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紅新,張守民
(1.漯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河南漯河 462000;2.河南省人民醫(yī)院,鄭州 450003)
芒果皮炎是一種接觸芒果所引起的接觸性皮炎[1],隨著人們飲食的多樣化,芒果皮炎的發(fā)生率也逐漸升高,筆者現(xiàn)將20例芒果皮炎患者的臨床治療報告如下。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漯河市人民醫(yī)院收治20例芒果皮炎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13例,年齡1.4~23歲,平均(8.48±5.35)歲;病期1~8 d,平均(3.90±1.89)d。所有患者均食用芒果后發(fā)病,發(fā)病時間0.5 h~3 d,平均(1.50±0.93)d。發(fā)病部位均為面部,其中口唇周圍17例,全面部3例,見圖1、圖2。皮疹主要表現(xiàn)為:紅斑、丘疹、丘皰疹及腫脹;自覺癥狀為瘙癢、刺痛、麻木及灼熱。發(fā)病季節(jié)3月~7月。
圖1 男11歲芒果皮炎4天
圖2 男5歲芒果皮炎4天
既往史:其中5例既往有接觸芒果皮炎病史,6例既往膠布或藥物過敏史,3例是在過敏性皮炎的基礎(chǔ)上食用芒果后加重。
治療:所有患者避免再次食用或接觸芒果。輕癥患者給予糖皮質(zhì)激素外用,如哈西奈德溶液、丁酸氫化可的松軟膏、糠酸莫米松軟膏,重癥可以系統(tǒng)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如口服潑尼松片(批號:100、314,浙江仙琚制藥)0.5 mg/(kg·d),成人口服3~5 d,或肌肉注射地塞米松針劑(批號:10042618、12032318,鄭州卓峰制藥)(5~10 mg/d)。兒童患者肌注地塞米松針(同前)每天2~3 mg,3~5 d;瘙癢明顯者給予馬來酸氯苯那敏片、西替利嗪片及氯雷他定片等。所有病例均在7日內(nèi)治愈,所有患者均未累及呼吸及消化系統(tǒng)。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的多樣化,食用芒果引起芒果皮炎的患者也逐漸增加,因芒果引起的皮膚黏膜的過敏反應(yīng)時有發(fā)生,輕者僅引起口周及面頸部急性炎癥,重者可累及呼吸道和消化道癥狀,甚至出現(xiàn)休克等系統(tǒng)反應(yīng)[2]。芒果除了含有豐富的糖分、蛋白質(zhì)、胡蘿卜素及多種維生素,還含有對皮膚黏膜有刺激的單羥基苯及二羥基苯[3-4],同時也是生漆中的致敏成分。未成熟的芒果中含有豐富的醛酸,對皮膚粘膜有刺激性,食用芒果后較短時間內(nèi)出現(xiàn)的皮炎可能與乙醛酸直接刺激有關(guān)[4-5]。芒果皮炎是直接接觸芒果后引起的毒性接觸性皮炎或IV型變態(tài)反應(yīng)性接觸性皮炎,同時也可能有光變態(tài)反應(yīng)的參與[2]。皮疹主要表現(xiàn)為、紅斑、水腫、丘疹、丘皰疹,自覺癥狀可有瘙癢、疼痛、灼熱感或麻木。根據(jù)特定的發(fā)病部位、皮疹及病史診斷本病并不難,本病還應(yīng)與脂溢性皮炎、濕疹、單純皰疹及其他接觸性皮炎相鑒別。診斷明確后應(yīng)告知患者避免再次食用或接觸以免再次發(fā)生類似情況。
[1]Weinstein S,Bassiri-TehraniS,CohenDE.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to mango fles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04,43(03):195-196.
[2]Besler M.Paschke A,Rodriguez J.Mango(nangifelaindia).Intemet Symposium On Food Allergens 2001;3(3):135-141.
[3]陳 燕,于春水,張浩,等.芒果皮炎39例臨床分析[J].川北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2011,26(4):314-315.
[4]楊曉晶,王躍萍.芒果皮炎89例臨床分析[J].中國麻風(fēng)皮膚病雜志,2008,24(5):357-359.
[5]PaschkeA,KinderH,Zunker K.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cross-reacting allergens in mango fruit[J].Allergy ,2001,56(7):237-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