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簫+于書全
教育須堅定地秉持“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大連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十高級中學(以下簡稱“十中”)將文化建設作為學校的發(fā)展之源和辦學之本,經過多年的探索,最終確立將心育文化融合課堂教學、融合學生德育、融合校園文化建設的文化興校之路,在積淀學校文化底蘊的過程中,十中人獨創(chuàng)性的將“校園文化石”作為德育和智育的顯性載體,來韜養(yǎng)學校的靈性。
十中將園林景觀學和教育心理學相互滲透,設計出了一門富有生態(tài)性和主體性的教育課程—校園文化石德育課程。在這個思路肇始之初,每一塊石頭形狀和大小的選擇、擺放的位置和角度以及石上刻字的內容,都是全校師生多次討論和票選的結果。我們力圖讓德育告別訓斥和管制,讓它充滿激勵性與啟蒙性,富有系統(tǒng)化和美學化,達到“春風化雨,澤被眾生”的效果。
走進十中的校園,環(huán)境精致優(yōu)美,建筑錯落有致,梧桐銀杏蒼翠挺拔,薔薇垂柳掩映其間,方塘清池錦鱗游泳,文化長廊意趣盎然,自然氣息濃厚,生態(tài)景觀典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星羅棋布地安放在校園各處的文化石。石景本是文化的縮影。雖說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但在十中的校園里,這些透著濃郁文化氣息的石頭卻不是秀雅的擺設和奇清的玩物,而是承載了豐富教育功能的具有靈魂的警醒石、博愛石、勵志石和啟蒙石。它們或獨石成景,或群石成陣,或溫潤,或遒勁,用自己獨特的石刻語言敘說著十中教育的故事。
“文以化人”,孕文化靈魂
周一的清晨,鏗鏘的國歌聲響起,英姿颯爽的十中國旗班護衛(wèi)著國旗冉冉升起,紅日照耀的校園寧靜肅穆。走在校園的環(huán)形路上,從刻有“以心育心”的沉積巖出發(fā),一路漫過十個套刻的“仁、義、禮、智、信、學、問、思、辨、行”的主題文化柱,直到駐足在“文以化人”的校訓大石前,好似在千年的文化積淀中徜徉了一回,傳統(tǒng)文化的厚重氣息糅合了心育文化的溫潤靈動,文化石刻的功能被理性地放大了。
“文以化人”是校園文化石德育課程的傳統(tǒng)文化靈魂所在?!兑住べS卦·象傳》有云:“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薄拔囊曰恕钡男S枔撝褚I和人文培育的重責,“以心育心、以博啟智、以雅塑格”的辦學理念是用心理學原理引導啟迪學生的開路先鋒,而“讓每一個生命日日新”的辦學宗旨則滿溢著師生心心互動的成長幸福,在這種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科學的交織中,十中人切磋琢磨出的校園文化石德育課程正是實現(xiàn)“生態(tài)十中,博雅十中,人文十中”辦學目標的科學手段。
“以心育心”,明心育內涵
“以心育心”是校園文化石德育課程浸潤學生心靈的心理學依據。十中文化石德育課程既包含著文化石獨特的自然審美價值,也賦予了文化石豐富的內蘊,更將十中獨有的心育文化融合其中,創(chuàng)建了一種天人和諧、科學與人文相融、激情與理性互動的開放的、本真的學校文化。它使學生心理陽光、健康,并以積極、樂觀、進取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在校園的樹蔭下、花叢中、步道旁和水池邊,每一塊“精美的石頭會唱歌”。
