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保存+劉文睿
根在山西,淮海成軍
駐守祖國南疆的第十四集團軍的根在山西。抗日戰(zhàn)爭時期,她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第一縱隊,解放戰(zhàn)爭時期(1948年5月至1949年2月),她是中原野戰(zhàn)軍第四縱隊第十一、第二十二旅。1949年2月,按照中央軍委的命令,將淮海戰(zhàn)役中起義的國民黨軍第一一○師整編后編入這支部隊,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軍。首任軍長李成芳,政治委員雷榮天。
七七事變后不久,在山西太原國民師范學校成立了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第一總隊,后擴編為決死第一縱隊。1940年初,決死第一縱隊正式列入八路軍序列。1941年8月改稱決死第一旅,歸八路軍太岳縱隊建制,陳賡任司令員,薄一波任政治委員。
在抗日戰(zhàn)爭中,華北敵后戰(zhàn)場曾經(jīng)成功地組織過沁源圍困戰(zhàn)。1942年冬,日寇糾集3萬余人,占領山西沁源進行“山岳剿共實驗”,決死第一旅奉命成立沁源圍困委員會,實行圍困戰(zhàn),組織野戰(zhàn)部隊和民兵基干隊,在全縣13個區(qū)進行游擊活動,清室空野,騷擾敵人,切斷敵人的補給線等,最后迫使日偽軍撤離沁源城。
日本投降后,決死第一旅改編為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第四縱隊第十一旅,參加了著名的上黨戰(zhàn)役,生俘閻錫山中將炮兵指揮胡三余以下2000余人。1946年6月至11月,參加聞(喜)夏(縣)、同蒲、臨浮、呂梁、汾孝戰(zhàn)役。
1947年3月,太岳軍區(qū)的部分地方部隊在山西靈石地區(qū)組建了太岳軍區(qū)第二十二旅。4月至5月,第四縱隊及第二十二旅在晉南地區(qū)進行攻勢作戰(zhàn),殲敵1.4萬余人。7月,第四縱隊及太岳軍區(qū)第二十二旅歸陳(賡)謝(富治)集團指揮。8月,南渡黃河,挺進豫西,先在潼(關(guān))洛(陽)間往返作戰(zhàn),后轉(zhuǎn)至伏牛山麓,開辟豫西根據(jù)地。
1947年11月,第二十二旅歸第四縱隊建制。1948年3月,他們參加洛陽戰(zhàn)役,與華東野戰(zhàn)軍第三縱隊一起,全殲國民黨青年軍第二○六師等部共2萬余人。
1948年5月9日,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第四縱隊改稱中原野戰(zhàn)軍第四縱隊,先后參加宛西、宛東、鄭州等戰(zhàn)役,后又參加淮海戰(zhàn)役。在淮海戰(zhàn)役中,攻占符離集車站,斷敵退路;在南坪阻擊援敵,保證主力部隊于雙堆集殲滅黃維兵團。
這時,中共秘密黨員廖運周率領國民黨第八十五軍一一○師在淮海前線起義,為十四軍的歷史增添了具有傳奇色彩的一筆。廖運周是1927年的中共黨員,長期隱蔽在國民黨軍隊中,向黨組織傳遞重要情報。
1947年2月,廖運周派人和鄧小平取得了聯(lián)系。有一次,國民黨軍企圖合圍在山東泰安的第十縱隊宋時輪部,廖運周派人連夜將情報送出,使第十縱隊安全轉(zhuǎn)移。陳毅、粟裕接見了送情報的人,稱贊廖運周干得好。
