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懋軒 QU Mao-xuan;侯克鵬 HOU Ke-peng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昆明 650093)
(Faculty of Land Resource Engineering of KUST,Kunming 650093,China)
隨著地下采礦深度的增加,大型水電站、隧道、地鐵、地下儲庫等的地下工程數量日益增長,所遇到的地下空間支護問題也越來越多。原有的經驗理論公式已不能滿足節(jié)約采掘成本的要求。自1964年太沙基研究了松動圈并提出了冒落拱理論以來,很多國家的專家、學者都對松動圈理論進行了探索,如:日本的池田和彥、印度的AIK.Dube等人,使得松動圈理論得到初步發(fā)展。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中國礦業(yè)大學董方庭、宋宏偉等專家,在前人的理論基礎上,從研究掘進巷道后圍巖的客觀物理狀態(tài)入手,通過對松動圈力學等性質的研究,比較系統(tǒng)的提出了圍巖松動圈支護理論。目前,松動圈支護理論在多個礦區(qū)各類圍巖中進行了工程試驗。實踐證明,圍巖松動圈理論抓住了支護的主要因素,所確定的支護形式與支護參數更符合現場要求,節(jié)約了支護成本,經濟效益顯著[1]。
巷道圍巖松動圈是指在巷道開挖后,巷道周圍圍巖應力平衡被打破,應力需要重新分布,巷道周邊應力由原有的三向應力狀態(tài)變成二向應力狀態(tài),徑向力轉變?yōu)?,并產生應力集中,若集中應力小于巖體強度時,圍巖處于彈塑性穩(wěn)定狀態(tài)。當集中應力超過圍巖強度時,巷道周邊巖石首先發(fā)生破壞,然后向巖體深部擴展,直至一定深度后取得三向應力平衡為止,此時圍巖已經過度到破碎狀態(tài),這種松弛的破碎帶被稱為松動圈,所以圍巖松動圈是地下工程中客觀存在的實際物理學狀態(tài),松動圈用其厚度進行度量,一般表示為Lp[2-5]。
圍巖松動圈的厚度的測試技術很多,并且在不斷發(fā)展。目前常用的測試方法主要有超聲波法、多點位移計法、地質雷達法、電阻率法和滲透法等。測試原理與主要測試方法等簡單介紹見表1,詳見文獻[6]。
2.1 松動圈主要測試方法
表1 松動圈實測主要方法
2.2 松動圈厚度現有數值模型與計算方法
2.2.1 松動圈數學模型 通過董方庭[1]的巷道圍巖支護研究可知,圍巖松動圈厚度Lp與圍巖壓力P0和單軸抗壓強度Rc存在一定的關系,其數學模型為
式中:b1,b2均為系數。
結合肖明和劉志明[7]三維初始地應力場反演而得的圍巖初始應力值,采用開挖較理想的溪洛渡右岸松動圈聲波測試結果,統(tǒng)計圍巖聲波測試松動圈與各物理參數如圍巖應力P0,單軸抗壓強度Rc,,及幾何參數的對應關系,并進行參數相關性分析,發(fā)現Lp與e(P0/Rc)相關值達到0.90以上,對數學模型進行修正得
式中L為洞室的跨度(m),h為洞室的高度(m)。
2.2.2 圍巖松動圈的理論計算 文獻[8]中提出深井圍巖分別處于彈塑性狀態(tài)、應變軟化狀態(tài)和殘余強度狀態(tài)特點,對于靜水應力狀態(tài)下的無限長圓形巷道,假設其圍巖近似滿足彈塑性理論的基本假設,并且忽略圍巖的自重,松動圈的半徑可以用下式計算
式中r0為巷道掘進半徑(m);P0為靜水應力場中的原位應力(MPa);Pi為單位面積上的支護阻力(通常取為0MPa);δc為巖體的極限單向抗壓強度(MPa)為巖體的殘余單向抗壓強度(MPa);ξ為與巖石有關碎脹性有關的參數,根據塑性增量理論,其中 φ'=(0.7~0.9)φ,φ 為巖石的內摩擦角;K1=Kp-1;K2=Kp+1;K3=Kp+ξ,Kp=;n為巖石的應變軟化系數,其中E是巖石的彈性模量,M0=tan墜是應變阻尼模量。
因此,松動圈(破裂區(qū))的厚度Lp=Rp-r0
2.2.3 的松動圈數學模型是以溪洛渡右岸地下廠房聲波信息為基準的,實際上綜合了一些施工影響,并不是理想開挖,并且認定支護對圍巖松動圈作用不大,在大型地下硐室開挖方面有一定理論根據但缺乏驗證,2.22是根據文獻[8]提出的圍巖松動圈理論計算。雖然目前很多學者提出了計算方法,但計算方法的運用存在局限性,得到松動圈厚度值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儀器測試,但是現場實測松動圈是無法預知未開挖巷道松動圈厚度值,而且實測法費用昂貴,尤其是在裂隙發(fā)育,圍巖比較松軟時更不好測得松動圈厚度值。許國安,靖洪文提出智能預測方法,開發(fā)出集松動圈預測系統(tǒng)創(chuàng)建和應用一體的智能預測軟件[9]。江權、馮夏庭等根據松動圈位移增量信息提出反分析巖體力學參數[10],為科學指導設計和施工都提供了良好依據。
3.1 地應力的影響 理論分析表明:巷道在未收采掘影響的情況下,埋深是影響巷道圍巖穩(wěn)定的主要因素。從圖1可知:隨礦井深度H的增加,松動圈的厚度Lp開始表現為非線性增大,且增速較快,往后逐漸變緩,呈近似線性增大;埋深對圍巖松動圈厚度Lp的影響程度與巖體強度關系密切,強度越大,影響就越小,反之則影響大。