十中的校園文化石種類繁多。從內容上看,有名言警句、古今詩文、先賢語錄、辦學理念、學生感悟和校長心語等。從形式上看,既有百字中調,又有一字之警;既有宏偉闊大的巨石,也有僅容尺許的小碣。從書法樣式上看既有真草篆隸,也有四書雜糅;既有古拙質樸的顏筋柳骨之作,也有飄若浮云的當代教育名家之書。在十中,每一塊文化石的存在都是十中核心辦學理念的內在需要。校園文化石課程既有頂層設計的高瞻遠矚,也有師生傾情參與的智慧碰撞;既點綴了校園的人文景觀,又是滲透了教育心理學理念的德育課程。文化石是教育資源的拓展,更是心育文化滲透的載體。
“文化長廊”與校園文化石相諧而生,也是師心浸潤生心的育人工具。整個長廊直欄橫檻,石臂懸梁,藤蔓植物攀援其上,教師寄語印刻其中,好似樹蔭翳翳的涼亭,又如書香透溢的古道。學生徘徊其中,不聞車馬粼粼的喧囂,只見先賢今人的教誨,一步一景,一步一得。這是“生態(tài)十中,博雅十中,人文十中”辦學目標的集中顯現(xiàn),也是引導學生“崇真向善尚美”的校園文化時尚。
“認識你自己”,促自我管理
學生的自知自省是德育課程的先決條件。朝陽初升,宿舍樓旁,“認識你自己”的長形石刻靜立在一株木槿旁邊,斑駁的樹影輕拂著厚重的字跡,仿佛向人們訴說著這句曾經鐫刻在希臘德爾菲神廟上的古老箴言經久不衰的魅力。歲月悠悠,天地不老,說出這句箴言的哲人已經離去兩千多年了,可是這句話催發(fā)的自我認識和自我反省的精神被代代傳承,十中的《成長的足跡》的編撰正是基于這樣的初衷。
正如其卷首語中所說:“教育的最高目標是讓學生實現(xiàn)自我教育,即在學校厚重文化的熏陶下實現(xiàn)自我認知和自我生長?!痹谶@本“足跡”里,“今天的收獲”“今天的遺憾”“明天的打算”“心情的日志”“同伴眼中的我”“老師眼中的我”“家長眼中的我”“假期備忘錄”“我的光輝歲月”等欄目具體而又細致。學生可以信筆寫下每天成長的收獲和煩惱,可以起到“行有不得者反求諸己”的內省作用,也可以起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的促進作用。班主任也積極參與書寫《成長的足跡》,師生互相傳閱,溝通情感的同時互相監(jiān)督,師生在近距離接觸中共同成長。
校園里的另外一塊石刻寫著:“難事作于易,大事作于細”。只有從細節(jié)做起的教育,才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滲透效果。在十中的德育體系里,禁于未發(fā)的勸善遠遠強于事后嚴厲的懲戒。
“多好的天啊”,顯自信自強
學生自信自強是貫徹德育課程的必由之路。每當學生們走過校園門口的垂柳,總會瞥見靜靜躺在樹下的一塊石頭,上書“多好的天啊”,這句看似大俗實則大雅的話,是校長于書全的教育心語。真正能穿透學生心靈的話,它的語言是質樸清新的,是沒有絲毫雕琢痕跡的。在學術研究領域,積極心理學被定義為“研究有助于發(fā)揮人、團體和機構的最佳狀態(tài)或功能的條件和過程的一門科學”?!岸嗪玫奶彀 边@句話也孕育了積極心理學的深遠意蘊。它在師生中間口口相傳,培養(yǎng)師生的自信心,煥發(fā)出激勵人心的正能量。不管是明朗和暢的天還是陰云密布的天,在師生心中永遠是“多好的天啊”!endprint
十中的學苗在區(qū)域內是極其普通的,相比于示范高中,學校德育能否彌合學生自信的缺失就成了促進學生成長的重要指針。為此,校園文化石德育課程中一系列旨在增強學生自信心的舉措應運而生。如每個月進行的十星評比,促使學生互相尋找閃光點,于是“遵規(guī)守紀星、助人為樂星、好學上進星、感恩行孝星、本真陽光星、知禮明禮星、節(jié)能環(huán)保星、謙讓豁達星、管理擔當星、團結合作星”等一個個被評選出來,榜樣的示范作用帶動了更多的學生向善向美、自尊自信,發(fā)揮了比苦讀更強烈的激勵作用。
又如校園心理文化節(jié)的舉辦,充滿趣味的心理知識競賽活動、以“感恩傳遞”為主題的心理攝影圖片和繪畫比賽、心橋文學社征文出刊活動、心理沙盤團體活動、心理瑜伽活動、心理輔導工作坊、團隊心理行為訓練、心理劇展演活動等等,都讓學生逐漸解開了成長的困惑,慢慢學會了心理自我調控,在各項活動的展示中,建立了自信,潤養(yǎng)了心靈,在好學樂學的校園氛圍中“詩意地安棲”。
