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夜晚,祖孫二人倚窗遠眺。
“瞧,萬家燈火,大街通明,霓虹閃耀,真美!”男孩說,“要是沒有電,沒有現(xiàn)代科技,沒有高樓林立,上哪兒看去?”
老人頷首,又沉思搖頭:“可惜滿天繁星沒有了。滄海桑田,轉(zhuǎn)眼之間啊!當年那些祖先,山洞邊點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漢燦爛,他們欣賞的也許才是美景?!?/p>
對于這則材料,你有何感受、聯(lián)想和思考?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遼寧一考生
塞上耳機,這熟悉而又恬靜的旋律縈繞在耳畔。在這個喧囂忙碌的城市里,我們看慣了街道邊五彩繽紛的霓虹燈,感受著紛紛擾擾的世間百態(tài),被各種瑣事牽絆,往往忽略了那漫天的繁星。
霓虹燈雖美,卻是經(jīng)過人工雕琢,過于浮華,而繁星之美,則帶有一份自然與純凈,是一種讓人覺得心凈、安逸,讓人一瞥目光便無法移開的美。
現(xiàn)代社會工業(yè)文明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在不斷提高。而現(xiàn)代科技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chǎn)生了一些負面影響:污染嚴重,生態(tài)環(huán)境早已不復(fù)從前;功利性的社會,人們?yōu)榱松?,為了生活得更好,終日追尋著,忙碌著,快節(jié)奏的生活,讓人們失去了最純真的本心,已經(jīng)很少有人可以閑情逸致般仰望星空,欣賞漫天的繁星。古代社會,雖沒有如今如此高超的科技,但那時的人們生活得簡單而充實,民風淳樸,人們之間和睦友善,沒有勾心斗角,爾虞我詐。
在如今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偶爾,放慢匆匆的腳步,為自己尋一份閑適,還自己內(nèi)心一片寧靜。在閑暇之余,斟一壺淡茶,尋一本好書,在溫暖寂靜的午后,斜倚在長椅上,沐浴著暖陽,品著香茗,細細閱讀。享受這份屬于自己的愜意,這種生活,是幸福。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再回到鄉(xiāng)下姥姥家時,總喜歡在夜晚時獨自坐在庭院的臺階上,仰望星空發(fā)呆,想起小時候在夜晚總喜歡拽著她跑到庭院里玩,看著我一臉天真地數(shù)星星,她寵溺地撫摸著我的頭,笑了。 時光是最無情的東西,歲月荏苒,人已不在。那個場景,也唯有在記憶里被永久地保留下去。
聽老一輩的人說,人死后都會化作天上的一顆星來守護親人,那么姥姥是哪一顆?
在每天匆匆而過的時間里,不要忘記陪伴在身邊的那些如星辰般微小卻耀眼的人或事物。也許某一天,當你再轉(zhuǎn)身時,他們已不在。
不要讓自己,被世俗擾亂內(nèi)心的平靜,失去本心;不要讓自己,被忙碌煩擾的世俗擾亂,放棄對身邊人與事的關(guān)切;不要讓自己,在享受現(xiàn)代科技進步的成果時,摒棄對自然之美的欣賞;不要讓自己,流連于霓虹燈的絢爛,忘記漫天繁星的耀眼。
城市里,霓虹燈的絢麗取代了星星的光亮,但它卻永遠無法取代星星的那份淳樸與自然。
夜空中最亮的星,最美莫過繁星。
本文有如下特點值得稱道:
鮮明深刻的觀點。文章標題“最美莫過繁星”即是本文的觀點,在行文過程中,文章所有選材也是在圍繞繁星來寫,用古今對比之法,用辯證之思維來闡明觀點,使得觀點鮮明深刻!