1948年2月,鄧小平指示廖運周,說解放軍在近期要打一場大仗,要求一一○師地下黨委做好一切準備,在解放軍的接應下完成起義的任務。
淮海戰(zhàn)役打響后,黃維的第十二兵團被解放軍包圍,廖運周向黃維建議:“突圍時若4個師齊頭并進,在狹小的地帶展不開兵力,不如用一個師打前鋒,其他3個師在后面策應;前鋒師進展得手,后面的3個師迅速跟上?!辈⒈硎荆骸叭绻玖罟傩诺眠^我,一一○師愿為開路先鋒打頭陣?!?/p>
黃維頗受感動,拿出一瓶白蘭地,斟了兩杯說:“這瓶釀造多年的白蘭地,我珍藏很久一直舍不得喝?,F(xiàn)在我先敬你一杯,預祝你旗開得勝!剩下的等到開慶功會時,我還要再敬你?!?/p>
11月27日,淮北平原寒風凜冽。早晨6時,一一○師(缺一個團)官兵5500余人,按計劃開出雙堆集地區(qū)。他們的手臂上扎著白毛巾,迅速向解放軍陣地前進。行進途中,黃維不斷用報話機詢問“突圍”情況,廖運周不斷報告:“進展順利,已突破共軍的第×道陣地,正在繼續(xù)加速前進?!?/p>
兩個小時后,一一○師起義官兵按照預定路線,全部通過了解放軍前線陣地。跟在一一○師后面的國民黨軍部隊,卻突然遭到第六縱隊的迎頭痛擊,黃維得到消息后,用步話機追問廖運周已到哪里。廖運周回答說:“正在前進,一切正常?!碑攪顸h軍飛機到部隊上空偵查時,廖運周按約定的信號,向飛機表示“一切正?!?。隨后他下令關(guān)閉全師報話機,切斷了同黃維的一切聯(lián)系。
廖運周率部起義成功,經(jīng)過整訓后,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軍第四十二師。
艱難困苦鑄就“決死精神”
在第十四集團軍軍史館,我們可以看到這支部隊“以團結(jié)救亡為核心的鐵心跟黨、誓死抗敵、敢打必勝”的決死精神是怎樣鑄就的,可以聽到鏗鏘有力的歌聲在耳邊響起:“快邁開腳步向前,向前。不怕那一切危險和艱難,把全部力量獻給民族……”
1941年是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一年,日軍對太岳區(qū)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掃蕩”。決死第一旅分散到各地,旅參謀長李成芳率三十一團在安澤縣將軍溝一帶活動。老百姓都在餓肚子,部隊更籌不到糧草,處境可想而知。
這時,日軍企圖圍殲我太岳區(qū)領導機關(guān)和主力部隊。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李成芳不得不決定殺馬充饑——那天早上,飼養(yǎng)員牽來了李成芳的坐騎,他抱了抱馬脖子,用手梳理梳理馬的鬃毛。馬通人性,眼里含滿淚水,在李成芳的胸前蹭了蹭。
李成芳事后回憶說:“馬兒似乎有預感,真的,它哭了,我也哭了。我輕輕拍了拍馬的肩胛,趕緊走開了……部隊吃了一頓馬肉,飼養(yǎng)員老馮和我沒有吃。”
就在這個時候,日軍“掃蕩”撲空后開始撤退。李成芳豈能放過戰(zhàn)機,立即指揮第三十一團在安澤縣將軍溝布置伏擊,一仗下來消滅日軍200余人。不久,決死第一旅收復太岳縱隊兼太岳軍區(qū)機關(guān)所在地沁源城。
1942年,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茨調(diào)集第三十六、三十七、六十九師團各一部7000余人,偽軍4000余人,分數(shù)路對岳北區(qū)進行冬季大“掃蕩”,企圖占領并常駐沁源縣城,建立“山岳剿共實驗區(qū)”。
