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姜紅德
云計算發(fā)展至今,如何落地一直是個熱門話題,價格高低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一個極為敏感的因素。自谷歌今年3月份宣布下調其云服務價格之后,亞馬遜也宣布自4月份開始下調其云服務價格。亞馬遜負責人表示,其S3云儲存服務價格將減少51%,其他云服務價格下調幅度在28%至61%之間。對于中國云計算市場來說,降價無疑會投下一顆重磅炸彈,云計算產業(yè)走向何方是中國云商們必須面對的問題之一。
目前,在中國云計算市場主要有幾類服務提供商: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lián)網云商”和以曙光、浪潮、華為等為代表的“傳統(tǒng)IT云商”,以及以微軟、亞馬遜為代表的“國外云商”,再有一類是以中國電信、中國聯(lián)通和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運營商云商”。
在今年5月份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CSDN承辦的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上,包括中國電信、中國聯(lián)通、中國移動、阿里巴巴、騰訊、華云數據等中國云商悉數出動,指點中國云計算產業(yè)的江山。和當前媒體關注的降價問題相比,中國云商們更為看重通過個性化服務和產品,整體化布局,建立云計算生態(tài)產業(yè)鏈。
不久前,一家權威機構對目前中國主要云服務提供商從基礎資源、產品研發(fā)以及運營能力等各個維度進行了深度分析。報告顯示,IBM(世紀互聯(lián))、中國電信、微軟(世紀互聯(lián))、阿里云等的競爭力排在第一陣營。應該說,目前中國電信云已經走在聯(lián)通云和移動云前面,但與同在第一陣營的IT和互聯(lián)網提供商相比,從目前在云市場拓展速度來看,中國電信似乎相對慢一些。
目前各家云商活躍度不斷增加,諸多跑馬圈地活動頻頻在市場造出很大聲勢,運營商云商將拿出什么樣的獨門秘籍來參與競爭?在已經被初步炒熱的云市場,運營商們拿什么后來居上?
在第六屆云計算大會上,中國電信云計算掌門人王峰就表示,中國電信云希望用更開放的思路,通過合作和聯(lián)合的方式,來加速整個電信云生態(tài)鏈的形成。
相對于其他陣營的友商,中國電信能夠提供從網絡到上層應用的一攬子綜合解決方案。如此龐大的渠道能力、強大的運營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使得電信云更有理由在接下來的日子帶來更多驚喜。事實上,記者了解到,第一陣營其他互聯(lián)網云服務提供商已經找到了中國電信云公司,希望與之聯(lián)合共同拓展企業(yè)級云服務市場,所以競爭與合作將會是中國云計算市場未來的主旋律,畢竟沒有誰能夠在這個市場上全面通吃。
據記者了解,從2014年開始中國電信云已經加大對市場的拓展力度,而且中國云市場未來的競爭將更多地集中在私有云與混合云市場。尤其是在政府和企業(yè)云市場,中國電信在公有云與私有云以及混合云上的競爭力將進一步顯現。
2014年1月16日,中國電信云主機、OOS云存儲兩項產品通過了工信部支持和指導的“可信云服務認證”,意味著中國電信的云服務已經達到業(yè)界的領先水平。而在云存儲方面,如果把亞馬遜對數據持久性要求的11個9作為標桿,從數據顯示上看,中國電信云存儲數據的持久性超過了亞馬遜,達到13個9。而帶寬的可用性上也超過了亞馬遜。
2014年是阿里巴巴上市的關鍵時刻,就在最近馬云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一份27人的公司合伙人名單,而不是之前外界認為的28人。前香港特首董建華也將出任阿里巴巴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
為了給資本方描繪一個更好、更大規(guī)模市場的故事,馬云把眼光瞄向了云計算和大數據。馬云此前曾表示,阿里集團是一家技術公司,在云技術、大數據方面,能與之比擬的,唯有谷歌與亞馬遜。除了對外提供云計算服務的能力之外,阿里業(yè)務的規(guī)模與復雜度也是一個證明。淘寶2012年1萬億,2013年1.7萬億,單一平臺交易額超過包括亞馬遜、eBay在內的所有美國電商公司的交易額;天貓2013年完成交易額4000億元;2013年,中國B2B市場實現交易7.1萬億,阿里巴巴占整個市場的比例超過46%。所有這些交易都是基于阿里集團的“云計算+大數據平臺”完成。
據阿里云掌門人王堅介紹,阿里早也已經開始啟動云計算生態(tài)鏈建設,國內著名投資機構云鋒基金聯(lián)合阿里云啟動了總計10億元的云基金,阿里云云應用開發(fā)者大賽也同期啟動,為云應用(CloudApp)開發(fā)者提供100萬元的大賽獎勵。同時國家發(fā)改委將撥出15億元人民幣作為專項資金扶持國內云計算行業(yè)領軍企業(yè),阿里云公司名列其中。
作為阿里云生態(tài)的一個具體的案例,云棲小鎮(zhèn)聯(lián)盟把一群對發(fā)展好中國下一個二十年計算產業(yè)有想法的人聚在一起,聯(lián)盟里既有3萬人的大公司也有3個人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他們篤信云計算將改變世界,志同道合的推動云計算產業(yè)在中國做起來。王堅表示,云生態(tài)是相互而不是施舍。相互信賴、相幫助的結果是云上的客戶能
創(chuàng)造的價值可能遠遠超過今天提供云計算基礎服務的公司。云計算平臺的價值在于,云上的企業(yè)能為社會和客戶帶來更大的機會。
作為中國最早提供商業(yè)化云計算基礎設施服務(IaaS)的運營商,華云數據致力于做亞洲云計算領域的“亞馬遜”。據華云數據副總裁郁珉介紹,華云致力于打造兩個生態(tài)圈,一個是傳統(tǒng)的IDC/ICP領域合作伙伴體系,另一個是SAAS合作伙伴生態(tài)系統(tǒng)。
在傳統(tǒng)的IDC/ICP領域,華云通過自己的云平臺積極幫助合作伙伴進行轉型,業(yè)務向云端進行遷移。另外一個是SAAS生態(tài)圈的建設?!拔覀冏约鹤鲈疲閭鹘y(tǒng)的軟件公司做云,讓他們以零成本的方式變?yōu)镾AAS服務商。截止目前,第一季度在合作數量上已經達到一千余個,整個軟件產品總量已達三千余個,包括OA、ERP以及進銷存等,數量還在陸續(xù)上升?!?/p>
郁珉表示,阿里建設的生態(tài)圈是最早的,也經營的非常成功,從競爭層面來講,確實和華云是競爭對手的關系。但是,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講則不是?!凹热淮蠹叶荚谧錾鷳B(tài)圈,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自己的特色做好。阿里擅長做供應鏈和產業(yè)鏈,用的是擠占策略,必然有很多追隨者。但是有了這樣的一個圈子,必然也會有很多人不跟隨阿里。因為對于我們來說,市場確實很大,我們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p>
談到生態(tài)圈之間競爭的差距,郁珉認為,最大的差距不在于技術和價格,也不在于資源有多大,而是在于開放和共享的程度?!拔覀儾话炎约憾ㄎ怀蓸藴实陌l(fā)布者或者中心,我們用的是分享的方式:無論是技術產品還是平臺或局部的功能,客戶如果需要,我們就會通過靈活的合作方式提供,而不是必須要按我們的想法來做。只要愿意合作,那么我們都是平等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