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久堂
【摘要】本文闡述了漢譯英詞語翻譯必須經(jīng)歷的兩個階段——理解和表達(dá),文中重點(diǎn)介紹了這兩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
【關(guān)鍵詞】詞語翻譯 理解 表達(dá) 技巧
詞語作為漢譯英的最小單位,是漢譯英的基礎(chǔ),它決定了譯文質(zhì)量。在漢譯英詞語翻譯中,譯者需在對原文全面理解的基礎(chǔ)上,采用合適的方法與技巧將其表達(dá)出來,歸納起來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是理解,二是表達(dá)。
一、理解
理解是表達(dá)的基礎(chǔ),所謂的理解就是要理解詞語的語境,語境包括詞語的語言語境和非語言語境。 在語言交流中,所有的詞語的理解及應(yīng)用都必須以語境為基礎(chǔ),正如一個英國語言學(xué)家所說的,每個詞到了新的語境都是一個新詞。
1.理解詞語的語言語境。同樣的詞語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會有著不同的含義,所以翻譯時,應(yīng)仔細(xì)理解原文,否則易犯不忠實(shí)于原文甚至與原文截然相背的錯誤。
例:甲:這點(diǎn)小意思,請務(wù)必收下。
乙:你這人真有意思,怎也來這一套?
甲:哎,只是意思意思 罷了。
乙:啊,真不好意思。
A: This is a little gift as a token of my appreciation, please take it.
B: Oh, arent you a bit too polite? You shouldnt do that.
A: Well, it just conveys my gratitude.
B: Ah, thank you then, though I really dont deserve it.
盡管 “意思”在漢語當(dāng)中形式一樣,但是在文中的意思各不相同,故在翻譯成英語的時候,要根據(jù)語境含義選擇不同的英文表達(dá)。
2.理解詞語的非語言語境,最主要的就是文化語境。語言承載著文化,也反映著文化,兩者密不可分。在漢譯英詞語翻譯中,譯者必須理解詞語的文化內(nèi)涵及它的暗含之意,否則容易導(dǎo)致誤解。
例1:在現(xiàn)代城市生活中,街道婦女 為城市的安全與穩(wěn)定做出了很大的貢獻(xiàn)。
In modern urban life, housewives of neighborhood have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city.
此句中,“街道婦女”指的是“housewives of the neighborhood”, 而不是 “street woman”( “street woman”在英語中指的是妓女)。
例2: 隨著經(jīng)濟(jì)改革的日益深化,這座昔日被譽(yù)為遠(yuǎn)東金融,經(jīng)濟(jì),和貿(mào)易中心的城市正在為促進(jìn)長江流域的經(jīng)濟(jì)發(fā)展起著龍頭作用。
With its deepening economic reform, this city, formerly crowned as the financial, economic and trade hub of the Far East, is playing a dragon head role in boos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在這里 “龍頭”被翻譯成 “dragon head role”, 對于不了解中國文化的人來說簡直就是一頭霧水,因?yàn)樵谖鞣轿幕?,龍通常是邪惡恐怖的象征。所以此處?“a dragon head role”可翻譯成 “a leading role ”.
二、 表達(dá)
理解是漢譯英詞語翻譯的基礎(chǔ),而表達(dá)則是關(guān)鍵,沒有正確的表達(dá),透徹的理解也是枉然。表達(dá)能力反映了譯者的英語能力,即運(yùn)用英語的熟練程度。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譯者選擇最切合原文實(shí)際的表達(dá)方式來譯出詞語,除了對英語的純熟掌握之外,譯者還要遵循漢譯英詞語翻譯中的一些基本技巧,這樣才能讓譯文更加切合實(shí)際。
1.用地道的英語,盡量使用英語習(xí)慣用語及英語諺語,成語等。許多英語學(xué)習(xí)者習(xí)慣于用“Chinglish”正是由于沒有掌握地道的英語,用中式英語翻譯出來的譯文,一方面反映譯者的英語水平有所欠缺,同時讓讀者也很難理解,
例1:“紅眼”應(yīng)該翻譯成“green eyed”.
例2:亡羊補(bǔ)牢,未為晚也。 Its never too late to mend.
機(jī)不可失,時不再來。 Opportunity never knocks twice at mans door.
2.注意區(qū)別,比較分析英語的近義詞,選擇最能準(zhǔn)確表達(dá)愿意的詞語。
許多英語詞大體意思相近,但細(xì)分起來卻各有各的用處。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chǔ)上,譯者應(yīng)選擇最貼切的詞,而不是最常見最熟悉的詞。
A. 她朝著我咧嘴笑著?!?grin
B. 他嘻嘻笑起來?!?chuckle
C. 她咯咯笑起來。—— giggle
D. 她朝著我嫣然一笑?!?beam
在這里,不同的漢語詞也要有相應(yīng)的英語詞,這樣就基本上做到了和原文的神似。
3.漢譯英詞語翻譯中的詞性的轉(zhuǎn)換。詞性的轉(zhuǎn)換是漢譯英詞語翻譯中的重要技巧之一。運(yùn)用得當(dāng),可以使譯文更貼切通順。一般說來有如下幾種詞性轉(zhuǎn)化方式:
(1)漢語動詞——英語名詞
例:你必須好好照顧病人。You must take good care of the patient.
漢語動詞 “照顧”換成了英語名詞 “care”
(2)漢語動詞——英語形容詞
例: 我為他的健康擔(dān)憂. ——Im anxious about his health.
那個家伙老是滔滔不絕地講個不停. That fellow is very talkative.
漢語動詞 “擔(dān)憂”和“講”被分別譯成英語形容詞 “anxious” 和“talkative”.