決死第一旅緊急行動起來,和當?shù)厝罕娨黄饘嵭小翱帐仪逡啊?。在日軍進入沁源縣境前,李成芳率三十八團在外線周旋,襲擊日軍據(jù)點和交通線。
“掃蕩”過后,日軍將大部兵力撤走,留下第六十九師團伊藤大隊駐守沁源城關(guān)、中峪、閻寨、交口4個據(jù)點,并在安澤和綿上的據(jù)點分別留下了一部分兵力,建立了所謂的“山岳剿共實驗區(qū)”。
太岳區(qū)黨委、八路軍太岳縱隊兼太岳軍區(qū)決定,成立以中共沁源縣委為核心的沁源對敵圍困斗爭指揮部,總指揮由決死第一旅三十八團團長蔡愛卿兼任,政治委員由中共沁源縣委書記劉開基兼任,李成芳坐鎮(zhèn)指揮(決死第一旅旅長李聚奎赴延安學習后,李成芳代理旅長)。
圍困指揮部組織主力部隊帶領民兵在日軍據(jù)點周圍及公路兩側(cè),開展麻雀戰(zhàn)、狙擊戰(zhàn)、地雷戰(zhàn)和伏擊戰(zhàn),日夜圍困襲擾,使日軍不得安寧。民兵還把據(jù)點內(nèi)的水井用糞便、土石填塞,迫使日軍不得不在武裝掩護下到據(jù)點外下河取水,游擊小組趁機冷槍狙殺。同時,開展交通破擊戰(zhàn),斷沁源日軍給養(yǎng),迫使日軍多次換防,收縮據(jù)點。沁源軍民在日軍交通線上遍布地(石)雷,大量消耗、疲憊日軍,還組織群眾,利用暗夜摸進日軍據(jù)點,先后奪回糧食7000余擔。圍困戰(zhàn)斗不斷升級,一直持續(xù)到1945年4月。在此期間,英勇的沁源軍民共作戰(zhàn)2700多次,殲日偽軍4000余人,創(chuàng)造了群眾性長期圍困戰(zhàn)的范例,最終使日軍建立“山岳剿共實驗區(qū)”的計劃徹底破產(chǎn)。
解放戰(zhàn)爭時期“決死精神”不斷發(fā)揚光大,在上黨戰(zhàn)役、殲滅“天下第一旅”等作戰(zhàn)中,戰(zhàn)果輝煌,可圈可點。
1945年9月,太岳軍區(qū)主力部隊合編成晉冀魯豫軍區(qū)第四縱隊,陳賡任司令員,謝富治任政委。第四縱隊下轄第十旅、第十一旅和第十三旅。后經(jīng)中央軍委批準,又將第八縱隊合并到第四縱隊,下轄部隊番號不變,兵力大增。這支部隊后被稱做“陳謝兵團”。部隊合編后,在劉鄧指揮下進行了著名的上黨戰(zhàn)役。第十一旅旅長李成芳率部參戰(zhàn),斬獲頗豐。
上黨戰(zhàn)役打得最激烈的時間是10月2日至12日,閻錫山的部隊被我軍圍困在長治城內(nèi)。李成芳指揮十一旅在長治北關(guān)作戰(zhàn)。由于靠前指揮,他被大雨淋得發(fā)高燒。10月4日,冀南縱隊司令員陳再道突然來到指揮部,告訴李成芳說:“敵人援軍從太原、榆次向沁河以東的將軍嶺、桃川地區(qū)增援。鄧(小平)政委親自打來電話,命令留一個大隊監(jiān)視長治敵人,我們冀南縱隊和你們旅立即赴老爺山打援。”
李成芳忍著劇烈的頭痛,跳下床,立即命令部隊撤出戰(zhàn)斗,向老爺山疾進。
趕到老爺山陳賡的指揮所,李成芳渾身透濕,滿臉是水,不知是汗還是雨。陳賡說:“你來得正好。敵人已開始逃跑,你們趕快抄近路向虒亭前進,到前邊去堵截敵人,不許中途出擊。只要你們能把敵人堵住,太行、太岳各參戰(zhàn)部隊才能全殲敵人?!?/p>
十一旅趕到虒亭時,第四縱隊政委謝富治也趕到了,他對李成芳的第一句話是“你要是叫敵人跑了,撤你的職”。
李成芳是一個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將領,不吭聲也不著急,冷靜地判斷情況。他對身邊的參謀說:“你們聽,他們的大炮還在響,說明了什么?”
