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軍
在以往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評價堂課是否有效的維度多以教師是否“講得好”為出發(fā)點,而在新課改下,評價課堂是否有效的維度則側重于學生是否“學得好”。由此,評價堂課是否真正有效就不能單純從一個方面進行,而是需要從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和課程的性質等方面進行,只有上述三個維度都向有效方向發(fā)展,整個課堂才能算作是有效的課堂。
一、以學生的學習作為有效課堂的出發(fā)點
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那么,在評價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過程中,學生學得怎么樣就是核心標準。在這個維度中,首先要考慮學生課前準備的狀況如何,是否按照教師的預定要求完成了預習,從數(shù)量上看有多少學生達到了預習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前預習過程中是否達到了相應的層次目標。其次,要看課堂中學生的傾聽效果。教師在課堂中實施引導,學生首先是以傾聽的方式來獲取信息,那么,學生傾聽的時間、傾聽的方式、傾聽后的行為如何,這些都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不可或缺的因素。第三,課堂是互動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如何合作的,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是如何參與的,探究的結果如何,自主性如何等則是衡量合作是否有效的關鍵。最后,課堂教學后學生的目標達成度如何,這是衡量學生學習的核心要素,同時,學生在學習后有何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也是關鍵。
以“單質碳的化學性質”教學實踐為例,如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達成度為衡量標準,那么,該課時涉及碳的可燃性(碳和氧氣的反應,即充分燃燒:C+O2點燃CO2;不充分燃燒:2C+O2點燃2CO)以及還原性(碳與氧化銅發(fā)生反應、與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與水發(fā)生反應)這兩個基本知識點,課后就需針對這兩個知識點進行測試和評價,從而對整個課堂進行評價。當然,這只是學生學習維度中的一個評價環(huán)節(jié),從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也可以初步看出一節(jié)課的有效度。
二、以教師的教學作為有效課堂的基本保障
如果課堂中失去教師的組織和引導,無論學生合作的效果如何好,課堂的效率也是無法得到提高的,畢竟學生在知識結構、理解能力等方面還沒有完全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從教師教學的角度來評價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要以課堂環(huán)節(jié)的組織、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互動方式、引導方式等來研究課堂中教師的行為,通過對教師行為的研究來調整學生的學習行為,從而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和探究效率,保證課堂的有效性。
首先從流程上看,教師是否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了預習;在課前檢測中是否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了反饋和評價;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是否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很好地引入了新課;在組織探究過程中問題的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知識基礎,是否能有效地啟發(fā)學生思考;教師在學生合作中的引導是否幫助學生解決了問題;教師的點撥是否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總結是否富有邏輯性;課堂練習是否和學生的層次相符合;課后練習是否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鞏固。這些因素都是對教師課堂行為評價的關鍵因素。以提問為例,在“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課前自制三杯紅糖水,課堂中通過問題“觀察三杯紅糖水后有哪些猜測,如何驗證糖水顏色越深濃度越大的猜想”來引出質量分數(shù)的概念,也由此而引入探究實驗。學生通過探究實驗了解溶液的組成,通過對比來深化對質量分數(shù)的理解。
三、以課堂的性質作為有效課堂實施的核心
在一節(jié)課中,要考慮目標如何呈現(xiàn),目標預設的依據(jù)是什么,是否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學習水平,是否有新的目標生成,教師在處理新目標時是如何進行的。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如何預設目標和落實目標直接關系到課堂的有效性。而要將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內容就成為目標的載體,那么,在處理內容時就要考慮教材內容和學生可接受程度之間的差異,從而制定教學策略。從實施方面來看,教師在情境中如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構建探究環(huán)節(jié),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訓練則是重點。在評價上,評價的主要方式是什么,評價中收到和反饋的信息包括哪些,如何利用評價信息來實施引導則是核心內容。以課堂環(huán)節(jié)的實施為例,以“幾種常見的酸”的教學為例,教師先通過魔術“白變黑”(將鹽酸滴在一張白紙上)來引入對鹽酸物理性質的探究,通過觀察、示范、實驗操作來總結物理性質。在對鹽酸的化學性質進行探究時,先引導學生進行鹽酸與鋅粒、鐵絲反應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書寫反應方程式,討論實驗結論。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后以Mg、Al與鹽酸的反應進行當堂練習,接著過渡到鹽酸與金屬氧化物的反應的探究中。從整個流程看,教師以情境來引入鹽酸物理性質的探究,以實驗引導學生探究鹽酸的化學性質,通過當堂檢測進行鞏固然后過渡到新知探究中,結構嚴謹,目標落實到位,保證了課堂的有效進行。
課堂教學表面上看是教師借助教材引導學生學習的簡單過程,然而其中所蘊含的影響因素是較為復雜的。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相關因素,以此作為出發(fā)點來調整教學行為,這樣才能為有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
(責任編輯羅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