(3)漢語動詞——英語介詞或介詞短語
例:我們?nèi)w贊成他的建議。 We were all in favor of his suggestion.
我永遠(yuǎn)支持你. Remember that I am always with you.
漢語動詞“贊成”和“支持”轉(zhuǎn)換成英語介詞短語 “in favor of” 和介詞 “with”.
(4)漢語形容詞和副詞——英語名詞
例1:街道中的一切逐漸消失在灰色的暮色中。
Everything was gradually disappearing into a pall of gray.
此句中漢語形容詞 “灰色”轉(zhuǎn)換成英語名詞 “gray” .
(5)漢語名詞——英語動詞
例:他的演講給聽眾的印象很深。His speech impressed the audience deeply. 漢語名詞 “印象”譯成英語名詞 “impress”.
4.詞語的添加:漢語英語句式結(jié)構(gòu)差異很大,所以在翻譯的時候需要添加一些詞讓譯文更加符合英文習(xí)慣,也更清楚流暢。
(1)加代詞或者名詞
例1: 接到你的來信,非常高興。
I was very glad to have received your letter.
分析: 漢語有很多無主語的句子,而英語則相反。 漢譯英的時候就需要給句子加上合適的名詞或者代詞做主語
例2. 孩子們天天帶午飯到學(xué)校去吃。
The children take their lunches to school every day.
分析: 英語當(dāng)中更加常用物主代詞。
(2)加連詞
在漢語當(dāng)中,短語和句子之間的關(guān)系通常都是通過上下文以及語序來顯現(xiàn),很少使用連詞,而英語則相反。
例: 天已經(jīng)相當(dāng)晚了,我們決定在那座廟里過夜。
As it was getting quite dark, we decided to stop at the temple for the night.
上面漢語句子中不用連詞是很恰當(dāng)?shù)?,但是下面的英文句子中則不能少了連詞“as”。
(3)加介詞
介詞是英語當(dāng)中最活躍的單詞,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例: 你是白天工作還是夜間工作?
Do you work in the daytime or at night?
(4)加冠詞
漢語中沒有冠詞,但是冠詞確實(shí)英語當(dāng)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類之一,因此漢譯英的時候,不要忘記加入冠詞。
例: 耳朵是用來聽聲音的器官,鼻子用來嗅氣味,舌頭用來嘗滋味。
The ear is the organ, which is used for hearing. The nose is used for smelling. The tongue is used for tasting.
(5)加入概括性,概念性詞語
例1. 如此大量的人員,是絕不能持久的,是很危險的。
A situation in which such a large number of personnel……cannot last and is very dangerous.
分析: 盡管原句當(dāng)中沒有和 “situation”對應(yīng)的詞語, 但要想讓英語表達(dá)地道就有必要加上這個單詞。
(6)加入解釋性詞語
諸如諺語,習(xí)語以及包含特定歷史政治條件的表達(dá),需要在翻譯成英文的時候加入解釋性詞語。
例:班門弄斧
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ann the master carpenter.
5.詞語省略
(1)如果一個詞語在句子中多次重復(fù)出現(xiàn),在漢譯英的時候,可以省略。
例: 生也好,死也好,我們要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祖國。
Live or die, we should be loyal to our party, to our people and our motherland.
(2)例: 我們黨結(jié)束了那個時期的社會動蕩和紛擾不安的局面。
Our party has put an end to the social unrest and upheaval of that time.
“局面”在英語句子中沒有具體意思故被省略。
(3)例: 花園里面是人間的樂園,有的是吃不了的大米白面,穿不完的綾羅綢緞,花不完的金銀財寶。(周而復(fù)《上海的早晨》)
The garden was a paradise on earth, with more food and clothes than could be consumed and more money than could be spent.
此處的 food, clothes and money 已經(jīng)涵蓋了漢語句子中想表達(dá)的內(nèi)容,故沒有必要全部譯出。
6.注意詞語的語域
不同類型的文章需要不同類語域的詞語,粗略的劃分,語域可劃分為“正式——中性——非正式”三大類。
例: 王二嬸哀求他說: “求求你了,要是我當(dāng)家的回來了,我又少不了一頓揍”. (《冬寶》)
這個句子屬于口語體,所以譯文也應(yīng)是口語體,特別是“當(dāng)家的”這個詞不應(yīng)該譯成“husband”,否則就選錯了語域,此句應(yīng)該譯成:“Dengbao, please, when my man gets back, he is sure to give me a good beating.” 當(dāng)然,語域的問題不僅是詞語翻譯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決定了一篇文章的語體。
總結(jié)
理解和表達(dá)是漢譯英詞語翻譯中密切相關(guān)的兩個步驟,在對原文進(jìn)行深入理解的同時,譯者也在腦海中篩選合適的英語詞匯進(jìn)行表達(dá),這樣也就進(jìn)一步加深了對原文的理解,在反復(fù)的深思熟慮之后,譯文將最大程度地忠實(shí)于原文,這也是翻譯的基本要求。
僅僅掌握漢譯英詞語翻譯的一些基本理論是不夠的,一個好的譯者需要對漢語和英語都能夠加以熟練的掌握和靈活的運(yùn)用,這就需要譯者長時間的努力和積累,這個過程是艱苦和漫長的,正所謂“Rome is not build overnight”,只有在良好的語言掌握運(yùn)用的基礎(chǔ)上,我們所談的各種方法和技巧才能在漢譯英詞語翻譯中發(fā)揮作用。
參考文獻(xiàn):
[1]陳宏薇.漢英翻譯基礎(chǔ)[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2]呂瑞昌,喻云根,張復(fù)星,李嘉祜,張燮泉.漢英翻譯教程[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3.
[3]馮慶華.實(shí)用翻譯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