“他們要逃跑的話,后衛(wèi)就變成前鋒了?!?/p>
“他們還在打炮,說明他們還沒有跑?!?/p>
李成芳說:“對呀,這正是好機會!我們步兵打他的炮兵,通知部隊,分頭去捉大炮!”
三十一團一營按李成芳命令,順河溝跑步向閻錫山的炮兵陣地撲去,目標只有一個:一定要把大炮抓?。?/p>
一陣激戰(zhàn),僅三十一團就生俘閻軍1000多人,繳獲200多匹騾馬、山炮7門。
戰(zhàn)斗結(jié)束后,陳賡打電話給李成芳:“劉鄧首長指示,繳獲的炮和牲口,你們要分一部分給冀南部隊?!?/p>
這實際上也是對一個指揮員的考驗。陳賡打電話時也有些顧慮,這是要把李成芳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繳獲調(diào)給別人。電話那頭,李成芳回答說:“知道了,我們隨時等候他們來取?!?/p>
這讓陳賡很是感動,他放下電話對身邊的參謀贊嘆道:“本來還想對成芳解釋一下,沒等我說完,人家成芳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十一旅在上黨參加激戰(zhàn)時,毛澤東正在重慶和蔣介石進行談判。后來毛澤東對上黨戰(zhàn)役的勝利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說:“太行山、太岳山、中條山的中間,有一個腳盆,就是上黨區(qū)。在那個腳盆里,有魚有肉,閻錫山派了13個師去搶。我們的方針也是老早就定了的,就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這一回,我們‘對了,‘爭了,而且‘對得很好,‘爭得很好。就是說,把他們的13個師全部消滅”,“這樣的仗,還要打下去”。
上黨戰(zhàn)役,十一旅還有一個收獲,就是組成了山炮大隊。在追擊敵人的時候,李成芳對參謀長王硯泉說:“你留下來,把4門火炮整理一下,損壞的地方修理好;牲口鞍具都要配齊。等部隊回來,我們就成立山炮大隊?!?/p>
為成立山炮大隊,李成芳下了一道特別命令:“在全旅挑選人員,挑選馱山炮的牲口,包括我騎的牲口也在挑選之內(nèi)。哪一匹適合馱炮,就調(diào)哪一匹。”那段時間,弄得十一旅其他部隊見了山炮大隊的人就躲,怕大個子兵被挑走,好牲口被牽走。事后,李成芳回憶說:“部隊作戰(zhàn),吃過了沒有火炮的苦頭,特別是攻堅戰(zhàn)斗,有多少優(yōu)秀戰(zhàn)士倒在了城墻下、碉堡邊?。∥易鰤舳枷氤闪⒁粋€山炮大隊?!笔宦玫纳脚诖箨犜诤髞淼慕夥艖?zhàn)爭中,發(fā)揮了巨大威力。
進軍廣東,飛兵三水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苯M建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軍參加渡江作戰(zhàn),迅速切斷浙贛線,配合友鄰部隊解放南昌,再由贛州一路南進。
1949年10月2日,在第四兵團的建制內(nèi),第十四軍參加廣東戰(zhàn)役。10月9日,李成芳率部抵達英德,守軍棄城而逃。這引起了李成芳的思考:廣州的守軍會不會也棄城而逃?如是,就意味著作為二梯隊的十四軍將沒仗可打。怎樣捕捉戰(zhàn)機,李成芳認定在國民黨軍逃跑時,十四軍必須追上去打。要做到這一點,動作必須要快!
李成芳要作戰(zhàn)處處長梁中玉打開地圖,問:“從英德至清遠,清遠至三水,先頭部隊要走多長時間?”梁中玉說:“至少要3天,如果大部隊走,時間還得再長一點。”
副軍長王啟明說:“王硯泉副師長帶領一一八團和一一九團兩個團到了英德,一二○團還未到。如果等齊兩個師,時間就更不夠了?!?/p>
“那不行,要都等齊了再出發(fā),敵人早跑光了。”李成芳說完,就往北江岸邊走去。也許是江上的漁船啟發(fā)了李成芳,他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作出了決定:“通知司令部、政治部,立即派人去弄船。大船也好,小船也好,只要是能載人的船,能弄多少弄多少,船戶要什么給什么!”