清晰的結(jié)構(gòu)。文章開篇由城市生活現(xiàn)狀入手,得出“最美莫過繁星”的觀點,接著用城市與鄉(xiāng)村的生活之對比,并以回憶的方式寫了一段小時候在姥姥家生活的場景,懷念逝去的生活和人,自然引導天上的星星,結(jié)尾回扣觀點。結(jié)構(gòu)清晰。
真摯的情感。文章雖然是說“最美莫過繁星”,但字里行間作者對逝去的美好歲月以及逝去的親人的懷戀是那么的真摯感人,絲毫沒有雕琢之感。
遼寧一考生
我一直認為,與其作為局外人去猜,不如找個局內(nèi)人問個明白。也許老天爺也是這樣想。所以呢,他就給我送來了一個千年前的人來為我解惑。
對于到底誰看到的景色才是最美的,這個問題,我和爺爺爭論了好多天。一般對話模式是——
“古代夜景真漂亮?!?/p>
“你又不是古人怎么知道?”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
“我不是你,所以我不知道,你不是古人,你也不知道?!?/p>
“我們退到上三行,你說我不是古人怎么知道,這說明你知道我知道,我是在窗口知道的???”
然后,昨天早上,就在我家大廳看到了烏有先生,一口地道的北京郊區(qū)方言,倍兒有面子??伤闶前阉差D下來,我和爺爺就把這個問題扔給了他。
“我說這個烏有先生啊,你們晚上有什么休閑活動沒有啊,比如看看夜景什么的?”
“夜景?沒什么夜景啊,晚上黑洞洞的能有什么景色可看?!?/p>
顯然,爺爺對這個答案沒有任何心理準備,雖然我一臉笑意的看他現(xiàn)眼,不過作為孫子還是和他一致對外比較好,既然爺爺不開腔,那就我來。
“啊,烏有先生,我只是問一問,你們晚上都干什么,看看星星月亮,穿穿皮草,吃點燒烤,想來生活是極好的?!?/p>
“晚上,男人要輪著守夜,小孩子什么的要看緊,還要去提防各種風吹草動,哪里去看什么星星,喔, 對了,也不是不看,看看方向時,也是要用的?!?/p>
我感覺話題走到了死胡同,給爺爺一個眼色,果然是一家人,馬上心領(lǐng)神會?!盀跤邢壬?,要不我們出去轉(zhuǎn)轉(zhuǎn)?!?/p>
才轉(zhuǎn)了一個小時,我和爺爺就受不了。一路上的對話是這樣的:“嚯!這是什么東西,這么亮?!薄斑@是燈?!薄班?!這是什么東西,這么快。”“這是車”“那是什么房子,蓋了那么高倒了怎么辦?”“那是樓房”……除了驚詫,就是好奇,偶爾還有點小向往的神情……整個是劉姥姥進大觀園。
我就說嘛,還是現(xiàn)代夜景高端大氣,上檔次。
可爺爺還是不服,非要帶我和烏先生去農(nóng)郊看看,沒辦法,只好和他去,結(jié)果烏先生到郊外看了兩眼,嘟囔一句“這玩意兒有什么看頭”,倒頭就睡。這一晚上就聽他打鼾的聲音了。我們爺倆實在受不了,在席子上坐了一晚——真是不虛此行——看星星。
當天光大亮,回頭看時,烏先生已經(jīng)不知去向。
這個問題依然沒有答案,然而,習慣了燈紅酒綠的都市,抬頭看滿天星斗,自然是一種別趣;習慣了月白風清,偶見萬家燈火,欣然也是奇景,哪里能分得出高下呢?!
本文有如下特點值得稱道:
精巧的構(gòu)思。本文是難得一見的“大膽‘穿越”的考場作文。有人說,這不就是對作文材料的擴寫嗎?筆者認為,這絕不是簡單的擴寫,是一種基于認真審題之后的深度思考的結(jié)果。文章選取了一個“烏有先生”,以此來行文,最后留給讀者一個看似沒有答案的答案,精巧之極!
對話的手法。文章主體部分采用對話方式來呈現(xiàn)主要內(nèi)容,在對話過程中,三個人的心里所想,以及其情感傾向自然明了,這種手法也很高妙!
