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擁軍,吳紅斌,胡慧群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yī)院,浙江杭州310015)
社會支持對冠心病患者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傅擁軍,吳紅斌,胡慧群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yī)院,浙江杭州310015)
目的:了解社會支持對杭州地區(q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ü谛牟。┗颊咧饔^幸福感的影響。方法:采用社會支持量表、主觀幸福感量表對160例冠心病患者進行調(diào)查,并與160例正常健康者進行比較。結果:冠心病患者的主觀幸福感及社會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均低于健康組(均 P<0.01);其主觀幸福感總分與社會支持成正相關(P<0.01)。結論:杭州地區(qū)冠心病患者的主觀幸福感不高,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低,應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提高其主觀幸福感。
冠心病;社會支持;主觀幸福感;相關性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ㄒ韵潞喎Q冠心?。┦桥R床上最常見的心臟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1]。研究表明,誘發(fā)冠心病的因素80%與其不良生活方式等有關[2],冠心病的預防、日常生活管理、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比單純的藥物治療更有意義,良好的社會支持對預防冠心病的發(fā)生和改善預后至關重要[3]?,F(xiàn)代醫(yī)學模式強調(diào),醫(yī)療救治的目的不僅在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更應著眼于其幸福感。主觀幸福感是個體對自己生活的評價與感受,良好的社會支持可提高患者的主觀幸福感[4]。為進一步了解冠心病患者社會支持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程度,我們對杭州地區(qū)160例冠心病患者進行了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心內(nèi)科就診并確診的冠心病患者160例作為病例組,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160例作為對照組。病例組納入標準:(1)符合1999年國際心臟病學會和WHO制定的冠心病診斷標準[5];(2)心功能Ⅰ、Ⅱ、Ⅲ級;(3)無精神疾病,無閱讀、認知障礙,具有小學以上文化程度;(4)無嚴重的心、腦、肺等并發(fā)癥;(5)病程1年以上;(6)自愿參加。病例組160例患者中,男95例,女65例;年齡36~83歲,平均(59.05±9.33)歲;文化程度:小學37例,中學(含中專)77例,大學及以上46例;婚姻狀況:已婚130例,未婚11例,離異或喪偶19例。病程:1年39例,3年63例,≥5年58例;紐約心臟協(xié)會心功能分級:Ⅰ級52例,Ⅱ級60例,Ⅲ級48例。對照組160例患者中,男92例,女 68例;年齡 33~82歲,平均(57.00±10.05)歲;文化程度:小學 35例,中學(含中專)78例,大學及以上47例;婚姻狀況:已婚132例,未婚10例,離異或喪偶18例。病例組與對照組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調(diào)查方法 取得受試者知情同意后,由研究者本人發(fā)放問卷,指導其認真填寫,并當場回收,有效回收率100%。
1.2.2 量表 (1)主觀幸福感量表:采用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度量表進行評價[6],量表由24個條目組成,5個條目反映正性情感(PA),5個條目反映負性情感(NA),7個條目反映正性體驗(PE),7個條目反映負性體驗(NE),總的幸福度=PA-NA+PENE,得分范圍-24至+24。為了便于計算,常加上常數(shù)24,記分范圍為0~48分,得分越高,表示主觀幸福度越高。該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內(nèi)部一致性較好;(2)社會支持量表[7]: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3個維度,根據(jù)條目計分方法分別計算每個維度的得分。該量表重測信度r=0.92,具有較高的信度。
1.2.3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采用 t檢驗、pearson相關性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病例組患者主觀幸福感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低于對照組(均 P<0.01)。詳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幸福量表得分比較
2組社會支持總得分、客觀支持和主觀支持得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病例組患者對支持的利用度得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詳見表2。
表2 2組患者社會支持得分比較
病例組患者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總分、正性情感、正性體驗成正相關,與負性情感、負性體驗成負相關,相關系數(shù)詳見表3。
表3 冠心病患者主觀幸福感與社會支持的pearson相關系數(shù)
續(xù)表3
表1顯示,冠心病患者主觀幸福感總分僅為(18.31±5.86)分,顯著低于健康對照組的(26.91±6.98)分。這說明,與健康體檢者相比,冠心病患者的主觀幸福感不高。因此提高冠心病患者主觀幸福感仍是臨床上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社會支持是個體受尊重、被理解的情感體驗和滿意程度,與個體的主觀感受密切相關[8]。從表2可見,冠心病患者的社會支持總體得分僅略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社會支持3個維度方面,客觀支持和主觀支持得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冠心病患者對支持的利用度得分顯著低于健康對照組(P<0.01)。這說明,冠心病患者獲得的社會支持并不低于健康人群,但其不善于利用已有的社會支持。因此,在護理實踐中除疾病癥狀的常規(guī)護理外,更應對其進行社會支持方面的干預,及時疏導負性情緒,鼓勵其參加有益身心的社會活動,發(fā)動家庭成員和朋友為患者創(chuàng)造輕松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盡快使患者恢復社會角色,提高其自我護理自我照顧的能力。
社會支持具有緩解壓力和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的作用[9]。表3顯示社會支持總分與主觀幸福感成正相關,社會支持度越高,患者主觀幸福感越好。有研究證實[9-10],社會支持對患者疾病的適應能力和應對方式起正性作用,可影響患者的心理行為,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是提高慢性疾病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一種有效途徑。因此,護理實踐中護士應幫助患者構建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在疾病不同階段提供不同側(cè)重點的社會支持,及時疏導其負性情緒,鼓勵其面對現(xiàn)實,積極配合治療,在延長生存時間的同時提高其生存質(zhì)量。此外,家庭成員、親戚、朋友從情感、行動上關心、理解患者,并給予患者充分的情感支持和幫助,可使患者形成提高自我護理能力的意識,使心理狀態(tài)得到調(diào)適,進而提高其主觀幸福感。
[1]朱繼芳.趙春茂.羅維.冠心病病人自我護理能力的臨床研究[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32(1):92-94.
[2]申鐵梅,蘇小茵,譚堅鈴,等.冠心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調(diào)查[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24):2278-2279.
[3]申鐵梅,林麗霞,陳 凌,等.冠心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與焦慮、抑郁的相關性研究[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2,18(5):543-545.
[4]蔣菊芳,張紫娟,鄭堯娟.行為護理對抑郁癥病人自我護理能力和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9,23(11A):2868-2870.
[5]葉任高,陸再英.內(nèi)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280-310.
[6]汪向東.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127.
[7]汪向東.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88.
[8]唐劉紅,張小強.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與社會支持度調(diào)查分析[J].四川醫(yī)學,2011,32(8):1297-1299.
[9]李淑霞,李亞潔.老年前列腺增生癥患者主觀幸福感與自我護理能力及社會支持的相關性[J].護理學雜志,2011,26(6):15-17.
Effect of social support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Hangzhou area
FU Yongjun,WU Hongbing,HU Huiqu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5,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social support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Hangzhou area.[Method]Subjective well-being questionnaires and social support scale we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16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160 normal healthy people.[Result]The score of th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field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social support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1).The score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ive with the score of social support(P < 0.01).[Conclusion]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as worse and their utilization of support was lower.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ir social suppor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social support;subjective well-being;relativity
R473.5
B
1672-0024(2014)03-0039-03
傅擁軍(1971-),女,浙江杭州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心內(nèi)科疾病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