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燕
在微博的時事熱搜榜上,居然發(fā)現(xiàn)排名第一的是“直男癌”,我就不禁笑了,翻出一個好幾天前火熱的笑話:“今天和實驗室學姐在我們校區(qū)吃飯,一個畢業(yè)之后服從家人安排的直男癌加入了我們。得知學姐是女博士之后,他居然問:‘你一個姑娘家,讀什么博士啊。他接著補充:‘讀博士,多辛苦多耽誤嫁人生小孩啊。這是我爸媽說的,我以后可不娶女博士。學姐:‘你覺得一個女人,一輩子的價值實現(xiàn)就是結婚和生小孩?直男癌:‘這是大自然的安排,你要反對,就跟我不是同路人。學姐:‘大自然麻煩我通知你,它有了新的安排,像你這樣的人,是沒有機會把自己那么卑劣的基因遺傳下去的?!?/p>
于是,聽者歡呼,還給師姐又買了一個雞腿。
這樣的男生愚蠢、蒙昧,而且嘴賤,終于被冠予了一個“直男癌”的惡名,廣為傳播。他一點都不冤。只可惜,這種人把“直男”的名聲給敗壞了,要不了多久,“直男”就要被徹底污名化了。
豆瓣網(wǎng)友以學術派的方式解釋了直男癌:直男癌是一類常見于直男的絕癥,主要癥狀是審美為負,衣著品位惡劣而不自知,晚期常常伴有幻覺,自以為審美主流甚至衣著品位高級。我認為,要點在于,他們習慣于用其極度貧乏的學識和經(jīng)驗來判斷這個世界,凡是超出他的理解范疇的,對不起,你要么不存在,要么是錯的。
也因為其無知且缺乏自知之明,他們肆無忌憚地用他們卑微的原則來指導這個世界,別人都笑趴下了,他還不知道自己的牙齒上粘有菜葉。
這樣的例子,大家都可以舉出很多。比如認為女人不漂亮就可以去死了;認為化妝的都是婊子,穿超短裙的都是被包養(yǎng)的,有錢的絕對是二奶;女人到時候就應該結婚生孩子然后就是奶孩子的大媽了;認為自己才高八斗天下美女他想要誰誰就得撲上來;要是女人膽敢不接受他的追求呢,對方就是嫌貧愛富的拜金女……這樣的人一開口,渾身就是笑點,都不知該從哪笑起。
生活中有這樣的人么?有。要不然我們的談資哪有這么豐富,生活哪有這么活潑啊。多么?不多?;蛘哒f,在受過良好教育的我們周圍,不算很多。這個世界上,極聰明和極愚蠢的人都是少數(shù)。
一個智力正常的男性,在女博士群體當中刻意貶損女博士,那不是找死么?所以,雖然很多人的想法與上述“直男癌”的想法一致,但蠢得當場說出來的人并不多。
極端的蠢話,現(xiàn)在很少人當面說了,但一旦用關心的方式流露出來的,就顯得真誠了。這種情況下,并不容易判斷是癌,還是良性腫瘤。或許人家真的是為了你好呢,是吧?
我深深地明白,一個充滿成見的社會,并不光是由一群處于求偶期的直男、尤其是其中情商智商水平較為低下的直男建構出來的。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是一代一代的傳統(tǒng)凝固下來的理論精華,我們的祖輩,我們的父輩,乃至我們自己,都在價值觀里打上了這種傳統(tǒng)深深的烙印。
事實上,罹患直男癌的,不止直男,還有那些逼婚的父母、三大姑八大姨;那些好管閑事、喜歡催促別人結婚的人;那些勸你必須生孩子、說女人老了就不值錢、男人出軌天經(jīng)地義、女人要會體諒與寬容男人的人,毫無疑問,都是。奇怪的是,這種患者是不分性別、不分年齡、不分教育程度,普遍存在的。
甚至可以說,這種病癥也曾出現(xiàn)在我自己身上。我就曾經(jīng)勸我的單身閨密盡快找個男朋友,也曾勸人早結婚早生子早享受,那種腦殘,至今想來都想抽死自己。更無語的一次,是我大學畢業(yè)剛工作沒多久,給一位比我略大幾歲的女生繪聲繪色地描述我在大學的澡堂里看到那些五十多歲的女人,都好胖啊,好丑啊……多年后,我才知道要為我當年的年齡歧視和外貌歧視感到羞愧。
現(xiàn)在回想起來是很丟人,但在十多二十歲的時候,我也覺得女人人生的巔峰就應該是披婚紗;愛情,或曰婚姻,就是女人獨一無二的經(jīng)天緯地的大事;而那些三十多歲的女人,那就不算女人了,因為她們已沒有性別特征。從小我在街頭巷尾看到的阿姨們,不就正是這樣嗎,有的除了孩子、老公和打麻將之外沒有任何別的話題;有的則和男人一起開著很葷的黃色玩笑,看起來只有更像男人。
為什么我后來慢慢能夠改變觀念了?大概是因為我早到了當初以為“已經(jīng)沒有活頭”的年齡,卻還活著的緣故。而在這漫長的時間里,我在學習,在不斷地接受新的價值體系的洗禮。在廣闊的世界面前,當初的那些成見,就成了笑話了。
如今,五十歲的人都可以開始跑馬拉松,四十歲的人可以去遍全世界的潛水勝地潛水,任何年齡都可以創(chuàng)業(yè)、轉行、換城市,而且一個比一個活得更精彩,這個世界還有無限可能呢,誰還會在意“女人二十五歲青春就消逝了”這種破事?幾根魚尾紋,who cares(誰在意)?
是什么人會把年輕、找異性交配、生孩子這種生物性的東西無限放大呢?就是那些大腦永遠關閉的人。除了大自然賦予他/她的自然特征之外,他們眼里就沒有別的東西了(雖然他們也許有錢有成就),自然就會視若珍寶;而且,仇視與他們意見不同的人。
在天涯論壇或者微博上,經(jīng)常可看到有人喜歡對別人的外貌指指點點,動輒就說什么章子怡范冰冰甚至更年輕的倪妮楊冪們臉都垮了,皮都松了,越長越丑了,我就很奇怪,說話的人自己從來不照鏡子么?在他/她們看來,莫非這個世界所有的美麗、財富、品味、閱歷,見識過最頂端的風光,都比不上他們自己臉上的一顆青春痘么?
這不過是一種防御機制,自定義一套標準來衡量這個世界,試圖拉低別人的等級。我在網(wǎng)上看過一篇文章,有人說他回家鄉(xiāng)探親,一個與他同齡的親戚問:“你找到工作了嗎?”“沒有?!薄鞍?,我現(xiàn)在月薪三千多呢?!薄笆沁@樣的,我開了家小公司……”“錢多嗎?”“還可以吧。一年也就幾百萬,規(guī)模不大。”“你沒結婚吧?”“結了?!薄澳氵€沒小孩吧?”“有了?!薄澳泻⑦€是女孩?”“女孩?!薄肮?,就知道你只能生女孩,沒有男孩,你錢再多有屁用……哈哈哈……你看我,生了兩個男孩……”那種畫面感,躍然而出,笑聲至今還回蕩在我腦海里。
我善意地相信,許多年輕人是和我當年一樣,囿于見識的不足,中過直男癌的毒,但慢慢會在成長中痊愈。怕只怕他們早早就否定了這個世界的可能性,腦洞永遠閉塞了,越老越固執(zhí),一邊指點江山,一邊丟人現(xiàn)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