“頭頂的星空,心中的道德”
學生的自覺自新是德育課程的終極目標??逃小邦^頂的星空,心中的道德”的文化石矗立在教學樓東側的門口,語出德國哲人康德。他曾說:“世上有兩件事震撼心靈,思之愈頻,念之愈密,則愈覺驚嘆日新,敬畏月益:頭頂之天上燦爛星空,心中之崇高道德律令。”星空是浩瀚知識眼界的邊緣,道德是自我修正的維度和準則,每一個生命都應該隨著知識經驗的增加而不斷做出自我認知的修正。
為此,學校對高一、高二、高三每個學段的德育主題都有不同的設計,高一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規(guī)范意識,高二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和擔當意識,高三則幫助學生進行人生規(guī)劃、煉就世界眼光。不同的教育主題特色鮮明,又輔之以內容豐富的主題班會活動,多種手段相互融合,這也符合心理學家柯爾伯格所提出的道德發(fā)展階段,是將規(guī)范倫理學和實證心理學在教育層面上貫通起來,把培養(yǎng)和確立人的內在理性作為心育文化的理論基礎。
同時十中德育也強調“志立則有本”和“規(guī)矩促方圓”。古人云:“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背删偷拇笮∪Q于立志的堅定程度和自己主觀努力的強弱。學校開展的“晨鐘之聲”就是在每日清晨利用校園廣播對學生進行“晨鐘暮鼓,促人警醒”的微教育,讓學生明白“青春一經典當,即永不再贖”的道理。而《大連開發(fā)區(qū)十中管理典章》的編撰則體現(xiàn)了學校管理的獨特風格,正如校園的一塊文化石“博學于文,約之以禮”的刻字所彰顯的一樣:成大事者必先約己。這種全校師生共同認可并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是心育文化與學校管理融合的典范。
蘇格拉底曾說,“美德即知識”。頭頂的星空是自然創(chuàng)造的,心中的道德是個體不斷修正的。我們仰望星空,驚嘆造物的偉大;審視自己的內心,體悟“以心育心”的溫暖。
在柿子林中、銀杏心路上、運動場里還矗立著更多的文化石,“德善者,不善吾亦善”“學貴切磋琢磨”“大知閑閑,大言炎炎”“居高聲自遠”“從來如此,便對嗎”“從‘經常的習慣,走向‘總是的天性”等近三十塊文化石都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博的內涵使學校充滿了個性與靈氣。于是全校師生或駐足評點,或以手摹劃,或宣講其道,或撰寫感悟,一門充盈了師生心血的校本課程在這種文化氛圍的熏陶下誕生了。
寸山多致,片石生情。在十中,校園文化是學校的興校之本,而校園文化石承載的德育課程則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精神煉爐。人有兩次生命的誕生:一次是肉體的出生,一次是靈魂的覺醒。十中的校園文化石課程就是將傳統(tǒng)文化的靈魂結合現(xiàn)代心理學的實踐,將“文以化人”的精神融合“以心育心”的理念,將“迎著生命的新陽歌唱”的溫潤氣息充盈“讓每一個生命日日新”的教育期待,浸染了默默傳承的教育情愫,演繹了德育創(chuàng)新的雋永智慧……
讓精美的石頭唱起歌!十中的校園文化石德育課程為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天撐起一片闊朗的生命天空!
【韓永簫,遼寧省大連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十高級中學團委書記;于書全,遼寧省大連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十高級中學校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