幽默的文筆。文章沒有驚天動地華麗讓人拜倒的詞語,但作者卻有超出一般考生的幽默之語,無論是三者的對話,還是結(jié)尾段落的總結(jié),都給人一種幽默之感。
遼寧一考生
夜晚爺孫二人望向窗外,男孩贊嘆高樓林立霓虹閃耀的現(xiàn)代科技帶來的美景;而爺爺卻感慨沒有了滿天繁星,看不見初月高升天空燦爛的自然美景。何謂美景,今天就讓我說說,我心中的美景吧!
誠如材料中所說,過去,人們抬頭仰望便可看到燦爛的天空:白天艷陽高照,碧空如洗;夜晚初月升起,繁星滿天。那時的人們使用著簡單的工具,身著自然的美服。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純綠色、純天然??!而現(xiàn)在,我們抬頭仰望的天空,變成了高樓林立,曾經(jīng)的艷陽高照時常被霧霾遮蔽,而夜晚也沒有了繁星的陪伴和鼓噪的蛙鳴,只能看到燈火通明的街道和五顏六色的霓虹閃爍!
我們喜愛:春風帶來春意喚醒大地萬物復(fù)蘇,夏雨滋潤田野溫暖心靈情意綿綿,秋葉顯露蕭瑟反哺土壤養(yǎng)分充足,冬雪覆蓋房屋飄散空中風姿綽約。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自然的神力帶給人們美的享受。
難道你喜歡這樣的美景:高樓燈塔照亮人們回家的方向,霓虹閃耀豐富人們的視野,水利工程在防洪的同時也成為了旅游的景點……科技的發(fā)展不斷開拓人們的視野,讓人們感受到現(xiàn)代科技的魅力。
不論是星漢燦爛,還是霓虹閃耀都是美景,前者是自然美,田園美;后者是科技美,現(xiàn)代美。當生活不斷發(fā)展,田園美逐漸被現(xiàn)代美取代,二者究竟該何去何從?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處在兩難選擇中,就像材料中的老人。
誠然,科技的發(fā)展給人們帶來了豐富多彩的便利生活,但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從未遇到過的霧霾等污染問題以及讓人無比懷念從前簡單的抬頭一眼即望見藍天的生活。但從前的單純生活也并不能滿足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的需求了,那么我們?yōu)楹尾粚⒍呓Y(jié)合到一起呢?讓現(xiàn)代科技體現(xiàn)出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的高潔之美;胡楊直立戈壁任憑黃沙漫天的堅定之美;小草甘當綠葉襯托紅花的奉獻之美呢?這樣豈不是將自然與科技融合到了一起,讓人們更能感受世界的美妙了嗎?這就是我心中的美景!
美景,便是能讓人們感受的美的景色,既然自然和科技的較量并沒有分出勝負,那就讓我們保護環(huán)境的同時發(fā)展科技吧,將二者有機結(jié)合到一起。使我們能夠欣賞到更為美麗又富有意義的美景,從而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推動世界不斷向前發(fā)展!我相信,我心中的美景在不遠的將來一定能實現(xiàn)!
本文有如下特點值得稱道:
高新深遠的立意。俗話說,千古文章意為高。立意的高低決定著作文成績的高低。本文作者從材料整體角度得出“我心中的美景”的立意,具體說,就是科技與自然有機融合的美景。這個立意站位高,自然就有新穎之意,從而帶來“深遠”的感覺,不想得高分都難。
清晰嚴謹?shù)乃悸?。文章以“我心中的風景”為標題,開篇概括材料引出觀點,接著以作者的口吻拓展了材料,然后呈現(xiàn)讓人喜愛的自然美景和科技美景,既然這樣的美景人們都喜歡,我們該如何辦呢?把二者結(jié)合起來就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最后作者的觀點也得到了證明,思路清晰。
突出的對比手法。文章不論是材料選擇還是行文結(jié)構(gòu),都在使用對比,在對比中突出主題,在對比中構(gòu)建文章結(jié)構(g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