王啟明副軍長說:“好主意!部隊坐船順水而下,晝夜兼程,不知速度要提高幾倍!”
梁中玉提醒說:“如果敵人封鎖江面怎么辦?”
“這倒是有點冒險?!崩畛煞颊f,“只有敢于冒險,才能抓住敵人、消滅敵人。即使有點損失,也值得”。隨即,李成芳口述了命令:“四十師組織一個輕便的指揮所,帶一一八、一一九兩個團,于12日16時前趕到上步護渡口登船。軍部組織一個輕便指揮所,帶一部電臺,帶司令部、政治部10名干部,和四十師一起乘船由北江南下?!?/p>
10月13日,李成芳與先頭部隊率先到達清遠。途中,有國民黨軍向他們乘坐的船只開槍,李成芳命令:“不要管他,繼續(xù)加快速度前進!”
14日,十四軍大部隊開始乘船南下。第二天,占領三水城和西南鎮(zhèn),控制了北江、西江的匯合點,扼住了廣州以西的交通咽喉。
在武漢的劉伯承司令員聽到報告后,很是驚喜:“昨天下午李成芳還在清遠,怎么一夜之間就占領了三水?”
陳賡報告說:“這是李成芳的杰作,他們昨天登船,不顧兩岸敵人的襲擾,一夜順水前行100多里,已占領三水?!?/p>
十四軍的到來,迫使守在三水附近的國民黨軍第三十九軍一○三師、一四七師共5000余人“愿意走傅作義將軍的道路”。
而后部隊接著向陽春、陽江方向追擊,經(jīng)9天9夜連續(xù)行軍作戰(zhàn),在陽江地區(qū)殲敵第五十軍、第三十九軍、保安第二師、第十三兵團部、第二十一兵團部等4萬多人(俘敵30300人,斃敵10000余人)。國民黨海軍第四巡邏聯(lián)合艦隊官兵500余人,率11艘軍艦投誠。
廣東戰(zhàn)役結(jié)束后,第十四軍進軍廣西、云南。經(jīng)茂名阻擊戰(zhàn)斗、博白追擊戰(zhàn)斗后,強渡欽江,直插欽州,粉碎了白崇禧集團逃往海南島的企圖。欽州一戰(zhàn),第十四軍俘敵第七軍軍長閻仁毅等將校級軍官938名,校以下官兵44168人,斃傷敵1900余人,繳獲汽車245輛,軍用物資一部。
1950年1月,第十四軍在南寧經(jīng)過休整后,向云南進軍。3月參加西昌戰(zhàn)役。4月,第十四軍兼云南軍區(qū)所屬滇西衛(wèi)戍區(qū),歸第四兵團兼云南軍區(qū)建制。在大理、麗江、保山一帶執(zhí)行剿滅匪患、改造國民黨軍起義部隊、幫助地方建立政權(quán)等任務。
在戰(zhàn)爭年代,第十四軍涌現(xiàn)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有著名的太岳區(qū)戰(zhàn)斗英雄胡尚禮、祁保祿,寧死不屈的戰(zhàn)士馬冠群,全國戰(zhàn)斗英雄劉子林、侯廷選、張玉琦、高文魁等英雄個人和榮獲鋼鐵防線“守如泰山”的第一一八團二營、“剿匪模范”的第一一九團第二、第三營和第一二二團“水上英雄”第四連、“突破天險”第六連等英雄集體。
“叢林猛虎”與“老山精神”
究竟什么時候十四軍被稱為“叢林猛虎”?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邊境作戰(zhàn)使這個稱號威名遠揚?!皡擦置突ⅰ迸c其他部隊,共同鑄就了“老山精神”。
應該說,第十四軍第四十師、第四十九師是名副其實的叢林作戰(zhàn)師。進軍大西南后,經(jīng)過山地、叢林作戰(zhàn)的錘煉;又長期駐扎在大西南,針對熱帶山地叢林訓練過各種戰(zhàn)法。1962年3月,昆明軍區(qū)就在西雙版納舉辦過昆明軍區(qū)第一期戰(zhàn)術(shù)研究班,專門研究山地叢林的戰(zhàn)法,軍區(qū)副司令陳康將軍以及軍區(qū)機關(guān)、各軍、師、軍分區(qū)、步兵學校主管訓練的干部等悉數(shù)參加學習。研究班后,第十四軍四十九師副師長張化民上校還率領的一支200人部隊,專門研究熱帶山岳叢林作戰(zhàn)。經(jīng)過幾十年的經(jīng)驗積累和平時的演練,第十四軍積累了豐富的山地叢林作戰(zhàn)經(jīng)驗。