3.2 巖石強度的影響 影響松動圈厚度Lp的另外一個主要因素是巖體的強度。巖體強度對圍巖的穩(wěn)定影響比較大,這里所涉及的巖體的強度主要包括極限強度與殘余強度。殘余強度對圍巖穩(wěn)定的影響見圖2。當巖體的殘余強度不到其極限強度的5%-10%時,隨著圍巖殘余強度的降低,將導致圍巖松動圈厚度Lp的急劇增大。但當巖體的殘余強度達到它極限強度的20%以上時,圍巖松動圈厚度Lp減小不顯著。
圖1 松動圈厚度與巷道埋深的關系圖
圖2 殘余強度對松動圈厚度影響
3.3 應變軟化程度的影響 巖石的應變軟化系數n是表示巖石碎裂后強度隨應變增大減小幅度大小的參數,當其他條件一樣時,軟化系數越大,說明巖體的軟化程度越大,對圍巖穩(wěn)定性影響也比較大,則表明松動圈的厚度Lp也越大,見圖3。
3.4 支護強度、剛度的影響 由圖4可知,隨著支護強度、剛度增大,松動圈的厚度減小,特別是這種影響在支護阻力較小,并且?guī)r體殘余強度也較小時尤為明顯。
雖然文獻[10]中指出巷道的埋深,巖體強度,軟化程度以及支護阻力對松動圈厚度有一定的影響,但在實際工程中巷道斷面的幾何結構對松動圈厚度也有很大影響。研究表明松動圈隨開挖斷面面積的增大而增大,隨開挖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文獻[11]中提出影響巷道圍巖變形的主要原因是巖體破裂后產生的體積變形,因而巷道周圍巖石的碎脹系數也影響松動圈的厚度,并且文獻[12]中通過采用聲波測試法對某水電站進行松動圈測試,發(fā)現松動圈具有時間效應,隨時間推移松動的范圍增大??梢?,松動圈的厚度可作為對圍巖強度、支護方式的一個客觀指標,但具體工程中影響松動圈厚度的因素卻有很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松動圈巷道支護理論的應用使支護設計符合現場支護需求,技術經濟效益顯著,但在應用上需要更多的經驗知識。隨著松動圈理論的不斷發(fā)展,松動圈的預測方法層出不窮,預測結果的準確度還需提高,相信松動圈巷道支護理論會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1]郭天福,滕文虎.基于松動圈圍巖支護理論的軟巖巷道返修錨網支護設計[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9,8.
[2]董方庭.巷道圍巖松動圈支護理論及應用技術[M].北京:煤炭工業(yè)出版社,2001.
[3]董方庭,宋宏偉,郭志宏等.巷道圍巖松動圈支護理論[J].煤炭學報,1994,19(1):21-31.
[4]靖洪文,傅國彬,郭志宏.深井巷道圍巖松動圈影響因素實測分析及控制技術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1999,18(1):70-74.
[5]周西圣,宋宏偉.國外圍巖松動圈支護理論研究概況[J].建井技術,1994(4):67-71.
[6]賈穎絢,宋宏偉.巷道圍巖松動圈測試技術與探討[J].西部探礦工程,2004(9):148-150.
[7]肖明,劉志明.錦屏二級水電站三維應力場反演回歸分析[J].人民長江,2000,31(9):42-44.
[8]靖洪文,李元海,許國安.深埋巷道圍巖穩(wěn)定性分析與控制技術研究[J].巖土力學,2005(7):877-880.
[9]許國安,靖洪文.煤礦巷道圍巖松動圈智能預測研究[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05,3,34(2):152-155.
[10]江權,馮夏庭,蘇國韶,陳國慶.基于松動圈—位移增量監(jiān)測信息的高地應力下洞室群巖體力學參數的反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7,26(1).
[11]靖洪文,宋志偉,郭志宏.軟巖巷道圍巖松動圈變形機理及控制技術研究[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1999,6(28):1-8.
[12]趙海斌,付建軍,周江平.高地應力區(qū)大型地下洞室邊墻松動圈動態(tài)分析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1,9(28):35-38.
[13]FU Guo-bin,JING Hong-wen.Stability analysis of surrounding rock of a deep roadway and its supporting practice[A].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Rock Mechanics[C].Tokyo:[s.n.].1995:559-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