絲的長度也要適宜;鋼筋綁扎時的接頭應當錯開布置,并將其設置在兩接頭間距大于1.3倍搭接長度的內力較小處;綁扎接頭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宜低于鋼筋直徑的10倍,且接頭不宜處于構件的最大彎矩處。
5.2 鋼筋安裝
梁、柱節(jié)頭的鋼筋均很密,核心箍不允許遺漏,綁扎確實困難的部位,將箍筋制成兩個型;待綁扎就位后,按搭接10 d焊接成封閉箍;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需按設計圖紙要求執(zhí)行;需在柱豎筋的樓面位置加焊一層相同規(guī)格的定位箍和定位筋,以預防鋼筋偏移;樓層負筋等安裝配管完畢(預應力混凝土板等預應力鋼筋套管及水電管線埋設完畢),再進行綁扎,樓板負筋綁扎應加Φ10鋼筋馬凳,間距縱、橫均為1.0 m;負筋綁扎好后,嚴禁在上面踩踏,以保證負筋位置的正確;板鋼筋除靠近外圍兩行相交點全部扎牢外,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間隔交錯扎牢,但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位移,雙向受力的鋼筋須全部扎牢。
在鋼筋安裝完成后,應根據相應的規(guī)范要求進行認真檢驗,主要檢驗內容有以下三點:①檢查鋼筋間距、直徑、根數是否與施工圖紙一致,尤其應檢查負筋的位置是否正確;②檢查鋼筋接頭位置、搭接長度以及混凝土保護層是否滿足要求;③鋼筋綁扎要求位置是否正確、鋼筋安裝位置的偏差是否控制在規(guī)范允許的范圍內。
6 結束語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其質量安全也越來越受重視。作為施工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鋼筋工程關系著整個建筑質量,因此必須加強質量控制,做好準備工作,在現場嚴格按照規(guī)定進行每一步操作,工作結束后仔細檢查、驗收。
參考文獻
[1]李瑜.高層建筑主體結構鋼筋工程的施工質量控制[J].建材與裝飾,2013,25(28):132-134.
[2]張建華.淺談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施工質量控制要點[J].城市建設,2013,24(2):154-156.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