在六七十年代的援越抗美時期,第十四軍不僅擔負著滇越鐵路和公路的守衛(wèi)任務,保證援越運輸線的暢通,而且還曾有兩個團去越南幫助搶修被美軍炸毀的重要橋梁、工廠,在后方的戰(zhàn)略要地負責阻擊美軍、南越特工隊的偷襲,為越南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立下過汗馬功勞。
有人說兩山血戰(zhàn),以老山戰(zhàn)場最為激烈,最殘酷,以者陰山之戰(zhàn)打得最有魅力。
1984年4月28日,第十四軍第四十師、第四十九師分別對老山、者陰山一線越軍展開大規(guī)模拔點戰(zhàn)斗。經(jīng)過激戰(zhàn),四十師一部7分鐘占領662.6高地,5小時20分攻上老山主峰,下午,兩個主力營向船頭、八里河東山方向推進,占領敵10余個高地。
“老山主攻團”涌現(xiàn)出4個一級戰(zhàn)斗英雄,分別是:史光柱、陳洪遠、張大權(quán)、尹光中。他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英雄傳奇,特別是史光柱一度成為青年人追捧的對象。在1984年收復老山的戰(zhàn)斗中,史光柱是代理排長。在進攻中,他8處負傷,左眼球被打掉了,右眼球被打進兩塊彈片,仍然堅持指揮戰(zhàn)斗,帶領全排攻占了57、50號高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作戰(zhàn)任務,中央軍委授予他“戰(zhàn)斗英雄”的光榮稱號。后來,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其創(chuàng)作的詩歌《小草》被改編為歌曲后曾風靡全國。
者陰山開戰(zhàn)前,四十九師師長廖錫龍赴前沿詳細偵察敵情,勘察道路,為迂回部隊選擇最佳路線??偣ブ坝指鶕?jù)戰(zhàn)場情況隨機決斷,兩度推遲總攻時間,在老山總攻后40分鐘才發(fā)起攻擊,使正面進攻部隊和迂回分隊得以極好配合,干脆利索地結(jié)束了戰(zhàn)斗。以陣亡不到百人的輝煌戰(zhàn)績,占領者陰山全線,推進至松毛嶺前沿,全殲敵兩個連,毀滅性打擊敵兩個營,擊潰敵3個團。
指揮者陰山戰(zhàn)斗的廖錫龍師長,戰(zhàn)后升任第十四軍軍長,當選“1984年十大風云人物”,后又晉升成都軍區(qū)副司令員、司令員、中央軍委委員、總后勤部部長。
兩山血戰(zhàn)后,又有多支部隊到老山輪戰(zhàn),第十四軍的英雄們和后來者共同打造出了著名的“老山精神”——英勇拼搏的英雄主義精神、為國捐軀的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的自我犧牲精神、恪盡職守的嚴于律己精神、不怕艱難困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新時期以來,第十四集團軍在完成中央軍委賦予的各項任務中,發(fā)揚了“決死精神”和“老山精神”,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叢林猛虎”在西南的叢山密林中,建設邊疆、保衛(wèi)國土,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